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粒钢维护转炉渣面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粒钢维护转炉渣面的方法,属于钢铁冶金炼钢
技术介绍
转炉渣面炉体受兑铁和加废钢机械撞击、冶炼过程各反应化学侵蚀和倒炉炉渣及钢水冲刷多重作用下,侵蚀速度明显快于其他部位,炉役结束时转炉渣面部位的炉衬砖厚度一般不足100mm,渣面兑铁部位侵蚀程度更加严重,多炉役兑铁位炉衬砖已侵蚀完毕,生产过程存在渣面漏钢风险,对炉体安全运行和生产顺行影响较大。现有的溅渣护炉技术通常采用加调渣剂的方法,比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912070A(CN201210427878.4)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钒转炉的溅渣护炉方法。所述溅渣护炉方法包括步骤:提钒吹炼结束出完半钢后,在转炉内留预定量的钒渣;加入调渣剂100~200kg/t钒渣,通过氧枪吹氧熔化钒渣;通过氧枪吹氮气进行溅渣护炉,其中,所述调渣剂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20%~50%的C、40%~72%的MgO、4%~7%的CaO以及不大于3%的H2O。中国专利文献CN104988275A(CN201510410495.X)公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粒钢维护转炉渣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提前一炉次测量转炉炉底高度和渣面侵蚀严重部位中心距炉口的距离;/n2)将废钢装入废钢斗中待用,废钢中的粒钢在废钢斗中的装入位置根据转炉渣面侵蚀位置确定;/n3)出钢完毕进行溅渣操作,溅渣前期保持氮气压力1.2~1.3Mpa,枪位为2.5~3.3m;溅渣中期保持氮气压力1.1~1.2Mpa,枪位2.0~2.8m;溅渣后期保持氮气压力0.9~1.0Mpa,枪位1.5~2.3m;/n4)溅渣完毕将转炉摇至留渣确认位,停留2~3s后将转炉摇至炉前+40~45°,将步骤2)的废钢加入炉内后,再将转炉摇至水平位置停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粒钢维护转炉渣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提前一炉次测量转炉炉底高度和渣面侵蚀严重部位中心距炉口的距离;
2)将废钢装入废钢斗中待用,废钢中的粒钢在废钢斗中的装入位置根据转炉渣面侵蚀位置确定;
3)出钢完毕进行溅渣操作,溅渣前期保持氮气压力1.2~1.3Mpa,枪位为2.5~3.3m;溅渣中期保持氮气压力1.1~1.2Mpa,枪位2.0~2.8m;溅渣后期保持氮气压力0.9~1.0Mpa,枪位1.5~2.3m;
4)溅渣完毕将转炉摇至留渣确认位,停留2~3s后将转炉摇至炉前+40~45°,将步骤2)的废钢加入炉内后,再将转炉摇至水平位置停留5秒后进行兑铁操作;
5)兑铁完毕后,降枪进行正常冶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粒钢平铺在废钢斗中的中心位置距废钢斗头部X(m),X=渣面侵蚀严重部位中心距炉口的距离×(废钢斗长度/转炉炉底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粒钢在废钢斗中的平铺范围为距离废钢斗头部(X±0.3)m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粒钢加入量为300~900kg/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50~100吨转炉,粒钢加入量为300~450kg/炉;大于100吨且小于等于200吨的转炉,粒钢加入量为450-600kg/炉;大于200吨的转炉,粒钢加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昭平,任科社,杨普庆,谭学样,王玉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