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非调质钢大颗粒夹杂物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8241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非调质钢大颗粒夹杂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转炉冶炼:进行转炉冶炼过程中,控制转炉终点C质量百分含量≥0.10%或出钢TSO氧位≤300ppm,出钢温度≥1600℃;(2)转炉出钢:钢水出钢前开启转炉底搅,降低钢水氧化性以及钢水的P含量;在出钢前期加入碳粉进行预脱氧,再顺序加入脱氧剂、合金及渣料进行脱氧合金化,在脱氧合金化过程中保持全程吹氮气,出钢后期采取双挡方式出钢,严格控制下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非调质钢可稳定控制全氧15ppm以下,H含量1.5ppm以下,有效降低钢中H和O含量,提高产品质量,保证生产的汽车用钢具有低全O、H以及较高的纯净度水平,保证非调质汽车用钢具有优良的抗疲劳破坏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非调质钢大颗粒夹杂物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非调质钢的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控制非调质钢大颗粒夹杂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制造的进步,汽车曲轴、连杆等零件对非调质钢材料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能、高强度高韧性等。非调质钢主要依靠Nb、Ti、V等微量元素的加入结合后续锻造控冷工艺将零件的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非调质钢的夹杂物主要是含Al、Ca、O、S的复合型夹杂物,外形尺寸为宽度或直径在50um—200um左右的团簇状夹杂物,其中团簇状里的大颗粒夹杂物尺寸较小,都是<19um(相当于DS类0.5级)的细小夹杂物。由于钢中产生较多这些团簇状夹杂物,导致圆钢探伤合格率不足70%。专利号:CN201811308589.6,专利名称:一种控制非调质钢大尺寸夹杂物的制造方法,主要介绍一种经转炉—LF—RH—连铸的降低钢中大颗粒夹杂物的生产模式,其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难以对钢中的O、H等气体元素和夹杂物进行控制,进而影响会产品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专利技术内容专利技术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非调质钢大颗粒夹杂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转炉冶炼:进行转炉冶炼过程中,控制转炉终点C质量百分含量≥0.10%或出钢TSO氧位≤300ppm,出钢温度≥1600℃;/n(2)转炉出钢:钢水出钢前开启转炉底搅,降低钢水氧化性以及钢水的P含量;在出钢前期加入碳粉进行预脱氧,再顺序加入脱氧剂、合金及渣料进行脱氧合金化,在脱氧合金化过程中保持全程吹氮气,出钢后期采取双挡方式出钢,严格控制下渣;/n(3)LF炉精炼:精炼时间≥40min,精炼加入石灰和精炼渣,控制钢中夹杂物百分含量为:CaO为45~60%,Si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非调质钢大颗粒夹杂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转炉冶炼:进行转炉冶炼过程中,控制转炉终点C质量百分含量≥0.10%或出钢TSO氧位≤300ppm,出钢温度≥1600℃;
(2)转炉出钢:钢水出钢前开启转炉底搅,降低钢水氧化性以及钢水的P含量;在出钢前期加入碳粉进行预脱氧,再顺序加入脱氧剂、合金及渣料进行脱氧合金化,在脱氧合金化过程中保持全程吹氮气,出钢后期采取双挡方式出钢,严格控制下渣;
(3)LF炉精炼:精炼时间≥40min,精炼加入石灰和精炼渣,控制钢中夹杂物百分含量为:CaO为45~60%,SiO2为10~20%,Al2O3为15~25%,终渣碱度控制在3.0~4.0,且供电冶炼过程采用SiC、铝丝或电石进行复合扩散脱氧,确保TFe和MnO总体质量百分含量≤0.80%,保持过程白渣,确保出站时氧含量在5ppm以下;
(4)RH真空:真空度控制在2.5毫巴以下,真空保持时间大于15min,并使用硅氮合金、复合钒氮合金增加氮成分,禁止钙处理,软吹20min以上;
(5)连铸:通过连铸进行浇铸得非调质钢,且控制连铸中包过热度为10~35℃。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天颖胡志勇周杨鲁川陈鹏涛刘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