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称重担架平台系统和采用该系统的救护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878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称重担架平台系统和采用该系统的救护车,所述系统包括担架平台,所述担架平台具有平台主体和布置在所述平台主体与车辆底板之间的至少两个支撑脚或两根轨道,所述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平行梁型称重传感器和显示控制器,所述称重传感器布置在每个所述支撑脚或每根所述轨道与所述车辆底板之间以将所述担架平台平衡支撑在所述车辆底板上,所述显示控制器被设计为与所述称重传感器通信连接以接收、处理和显示所述称重传感器的测量结果。上述系统能够以较低成本精确地测得患者的体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称重担架平台系统和采用该系统的救护车
本技术涉及担架平台系统和救护车,尤其涉及可称重的担架平台系统和采用该系统的救护车。
技术介绍
对于急救病人,尤其是昏迷不醒的脑卒中患者,需要通过担架将其抬到固定设置在救护车内的担架平台上,再由医生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测量体重是一件十分必要但又十分麻烦的步骤,因为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决定药物的用量,但是患者一般自身无法行动。由此需要一种为不便行动的患者进行称重的装置。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对担架进行改进来测量患者的体重,例如将称重传感器布置在担架的床单下面。此种设计的缺点在于,首先需要为每个担架均配设一个称重传感器,成本较高;另外,通常情况下仅在担架的中间位置配设一个称重传感器,由于患者通常为躺在或趴在担架上,其体重应在整个担架的曲面上分布,该称重传感器仅能感测到局部范围的力,所测得的数值通常小于患者的实际体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称重的担架平台,其借助于至少一个称重传感器将担架平台支撑在车辆底板之上,由此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对放置在该担架平台上的患者的体重进行精确测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称重担架平台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担架平台,所述担架平台具有平台主体和布置在所述平台主体与车辆底板之间的至少两个支撑脚或两根轨道,所述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平行梁型称重传感器和显示控制器,所述称重传感器布置在每个所述支撑脚或每根所述轨道与所述车辆底板之间以将所述担架平台平衡支撑在所述车辆底板上,所述显示控制器被设计为与所述称重传感器通信连接以接收、处理和显示所述称重传感器的测量结果。优选地,所述系统包括沿所述平台主体的横向延伸且关于所述平台主体的横轴线对称布置的两个所述支撑脚,所述称重传感器的朝向所述支撑脚的承载面与所述支撑脚的朝向所述称重传感器的支撑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均一致。优选地,所述担架平台的两根轨道为沿所述平台主体的纵向延伸且关于所述平台主体的纵轴线对称布置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系统包括四个称重传感器,即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器、第三称重传感器和第四称重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车辆底板之间,所述第三称重传感器和所述第四称重传感器被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与所述车辆底板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关于所述平台主体的横轴线对称,所述第三称重传感器和所述第四称重传感器关于所述平台主体的横轴线对称,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和所述第三称重传感器距所述平台主体的横轴线的距离相等。优选地,在所述平台主体的长度为2米时,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和所述第三称重传感器距所述平台主体的横轴线的距离为0.8米。优选地,所述称重传感器借助于信号线与所述显示控制器通信连接。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远程传输模块、路由器和云服务器,所述显示控制器将其处理后的数据传送至所述远程传输模块,所述远程传输模块再将从所述显示控制器处接收到的数据经由所述路由器发送到所述云服务器。优选地,所述平行梁型称重传感器采用全桥式等臂电桥。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救护车,其包括驾驶室和医疗舱,在所述医疗舱的车辆底板上安装上述车载称重担架平台系统。附图说明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的车载称重担架平台系统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技术的车载称重担架平台系统的第二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3示出根据本技术的车载称重担架平台系统的第二个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4示出根据本技术的救护车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平台主体;2.称重传感器;21.第一称重传感器;22.第二称重传感器;23.第三称重传感器;24.第四称重传感器;3.底板;4.支撑脚;5.轨道;51.第一轨道;52.第二轨道;6.担架;7.信号线;8.救护车;81.驾驶室;82.医疗舱。具体实施方式现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所公开的车载称重担架平台系统的示意性方案。尽管提供附图是为了呈现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但附图不必按具体实施方案的尺寸绘制,并且某些特征可被放大、移除或局剖以更好地示出和解释本技术的公开内容。附图中的部分构件可在不影响技术效果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位置调整。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另有指明,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其中“纵向”指代平台主体的长度方向,“横向”指代平台主体的宽度方向。目前市场上通用的担架平台主要包括支撑脚式担架平台和轨道式担架平台。支撑脚式担架平台主要包括用于承载患者的平台主体和至少两个支撑脚,该至少两个支撑脚将平台主体平衡地支撑在车辆的底板上。通常情况下,支撑脚式担架平台包括沿平台主体的横向延伸并且关于平台主体的横轴线对称布置的两个支撑脚,这例如在图1中示出。轨道式担架平台主要包括用于承载患者的平台主体和两根轨道,该两根轨道将平台主体平衡地支撑在车辆的底板上,平台主体可按需沿该轨道滑动以例如进入设置在救护车内的可移动CT机中。通常情况下,轨道式担架平台所包括的两根轨道沿平台主体的纵向延伸并且关于平台主体的纵轴线对称布置,这例如在图2和图3中示出。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车载称重担架平台系统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支撑脚式担架平台的示例,其具有两个支撑脚4。具体地,为了精确测量将放置在平台主体1上的患者的重量,同时无需对市售的担架平台进行过大改动即可应用其上,还包括与担架平台的支撑脚4的数量相对应的两个称重传感器2。该称重传感器2被对应布置在每一个支撑脚4与车辆底面之间,由此目前整个担架平台不再由支撑脚4支撑,而是替代地由称重传感器2平衡地支撑。整个平台以及布置其上的患者(还可能有担架6)的重量被分配至如图所示的两个称重传感器2,两个称重传感器2所感测到的数值之和为其所支撑的物体的总重量。当然在具有大于两个支撑脚4的情况下,对应设置的大于两个的称重传感器2所感测到的数值之和仍为其所支撑的物体的总重量。本系统还包括与称重传感器2通信连接的显示控制器,该显示控制器可用于接收、处理和显示称重传感器2的测量数据。该称重传感器2可借助于信号线7与该显示控制器通信连接,当然也可能为无线连接。由此人们可通过直接观察显示控制器获取测得的患者体重。另外优选的是,显示控制器还可将处理完毕的数据以信号形式传送给远程传输模块,该远程传输模块通过例如车载路由器将数据发送到云服务器上,以实现远程读取该数据。优选地,为了提高测量精度,称重传感器2的朝向支撑脚4的承载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被设计为与支撑脚4的朝向称重传感器2的支撑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相同,二者形状匹配地彼此紧密贴合。图2和图3从不同角度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车载称重担架平台系统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轨道式担架平台,包括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称重担架平台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担架平台,所述担架平台具有平台主体和布置在所述平台主体与车辆底板之间的至少两个支撑脚或两根轨道,其特征是,所述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平行梁型称重传感器和显示控制器,所述称重传感器布置在每个所述支撑脚或每根所述轨道与所述车辆底板之间以将所述担架平台平衡支撑在所述车辆底板上,所述显示控制器被设计为与所述称重传感器通信连接以接收、处理和显示所述称重传感器的测量结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称重担架平台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担架平台,所述担架平台具有平台主体和布置在所述平台主体与车辆底板之间的至少两个支撑脚或两根轨道,其特征是,所述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平行梁型称重传感器和显示控制器,所述称重传感器布置在每个所述支撑脚或每根所述轨道与所述车辆底板之间以将所述担架平台平衡支撑在所述车辆底板上,所述显示控制器被设计为与所述称重传感器通信连接以接收、处理和显示所述称重传感器的测量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称重担架平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系统包括沿所述平台主体的横向延伸且关于所述平台主体的横轴线对称布置的两个所述支撑脚,所述称重传感器的朝向所述支撑脚的承载面与所述支撑脚的朝向所述称重传感器的支撑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均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称重担架平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担架平台的两根轨道为沿所述平台主体的纵向延伸且关于所述平台主体的纵轴线对称布置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系统包括四个称重传感器,即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器、第三称重传感器和第四称重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车辆底板之间,所述第三称重传感器和所述第四称重传感器被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与所述车辆底板之间。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强刘凌华栗志利
申请(专利权)人:北创动力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