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炉下钢渣的清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9928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炉炉下钢渣的清理方法,包括如下方面:a、在炉下道轨的内侧制作位于接渣位置的第一渣坑和位于出钢位置的第二渣坑;b、出钢时,钢包车静止于第二渣坑的上方,利用第二渣坑承接钢水倾倒时迸溅的钢水,在钢包穿钢泄漏时,利用第二渣坑承接钢水;c、出渣时,将钢渣倒入静止于第一渣坑上方的渣包车或者将钢渣直接倒入第一渣坑;d、在渣包车移动过程中,通过渣包车上安装的刮渣器将转炉正下方的钢渣刮至第一渣坑;e、在第一渣坑内的钢渣体积大于或等于第一渣坑容积的4/5时,使用装载机对第一渣坑进行清理,在停炉时,对第二渣坑内的钢渣进行清理。

A cleaning method of steel slag under conver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炉炉下钢渣的清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行业中小型转炉炉下钢渣综合清理的方式方法
,尤其涉及到一种转炉炉下钢渣的清理方法。
技术介绍
转炉是钢水冶炼的核心设施,在冶炼过程中会产生10%左右的钢渣,倒入炉下专用渣盆运至钢渣处理厂进行二次处理回收利用。众所周知,中小型60吨转炉以下钢渣包车道轨基础轨距较小,受铁水系数和废钢等原因影响转炉易造成喷溅,大量高温渣子散落在炉下渣道,双车生产过程频繁来回行走,严重危及炉下双车的安全运行,渣包车刮出的渣子刮至渣跨距离较长,渣包车刮渣阻力大易损坏,且扬尘严重,若出现钢包穿包泄漏事故,将会把钢包车车轮和道轨浇铸,会造成处理及其困难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转炉炉下钢渣的清理方法,有效解决了炉下钢渣清理问题,也避免了在钢包穿包泄漏时钢水对车轮和道轨浇铸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转炉炉下钢渣的清理方法,包括如下方面:a、在炉下道轨的内侧制作位于接渣位置的第一渣坑和位于出钢位置的第二渣坑;b、出钢时,钢包车静止于第二渣坑的上方,利用第二渣坑承接钢水倾倒时迸溅的钢水,减小迸溅钢水形成的钢渣对钢包车和渣包车的移动影响,在钢包穿钢泄漏时,利用第二渣坑承接钢水,以避免泄漏的钢水对钢包车车轮和道轨形成浇铸,大幅降低了事故后的处理难度,最大程度地缩短了事故处理时间,给生产的连续进行提供保证;c、出渣时,将钢渣倒入静止于第一渣坑上方的渣包车或者将钢渣直接倒入第一渣坑;在钢包车不进行工作时,将钢渣倒入静止于第一渣坑上方的渣包车中,利用钢包车的工作间隙,渣包车将钢渣运出,在钢包车运输钢水时,将钢渣直接倒入第一渣坑,利用第一渣坑对钢渣进行预存放,使钢渣清理的节奏得到有效缓解,从而保证生产的稳定运行;d、在渣包车移动过程中,通过渣包车上安装的刮渣器将转炉正下方的钢渣刮至第一渣坑,大幅缩短了刮渣器的刮渣距离,极大地减轻了渣包车行走阻力,提高了运渣的稳定性,为安全生产提供保证;e、在第一渣坑内的钢渣体积大于或等于第一渣坑容积的4/5时,使用装载机对第一渣坑进行清理,在停炉时,对第二渣坑内的钢渣进行清理;通过装载机集中将第一渣坑中的钢渣铲运到渣跨焖渣池,降低了渣包车运载负荷,达到稳定生产的目的,在停炉时,对第二渣坑内的钢渣进行清理,既不影响正常生产,同时保证了第二渣坑的使用功能。作为优化,第一渣坑和第二渣坑的坑底和坑侧壁均设有厚度为22~30mm的钢板,钢板上穿设有伸至道轨安装基础内的植筋,植筋与钢板焊接。本优化方案通过在渣坑内设置厚度为22~30mm的钢板,便于对渣坑内的钢渣或者钢水进行清理,避免钢渣和钢水直接与道轨安装基础接触,从而避免了对地下水造成污染,通过植筋对钢板进行固定,提高了钢板的稳定性,避免钢板移位。作为优化,植筋远离道轨安装基础的一端与钢板平齐,且在钢板上开设有焊接坡口。本优化方案将植筋与钢板设置为平齐,避免存在凸起部分对装载机的铲斗造成阻碍,使钢渣清理更加彻底,也避免钢板的固定被装载机破坏,通过设置坡口使焊接更加牢固,植筋对钢板的固定更加可靠。作为优化,第一渣坑的深度为800~900mm,第一渣坑沿炉下道轨延伸方向两端的坑侧壁与竖直平面夹角为45°~50°,第一渣坑的上口尺寸大于下口尺寸;第二渣坑的深度为500~600mm,第二渣坑沿炉下道轨延伸方向两端的坑侧壁与竖直平面夹角为45°~50°,第二渣坑的上口尺寸大于下口尺寸。本优化方案第一渣坑和第二渣坑的深度设置,分别满足了钢渣和事故泄漏钢水的暂存要求,将第一渣坑和第二渣坑前后两端的侧壁进行倾斜设置,并将第二渣坑的上口尺寸设置为大于下口尺寸,方便利用装载机进行清理。作为优化,第一渣坑和第二渣坑的上口尺寸均为2500mm×5000mm。本优化方案的尺寸设置,避免了对炉下轨道造成影响,同时方便装载车铲斗进出。作为优化,钢板与道轨安装基础之间的缝隙,以及钢板与地面基础之间的缝隙均进行灌浆浇筑。本优化方案将钢板与基础之间的缝隙进行灌浆浇筑,进一步提高了钢板固定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基于中小型转炉炉下空间及基础狭窄的情况,在转炉炉下两侧出钢位置和接渣位置制作用于钢渣临时存放的第一渣坑及用于钢水事故的第二渣坑,操作渣车在推渣过程中,把钢渣先推至临时存放坑,再通过装载机来集中进行铲运到渣跨焖渣池,从而降低渣车运载负荷,达到稳定生产的目的,涉及的结构简单,清理方便、快捷,使整个转炉下方区域不再存在钢渣,为转炉清洁生产、炉下双车安全顺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节约维修成本和资源提供有效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转炉,2、渣包车,3、第一渣坑,4、第二渣坑,5、钢包车。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本实施例在炉后出钢位置下部及炉前接渣位置下部的道轨基础内侧,分别制作渣坑,达到钢渣预存放和事故钢水坑的目的,每炉出钢位及转炉正下方的钢渣,由渣车刮渣器将钢渣推至炉前接渣位置渣坑,坑满至一定程度时由铲车将接渣位置渣坑进行清理,若有停炉时序则将出钢位置渣坑彻底清理。具体地结合附图1所示,一种转炉炉下钢渣的清理方法包括如下方面:a、在炉下道轨的内侧制作位于接渣位置的第一渣坑3和位于出钢位置的第二渣坑4,第一渣坑用于钢渣预存放,第二渣坑用于承接事故钢水,转炉1正常生产产生的喷溅渣全部进入第二渣坑,每炉由渣包车2将渣坑侧方的钢渣渣体通过刮渣器刮至接渣位置的第一渣坑;b、出钢时,钢包车5停于第二渣坑的上方,利用第二渣坑承接钢水倾倒时迸溅的钢水,减小迸溅钢水形成的钢渣对钢包车和渣包车的移动影响,在钢包穿钢泄漏时,利用第二渣坑承接钢水,炉下道轨及安装基础不受损伤,确保双车行走正常,将损失降至最低;c、出渣时,将钢渣倒入停于第一渣坑上方的渣包车或者将钢渣直接倒入第一渣坑;在钢包车不进行工作时,将钢渣倒入静止于第一渣坑上方的渣包车中,利用钢包车的工作间隙,渣包车将钢渣运出,在钢包车运输钢水时,将钢渣直接倒入第一渣坑,利用第一渣坑对钢渣进行预存放,使钢渣清理的节奏得到有效缓解,从而保证生产的稳定运行;d、在渣包车移动过程中,通过渣包车上安装的刮渣器将转炉正下方的钢渣刮至第一渣坑,大幅缩短了刮渣器的刮渣距离,极大地减轻了渣包车行走阻力,提高了运渣的稳定性,为安全生产提供保证;e、在第一渣坑内的钢渣体积大于或等于第一渣坑容积的4/5时,使用装载机对第一渣坑进行清理,确保炉体下方区域无钢渣渣体,在停炉时,对第二渣坑内的钢渣进行清理;通过装载机集中将第一渣坑中的钢渣铲运到渣跨焖渣池,降低了渣包车运载负荷,达到稳定生产的目的,在停炉时,对第二渣坑内的钢渣进行清理,既不影响正常生产,同时保证了第二渣坑的使用功能。作为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第一渣坑和第二渣坑的坑底和坑侧壁均设有厚度为22~30mm的钢板,钢板上穿设有伸至道轨安装基础内的植筋,植筋远离道轨安装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炉炉下钢渣的清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方面:/na、在炉下道轨的内侧制作位于接渣位置的第一渣坑和位于出钢位置的第二渣坑;/nb、出钢时,钢包车静止于第二渣坑的上方,利用第二渣坑承接钢水倾倒时迸溅的钢水,在钢包穿钢泄漏时,利用第二渣坑承接钢水;/nc、出渣时,将钢渣倒入静止于第一渣坑上方的渣包车或者将钢渣直接倒入第一渣坑;/nd、在渣包车移动过程中,通过渣包车上安装的刮渣器将转炉正下方的钢渣刮至第一渣坑;/ne、在第一渣坑内的钢渣体积大于或等于第一渣坑容积的4/5时,使用装载机对第一渣坑进行清理,在停炉时,对第二渣坑内的钢渣进行清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炉炉下钢渣的清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方面:
a、在炉下道轨的内侧制作位于接渣位置的第一渣坑和位于出钢位置的第二渣坑;
b、出钢时,钢包车静止于第二渣坑的上方,利用第二渣坑承接钢水倾倒时迸溅的钢水,在钢包穿钢泄漏时,利用第二渣坑承接钢水;
c、出渣时,将钢渣倒入静止于第一渣坑上方的渣包车或者将钢渣直接倒入第一渣坑;
d、在渣包车移动过程中,通过渣包车上安装的刮渣器将转炉正下方的钢渣刮至第一渣坑;
e、在第一渣坑内的钢渣体积大于或等于第一渣坑容积的4/5时,使用装载机对第一渣坑进行清理,在停炉时,对第二渣坑内的钢渣进行清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炉下钢渣的清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渣坑和第二渣坑的坑底和坑侧壁均设有厚度为22~30mm的钢板,钢板上穿设有伸至道轨安装基础内的植筋,植筋与钢板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亮吕圣会孟宪永王克忠吕英军高向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