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锅炉的冷凝水接收管的废气阻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8051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燃气锅炉的冷凝水接收管的废气阻流装置,在锅炉运转初期或运转过程中,高温废气进行热交换时放出热量后会凝出冷凝水,为了加倍提高锅炉的安全系数,在虹吸结构的冷凝水接收管10内的冷凝水尚未达到一定水位时,阻流一部分废气通过冷凝水接收管10流入室内,在冷凝水接收管10的中间设一基准水位膜16a,其中部向下弯曲,中央设有贯穿膜16a的冷凝水滴孔16b,并在其上方设置大浮力的冷凝水密封球18,以基准残留水位L为中心,用冷凝水和冷凝水密封球18封闭冷凝水滴孔16b。(*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气阻流装置,尤其是一种燃气锅炉用冷凝水接收管的废气阻流装置。一般来讲,燃气锅炉按设置形式可分为壁挂式和立地式;按温水供应方式来分,有锅炉本身带热交换器,由热交换器提供温水的方式和温水储藏在储水罐中,需要时由储水罐提供的方式;根据供暖用水的循环方式,可分为锅炉内暖气循环系统与大气隔绝的大气封闭式和锅炉内暖气循环系统与大气连通的大气开放式。这种燃气锅炉跟普通锅炉一样,在暖气配管及管体中灌满水的状态下,用煤气燃烧器加热,再用循环泵将热水从暖气配管及供热水管往室内供应。加热后随着热水温度的上升,锅炉内部气压也逐渐升高,溢出的热水可以通过膨胀管道流进储水箱,当锅炉停止运转,管体及暖气配管里的水温下降后,加热室内部的压力也随之下降,由于存在压差储水箱的水可以通过膨胀管道逆流至管体及暖气配管中,形成自动回流补充不足水量的循环结构。尤其是在冷凝式燃气锅炉中,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废气携带有大量热能,为了提高热效率,可使废气通过热交换器的冷却部分,当温度低于露点时,废气会冷凝,并释放出热量,可供再利用。这种燃气锅炉大多设置在居室内或离居室较近的地方,在使用过程中燃料的特性及室内设置等因素都会影响使用的安全性,所以需要特别强调换气的必要性,实际上与锅炉相关的事故中很大一部分是废气流入室内后由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引起的。尤其是冷凝式燃气锅炉,如果在冷凝水接收管中的水位未达到一定高度时试运转锅炉,则燃烧产生的大部分的废气虽然可由排气口排至外界,但还有一部分废气会通过冷凝水接收管流入室内。这是现有冷凝式燃气锅炉的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燃气锅炉用冷凝水接收管的废气阻流装置,锅炉运转初期或运转过程中,在虹吸结构的冷凝水接收管内的水未达到一定水位时,也可以防止废气的一部分通过冷凝水接收管流入室内。为实现上述任务,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在具有冷凝功能的燃气锅炉中,排出至外界的高温废气通过上述主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冷凝成液体,以充分利用冷凝时产生的冷凝潜热来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并通过虹吸结构的冷凝水接收管,防止废气流入室内。在冷凝水接收管的中间设有基准水位膜,其中部向下弯曲,中央设有贯穿基准水位膜的冷凝水滴孔,并在其上方设置大浮力的冷凝水密封球,以基准残留水位为中心,由冷凝水和冷凝水密封球封闭冷凝水滴孔,防止废气通过冷凝水接收管的冷凝水滴孔流入室内。由于本技术中燃气锅炉用冷凝水接收管的废气阻流装置,采用了以基准残留水位为中心的带有冷凝水滴孔的基准水位膜和冷凝水密封球的设计,使得在充分吸收锅炉初始运转及运转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废气的冷凝潜热的同时,在虹吸结构的冷凝水接收管内的水未达到一定水位的情况下,用冷凝水密封球使基准水位膜封闭,防止废气的一部分流入冷凝水接收管内部,并传至室内。此外,由于本技术无须使用电控制信号,用浮动力自动阻流,从而大大提高了锅炉的安全性,并节省了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本技术燃气锅炉用冷凝水接收管废气阻流装置的燃气锅炉的内部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燃气锅炉用冷凝水接收管的废气阻流装置的详细结构图。10、冷凝水接收管 12、溢流管 14、冷凝水出口 16a、基准水位膜16b、冷凝水滴孔 18、冷凝水密封球 20、排气部 22、排气管道24、排气口26、主热交换器如图1所示,在锅炉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过排气部20的主热交换器26热交换后温度达到露点以下时废气会凝结成冷凝水,冷凝水通过冷凝水出口14排出至外面。同时,在上述排气部20底部的排气管道22与冷凝水出口14之间所连接的冷凝水接收管10设置成一个能够积留一定水位的虹吸结构。如图2所示,在冷凝水积留至一定水位时流向可逆转180度的冷凝水接收管10的中间部位,形成一个中部向下弯曲,其中央设有冷凝水滴孔16b的基准水位膜16a,并在上述基准水位膜16a的冷凝水滴孔16b的上方,设置一个能够根据冷凝水的积留水位的浮力移动的大浮力的冷凝水密封球18。在锅炉运转初期或运转过程中,锅炉产生的高温废气流过主热交换器26的冷凝部分进行热交换时,在露点以下凝结成冷凝水,该冷凝水通过基准水位膜16a中央的冷凝水滴孔16b,流入到冷凝水接收管10的内部,当冷凝水上升到基准残留水位L的上方时,产生浮力,冷凝水密封球18根据浮力的大小,能向上浮动移动至基准水位膜16a的上方。也就是说,经过主热交换器26进行热交换后凝结出的冷凝水,流入连在排气部20的排气管道22下方的冷凝水接收管10内,形成一定水位,并能从冷凝水出口14排至外界,同时在上述的冷凝水接收管10中若流入过多的冷凝水,则水可以从溢流管12流出。冷凝水封闭球1 8能够根据冷凝水的积留水位所提供的浮力的大小向上浮动,形成密封的基准水位膜16a,所以在没有主控制器30的控制信号的条件下也能自动阻流废气的一部分通过冷凝水接收管10流入室内。在锅炉开始运转或运转过程中,即使虹吸结构的冷凝水接收管10内的积留水位未达到一定水位,也可以用冷凝水密封球18封闭基准水位膜16a上的冷凝水滴孔16b,可阻流废气流入室内。如果排气部20的冷凝水不断滴落,冷凝水的水位上升到冷凝水接收管10的基准残留水位L的上方,冷凝水封闭球18在浮力作用下向上浮动,则上述基准水位膜16a的冷凝水滴孔16b处于开放状态,但是废气能通过的空间已被冷凝水溢满,处于封闭状态,所以能自动阻流来自排气部20的废气的一部分流入冷凝水内部,因此即使不利用主控制器30的控制信号中断锅炉工作,也能从结构上防止废气的流漏。未加说明的排气口24是废气经过排气部20后排出到外界的出口。权利要求1.一种燃气锅炉用冷凝水接收管的废气阻流装置,在冷凝式燃气锅炉排气部(20)底部设有排气管道(22),该排气管道(22)与冷凝水出口(14)之间设有虹吸结构的冷凝水接收管(10),高温废气经过主热交换器(26)进行热交换后的冷凝水流入该冷凝水接收管(10),其特征在于在该虹吸结构的冷凝水接收管(10)内设置有废气阻流装置,它是在虹吸结构的冷凝水接收管(10)的中间设置基准水位膜(16a),其中部向下弯曲,基准水位膜(16a)的中央设有贯穿基准水位膜(16a)的冷凝水滴孔(16b),在冷凝水滴孔(16b)的上方,设置大浮力的冷凝水密封球(18),以基准残留水位(L)为中心,以冷凝水和冷凝水密封球(18)封闭冷凝水滴孔(16b)。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燃气锅炉的冷凝水接收管的废气阻流装置,在锅炉运转初期或运转过程中,高温废气进行热交换时放出热量后会凝出冷凝水,为了加倍提高锅炉的安全系数,在虹吸结构的冷凝水接收管10内的冷凝水尚未达到一定水位时,阻流一部分废气通过冷凝水接收管10流入室内,在冷凝水接收管10的中间设一基准水位膜16a,其中部向下弯曲,中央设有贯穿膜16a的冷凝水滴孔16b,并在其上方设置大浮力的冷凝水密封球18,以基准残留水位L为中心,用冷凝水和冷凝水密封球18封闭冷凝水滴孔16b。文档编号F28F17/00GK2465105SQ0025818公开日2001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17日专利技术者崔炳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气锅炉用冷凝水接收管的废气阻流装置,在冷凝式燃气锅炉排气部(20)底部设有排气管道(22),该排气管道(22)与冷凝水出口(14)之间设有虹吸结构的冷凝水接收管(10),高温废气经过主热交换器(26)进行热交换后的冷凝水流入该冷凝水接收管(10),其特征在于:在该虹吸结构的冷凝水接收管(10)内设置有废气阻流装置,它是在虹吸结构的冷凝水接收管(10)的中间设置基准水位膜(16a),其中部向下弯曲,基准水位膜(16a)的中央设有贯穿基准水位膜(16a)的冷凝水滴孔(16b),在冷凝水滴孔(16b)的上方,设置大浮力的冷凝水密封球(18),以基准残留水位(L)为中心,以冷凝水和冷凝水密封球(18)封闭冷凝水滴孔(16b)。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炳一金汉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庆东锅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