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金属轧片式翅片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207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金属轧片式翅片管,其管端的衬管外表面上有一层与翅片成一体的金属覆盖层,且金属覆盖层延伸至衬管与管板的连接处,它解决了原双金属轧片式翅片管两头管端的衬管裸露于多种工况环境中,易受腐蚀之弊病,延长了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热交换设备上的零部件,具体地说,是用于热交换设备上的双金属轧片式翅片管。1987年上海炼油厂的热交换设备上使用了双金属轧片式翅片管,与缠绕式各种翅片管相比,其优点是,双金属轧片式翅片管内衬钢管的外表面由一层铝材紧密贴合,起到了保护钢管外表面的作用,使之耐腐蚀。但是,该翅片管两头管端的衬管仍然裸露于多种工况环境中,易受腐蚀。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端耐腐蚀的双金属轧片式翅片管。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衬管和轧制在衬管外表面的金属翅片,管端的衬管外表面上有一层与翅片成一体的金属复盖层。金属复盖层延伸至衬管与管板的连接处。此连接处即是本翅片管与热交换设备管板相连接点。这样,该翅片管两头管端的衬管被金属复盖层复盖,与外界环境隔离,免受多种工况环境的腐蚀。金属复盖层厚度要从传热效果以及加工难易综合考虑,复盖层薄,传热效果好,但如太薄加工难度高,一般金属复盖层厚度为0.3~0.8mm,其中以0.4~0.5mm最佳。金属翅片与金属复盖层的材料,要求传热好,份量轻,耐腐蚀,固而采用铝或铝合金。本技术解决了原双金属轧片式翅片管管端易腐蚀之弊病,延长了翅片管使用寿命。最佳实施例。参见附图。它包括衬管1和轧制在衬管外表面的金属翅片2,管端3的衬管外表面上有一层与金属翅片2成一体的金属复盖层4,金属复盖层4延伸至衬管1与管板6的连接处5,金属复盖层4的厚度为0.5mm,金属翅片2及金属复盖层4材料为铝,91年该双金属轧片式翅片管自安装在9×3型空冷器及蒸馏装置的4.5×3型空冷器上试用,至今仍在运转,效果良好。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热交换的双金属轧片式翅片管,包括衬管(1)和轧制在衬管外表面的金属翅片(2),其特征在于管端(3)的衬管外表面上有一层与金属翅片(2)成一体的金属复盖层(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轧片式翅片管,其特征在于金属复盖层(4)延伸至衬管(1)与管板(6)的连接处(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轧片式翅片管其特征在于金属复盖层(4)的厚度为0.3~0.8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金属轧片式翅片管,其特征在于金属复盖层(4)厚度为0.4~0.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轧片式翅片管,其特征在于金属翅片(2)与金属复盖层(4)的材料为铝或铝合金。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金属轧片式翅片管,其管端的衬管外表面上有一层与翅片成一体的金属覆盖层,且金属覆盖层延伸至衬管与管板的连接处,它解决了原双金属轧片式翅片管两头管端的衬管裸露于多种工况环境中,易受腐蚀之弊病,延长了使用寿命。文档编号F28F1/00GK2182981SQ9322636公开日1994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1993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28日专利技术者蔡金源, 宋长德, 朱美平, 任伟珍 申请人:上海江湾化工机械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热交换的双金属轧片式翅片管,包括衬管(1)和轧制在衬管外表面的金属翅片(2),其特征在于管端(3)的衬管外表面上有一层与金属翅片(2)成一体的金属复盖层(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金源宋长德朱美平任伟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江湾化工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