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剑专利>正文

热交换管内流体强化换热扰流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836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管的内部结构改进,具体是指在热交换管(1)内插入一种使流体强化换热的扰流板(2),其特征在于扰流板(2)横向剖面为任意弯曲线,它能使流体充分与管壁接触,达到强化换热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设计新颖,制作简单,安装方便,,对热交换管(1)内壁形状要求低,因此可大大降低热交换管(1)的生产成本,延长热交换设备的使用寿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管的内部结构改进,具体是指在热交换管内插入一种使流体强化换热的扰流板。目前,热交换管内壁多采用螺纹槽或不规则的凸起,迫使流体在管内扰动,起着强化换热的作用。但是由于水质因素,易造成管内壁螺纹槽或凸起间结垢,结垢到一定程度,将失去强化换热的作用。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水质不好的情况下,即使管内结垢,仍能保持扰动强化换热的扰流板。本技术的设计方案是,在热交换管内空腔置入一有弯曲面的扰流板。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加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热交换管及扰流板的端面主视图;图2为图1A-A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热交换管及扰流板的端面主视图;图4为图3B-B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热交换管及扰流板的端面主视图;图6为图5C-C剖面示意图。上述图中,1—热交换管,2—扰流板,3—扰流板,4—扰流板。实施例1将宽度约小于热交换管(1)内径的薄铜板条,压制成横向剖面为波形的扰流板(2),使其贯通全管。实施例2将宽度约小于热交换管(1)内径的塑板条,制成横向剖面为锯齿形的扰流板(3),使其贯通全管。实施例3将宽度约小于热交换管(1)内径的马口铁皮,压制成横向剖面为弧形和锯齿形交错的扰流板(4),使其贯通全管。本技术的扰流板(2、3、4)在选定用料(金属或非金属)和形状(横向剖面为任意弯曲线)后,经压制成型,将其插入热交换管(1)内,顺管贯通,剪截待用。将置有扰流板(2、3、4)的热交换管(1)安装于设备中,当系统工作时,因受扰流板(2、3、4)形状的影响流体在管内扰动,使流体充分与热交换管(1)的管壁接触,达到强化换热的目的。本技术由于设计新颖、制作简单,安装方便,对热交换管(1)内壁形状要求低,因此可大大降低热交换管(1)的生产成本,延长热交换设备的使用寿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权利要求1.一种热交换管内流体强化换热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在热交换管(1)内腔置入一有弯曲面的扰流板(2),其扰流板(2)贯通全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管内流体强化换热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扰流板(2)可压制成横向剖面为波形的扰流板(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管内流体强化换热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扰流板(2)可压制成横向剖面为锯齿形的扰流板(3)。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的热交换管内流体强化换热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扰流板(2、3)可压制成横向剖面为弧形和锯齿形交错的扰流板(4)。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管的内部结构改进,具体是指在热交换管(1)内插入一种使流体强化换热的扰流板(2),其特征在于扰流板(2)横向剖面为任意弯曲线,它能使流体充分与管壁接触,达到强化换热的目的,本技术由于设计新颖,制作简单,安装方便,对热交换管(1)内壁形状要求低,因此可大大降低热交换管(1)的生产成本,延长热交换设备的使用寿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文档编号F28F13/12GK2264890SQ95238060公开日1997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1995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1995年11月20日专利技术者张剑, 张跃 申请人:张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管内流体强化换热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在热交换管(1)内腔置人一有弯曲面的扰流板(2),其扰流板(2)贯通全管。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剑张跃
申请(专利权)人:张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