用于电脑CPU散热器的传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020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电脑CPU散热器的传热管,包括有传热管体(1),在传热管体(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状以增加传热管体(1)内表面面积的螺旋齿(2),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齿(2)的高度(H)为0.08~0.35mm,螺旋齿两边所形成的夹角(a)为10~90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螺旋角小,冷却剂在内螺纹铜管内流动时阻力小,热交换效果好:还有,本结构的传热管其内的螺旋齿使传热管的内表面面积有效增大,从而增大了与传热管体内的冷却液传热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传热管的导热性能;由于上述结构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传热管可做得较细,其尺寸可做成3~6mm,经实验结果显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传热管的热交换效率是普通传热管的1.2~2.8倍。(*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脑CPU散热器的传热管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进步,国内、外都把内螺纹铜管作为提高热交换器热交换效率的重要手段,同时还可减少热交换器的体积。CPU需要有一种散热能力强而且不需要耗电的 散热器,目前,电脑CPU散热器上使用的传热管大多是光面铜管,但这种结构的传热管因内表面积小,致使热交换效率不高。众所周知,介质是在传热管内不断吸收周围的热量汽化而进行制冷的,计算其制冷量的公式是Q = KXFXAT (Q为制冷量,K为传热管材质导热率,F为传热面积, AT为传热温差),由计算公式可知,制冷量大小与传热管的材质特性、管内结构以及 内表面积成线性关系。当传热管材质特性一定,即热导率不变时,提高传热管制冷量 (即其热交换效率)的关键就在于增大传热管内表面积。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92235193.7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结构,该传热管 的内外均轧制螺旋形沟槽,同时翅片带压焊在传热管外表面沟槽内,该传热管有明显 强化传热作用,可以作为石油、化工和民用建筑领域中的空冷器、热管及散热器等上 的传热管。但其缺点是,设计结构还不够合理,其虽有沟槽但沟槽之间位置关系以及 怎样更好地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脑CPU散热器的传热管,包括有传热管体(1),在传热管体(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状以增加传热管体(1)内表面面积的螺旋齿(2),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齿(2)的高度(H)为0.08~0.35mm,螺旋齿两边所形成的夹角(α)为10~90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绍辉刘绪军王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金田铜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