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内翅片传热管。
技术介绍
传统的翅片式换热器大多采用管外翅化强化传热,并在各类换热器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一些特殊形式的换热器,受换热流体压力、种类及相关设备布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对管内流体进行高效强化传热,传统的翅片式换热器往往满足不了这一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翅片式换热器的局限性,提供一种内翅片传热管,用这种传热管制成的换热器,能满足高效强化传热的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一种内翅片传热管,包括传热管本体,还包括设置在传热管本体内的内管和设置在传热管本体与内管之间的内翅片,该内翅片由多个连续的锯齿状肋片排列组合而成,在内管的两端嵌装有管堵。所述的传热管本体的两端直径略小。所述的内翅片的内外两侧分别与内管及传热管本体紧密接触相连。本技术内翅片传热管由于在传热管本体内加装了内管和内翅片,较大地扩展了其换热面积,锯齿形内翅片的锯齿破口能有效破坏管内流体的层流层,加强流体扰动;同时由于内翅片的内外两侧分别与内管及传热管本体紧密接触相连,减少了接触热阻。用本技术内翅片传热管制造的换热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翅片传热管,包括传热管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传热管本体内的内管和设置在传热管本体与内管之间的内翅片,该内翅片由多个连续的锯齿状肋片排列组合而成,在内管的两端嵌装有管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必强,孙朋林,陈晓华,孙健,朱军,温国平,林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