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嘉豪专利>正文

具毛细支撑结构的板状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995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毛细支撑结构的板状热管。为提供一种使热管中液气相变换与流动的工作流体成为无方向性限制、加速传导流动速度、提高热传动功效的热交换装置部件,提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它包括两面板及介于两面板之间的毛细支撑结构;毛细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一个为设有数导流部板体的支撑体;数导流部形成允许工作流体呈无方向性限制随处流动的热传导效果的二维式流通结构。(*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热交换装置部件,特别是一种具毛细支撑结构的板状热管。现今作为热传导的工具中的热管或热板已被广为采用于作为热源的传热散热设备。不管是热管或是热板,皆具有为外包覆的上、下面板及介于上、下面板之间的毛细组织(wock),运用毛细组织的毛细现象将热源产生的热使工作流体蒸发(evaporate)的气体(vapor)流向冷点,经过热交换后,气体便会被冷凝(condense)成液体流回,不断地进行吸热与放热的热循环工作。由于毛细组织系主要以筛网(screen mesh)或烧结物等介质作为引流机构,若为金属筛网,其不具有对外包覆面板的支撑效果,而且,因为毛细组织本身与面板的内面相接触,产生阻断流动的情形,先前,亦有人开发出如附图说明图13所示的板状传导板4。为于传导板上设有如条沟状的突起作为导引流动的孔道,但是,这种结构仅具有前后一维方向上的传导效果,也就是说工作流体仅顺着孔道来回流动,无法形成交错流动,这是习知的传导板最大的缺点。也有人以上述两块支撑体以正交的方式,使其形成纵向流与横向流,但是两种仍是单独方向的流动,反而使热管或是热板整体的厚度变大,仍然无法有效解决流动的需求。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热管中液气相变换与流动的工作流体成为无方向性限制、加速传导流动速度、提高热传功效的具毛细支撑结构的板状热管。本技术包括两面板及介于两面板之间的毛细支撑结构;毛细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一个为设有数导流部板体的支撑体;数导流部形成允许工作流体呈无方向性限制随处流动的热传导效果的二维式流通结构。其中支撑体上设有数贯穿的槽孔。毛细支撑结构包括数叠置的支撑体。数叠置的支撑体呈相背叠置。数叠置的支撑体呈相对套接叠置,于上方处的支撑体的导流部较在下方处支撑体的导流部大。支撑体两侧表面与两面板之间设置有毛细传导体。两支撑体侧表面与两面板之间设置有毛细传导体。导流部为成型于支撑体板面的数组槽孔。导流部为成型于支撑体板面的数组突出部。为数组突出部的导流部呈规则单点状设置。为数组突出部的导流部呈不规则单点状设置。为数组突出部的导流部为条状突出部。为突出部的导流部板面上设有贯穿的槽孔。由于本技术包括两面板及介于两面板之间的毛细支撑结构;毛细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一个为设有数导流部板体的支撑体;数导流部形成允许工作流体呈无方向性限制随处流动的热传导效果的二维式流通结构。使毛细支撑结构既形成支撑作用,又构成二维引导方式,即在同一平面上,形成多平面的空间式立体架构,以允许热管中工作流体的蒸气能迅速朝各方向传导移动,并于冷凝成液体后迅速流回,使热管中液气相变换与流动的工作流体成为无方向性限制、加速传导流动速度、提高热传功效,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剖视图(支撑体上导流部为槽孔)。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剖视图(支撑体上导流部为单点突出部)。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剖视图(支撑体上导流部为槽孔)。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剖视图(支撑体上导流部为单点突出部)。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剖视图(支撑体上导流部为槽孔)。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剖视图(支撑体上导流部为单点突出部)。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剖视图(支撑体上导流部为槽孔)。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剖视图(支撑体上导流部为单点突出部)。图9、为本技术中支撑体结构示意立体图(导流部为槽孔)。图10、为本技术中支撑体结构示意立体图(导流部为单点突出部)。图11、为本技术中支撑体结构示意立体图(导流部为条状突出部)。图12、为本技术中支撑体结构示意立体图(导流部为不规则的突出部)。图13、为习用的板状传导板结构示意平面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阐述。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两面板2及介于两面板2之间的为支撑体1a(1b)的毛细支撑结构。如图1所示,支撑体1a上形成数导流部10a。如图2所示,支撑体1b上形成数导流部10b。实施例二如图3、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两面板2、介于两面板2之间的为支撑体1a(1b)的毛细支撑结构及设置于支撑体1a(1b)两侧表面的毛细传导体3。如图3所示,支撑体1a上形成数导流部10a。如图4所示,支撑体1b上形成数导流部10b。实施例三如图5、图6所示,本技术包括两面板2及介于两面板2之间的两为支撑体1a’、1a(1b’、1b)的毛细支撑结构。如图5所示,支撑体1a’、1a上形成数导流部10a’、10a;两支撑体1a’、1a相背叠置。亦可如图6所示,支撑体1b’、1b上形成数导流部10b’、10b;两支撑体1b’、1b可相对套接叠置,于上方处的支撑体1b’导流部10b’较在下方处的支撑体1b导流部10b大。实施例四如图7、图8所示,本技术包括两面板2、介于两面板2之间的两为支撑体1a’、1a(1b’、1b)的毛细支撑结构及设置于支撑体1a’、1a(1b’、1b)侧表面的毛细传导体3。如图7所示,两支撑体1a’、1a相背叠置。亦可如图8所示,两支撑体1b’、1b可相对套接叠置,于上方处的支撑体1b’导流部10b’较在下方处支撑体1b的导流部10b大。如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支撑体1a、1b、1c、1d为板体,于支撑体1a、1b、1c、1d板面上设有数导流部10a、10b、10c、10d及数贯穿的槽孔19a、19b、19c、19d,槽孔19a、19b、19c、19d呈长孔状,且各槽孔19a、19b、19c、19d呈平行排列。数导流部10a、10b、10c、10d与数槽孔19a、19b、19c、19d间形成同一平面的二维式流通结构,以允许热管中工作流体的蒸气能迅速朝各方向传导移动,并于冷凝成液体后迅速流回,形成无方向性限制的随处流动的热传导效果。为支撑体1a、1b、1c、1d的毛细支撑结构本身因导流部10a、10b、10c、10d与贯穿的槽孔19a、19b、19c、19d设置形成板的坚硬度以支撑面板,更同时成为导流信道以加速热传导的流动。其中槽孔19a、19b、19c、19d主要作为将液体导流回的信道,各导流部10a、10b、10c、10d作为气体四处流动的信道。如图9所示,支撑体1a上导流部10a为在支撑体1a板面冲压或挤压出的整齐的数组槽孔11,以使支撑体1a仍维持其板体厚度。如图10所示,支撑体1b上导流部10b为在支撑体1b板面冲压或挤压出的整齐的数组单点状突出部12。如图11所示,支撑体1c上导流部10c为在支撑体1c板面冲压或挤压出的整齐的数组突出部13,并在两排突出部14之间冲压或挤压出条状突出部15,使条状突出部15与其两侧突出部14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相互导通。如图12所示,支撑体1d上导流部10d为在支撑体1d板面冲压或挤压出的不规则的突出部16、17、18,即于支撑体1d板面上不同位置冲压或挤压出不同方向的突起部16、17、18,以构成导通流动的架构。综上所述,本技术运用加设在习用热板中的支撑体1a、1b、1c、1d达到毛细导引作用,也使结构形成支撑作用,特别是指其中的导引作用,改善了习知的单方向一维的引导方式,以纵横的导引部结构达到交叉的二维引导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毛细支撑结构的板状热管,它包括两面板及介于两面板之间的毛细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毛细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一个为设有数导流部板体的支撑体;数导流部形成允许工作流体呈无方向性限制随处流动的热传导效果的二维式流通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嘉豪
申请(专利权)人:李嘉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