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和管线混用精密钢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63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和管线混用精密钢管,包括外管和沿外管轴向方向设置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包括第一圆弧面、第二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所述第一圆弧面与外管的内圆周面贴合,所述外管内轴向方向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所述第一内管的外圆周面与第二圆弧面贴合,第二内管的外圆周面与第三圆弧面贴合,所述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外切设置,所述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均匀外管内切设置。流体在外管内运输,管线穿设在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管线和流体混用,使钢管的使用更为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钢管在放置时,安装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的一侧会向下,钢管不容易滚动,更便于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和管线混用精密钢管
本技术涉及钢管
,尤其是涉及一种流体和管线混用精密钢管。
技术介绍
精密钢管是一种通过冷拔或热轧处理后的一种高精密的钢管材料。由于精密钢管内外壁无氧化层、承受高压无泄漏、高精度、高光洁度、冷弯不变形、扩口、压扁无裂缝等优点,所以主要用来生产气动或液压元件的产品,如气缸或油缸,可以是无缝管,也有焊接管。现有的钢管只有一个中心孔,通过中心孔可以运输一些流体或穿插管线。但是由于只有一个孔,在使用时,不能管线和流体混用,必须要分开,这就导致了很大的不便;且钢管其整体为金属材质,用于布线会存在漏电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的精密钢管在使用时,不能管线和流体混用的问题,提供一种流体和管线混用精密钢管。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体和管线混用精密钢管,包括外管和沿外管轴向方向设置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包括第一圆弧面、第二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所述第一圆弧面与外管的内圆周面贴合,所述外管内轴向方向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所述第一内管的外圆周面与第二圆弧面贴合,第二内管的外圆周面与第三圆弧面贴合,所述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外切设置,所述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均匀外管内切设置。本技术的流体和管线混用精密钢管,在外管内固定安装限位块,限位块具有第一圆弧面、第二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第一圆弧面与外管的内圆周面贴合,在向内管内安装限位块时,仅需保证限位块的第一圆弧面与外管内圆周面贴合即可,安装较为方便;然后再向外管内安装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在安装第一内管时,将第一内管的外圆周面与限位块的第二圆弧面贴合,第一内管的外圆周面与外管的内圆周面相切,在安装第二内管时,将第二内管的外圆周面与限位块的第三圆弧面贴合,第二内管的外圆周面与外管的内圆周面相切,第二内管与第一内管必定相切,通过限位块,方便了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的安装;外管内固定安装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流体在外管内运输,管线穿设在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内,本技术可实现管线和流体混用,使钢管的使用更为方便;本技术中第一内管与第二内管相切、第一内管与外管相切,第二内管与外管相切,外管、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之间形成三角形固定结构,使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的安装较为稳固,便于钢管的运输;本技术的钢管在放置时,安装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的一侧会向下,钢管不容易滚动,更便于运输。钢管其整体为金属材质,用于布线会存在漏电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述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的内圆周面上均设置有防静电涂层。作为优选,所述外管、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均为精密钢管。为了便于管线在安装时的分类与安装,所述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内均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静电涂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流体和管线混用精密钢管,在外管内固定安装限位块,限位块具有第一圆弧面、第二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第一圆弧面与外管的内圆周面贴合,在向内管内安装限位块时,仅需保证限位块的第一圆弧面与外管内圆周面贴合即可,安装较为方便;然后再向外管内安装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在安装第一内管时,将第一内管的外圆周面与限位块的第二圆弧面贴合,第一内管的外圆周面与外管的内圆周面相切,在安装第二内管时,将第二内管的外圆周面与限位块的第三圆弧面贴合,第二内管的外圆周面与外管的内圆周面相切,第二内管与第一内管必定相切,通过限位块,方便了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的安装;外管内固定安装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流体在外管内运输,管线穿设在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内,本技术可实现管线和流体混用,使钢管的使用更为方便;本技术中第一内管与第二内管相切、第一内管与外管相切,第二内管与外管相切,外管、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之间形成三角形固定结构,使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的安装较为稳固,便于钢管的运输;本技术的钢管在放置时,安装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的一侧会向下,钢管不容易滚动,更便于运输。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三维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二维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外管的三维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限位块的三维示意图。图中:1.外管,2.限位块,2-1.第一圆弧面,2-2.第二圆弧面,2-3.第三圆弧面,3.第一内管,4.第二内管,5.防静电涂层,6.隔板。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的一种流体和管线混用精密钢管,包括外管1和沿外管1轴向方向设置的限位块2,如图4所示的所述限位块2包括第一圆弧面2-1、第二圆弧面2-2和第三圆弧面2-3,所述第一圆弧面2-1与外管1的内圆周面贴合,如图3所示,所述外管1内轴向方向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内管3和第二内管4,所述第一内管3的外圆周面与第二圆弧面2-2贴合,第二内管4的外圆周面与第三圆弧面2-3贴合,所述第一内管3和第二内管4外切设置,所述第一内管3和第二内管4均匀外管1内切设置,所述第一内管3和第二内管4的内圆周面上均设置有防静电涂层5。所述外管1、第一内管3和第二内管4均为精密钢管,所述第一内管3和第二内管4内均固定安装有隔板6,所述隔板6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静电涂层5,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流体和管线混用精密钢管,在外管1内固定安装限位块2,限位块2具有第一圆弧面2-1、第二圆弧面2-2和第三圆弧面2-3,第一圆弧面2-1与外管1的内圆周面贴合,在向内管内安装限位块2时,仅需保证限位块2的第一圆弧面2-1与外管1内圆周面贴合即可,安装较为方便;然后再向外管1内安装第一内管3和第二内管4,在安装第一内管3时,将第一内管3的外圆周面与限位块2的第二圆弧面2-2贴合,第一内管3的外圆周面与外管1的内圆周面相切,在安装第二内管4时,将第二内管4的外圆周面与限位块2的第三圆弧面2-3贴合,第二内管4的外圆周面与外管1的内圆周面相切,第二内管4与第一内管3必定相切,通过限位块2,方便了第一内管3和第二内管4的安装;外管1内固定安装第一内管3和第二内管4,流体在外管1内运输,管线穿设在第一内管3和第二内管4内,本技术可实现管线和流体混用,使钢管的使用更为方便;本技术中第一内管3与第二内管4相切、第一内管3与外管1相切,第二内管4与外管1相切,外管1、第一内管3和第二内管4之间形成三角形固定结构,使第一内管3和第二内管4的安装较为稳固,便于钢管的运输;本技术的钢管在放置时,安装第一内管3和第二内管4的一侧会向下,钢管不容易滚动,更便于运输。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和管线混用精密钢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和沿外管(1)轴向方向设置的限位块(2),所述限位块(2)包括第一圆弧面(2-1)、第二圆弧面(2-2)和第三圆弧面(2-3),所述第一圆弧面(2-1)与外管(1)的内圆周面贴合,所述外管(1)内轴向方向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内管(3)和第二内管(4),所述第一内管(3)的外圆周面与第二圆弧面(2-2)贴合,第二内管(4)的外圆周面与第三圆弧面(2-3)贴合,所述第一内管(3)和第二内管(4)外切设置,所述第一内管(3)和第二内管(4)均匀外管(1)内切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和管线混用精密钢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和沿外管(1)轴向方向设置的限位块(2),所述限位块(2)包括第一圆弧面(2-1)、第二圆弧面(2-2)和第三圆弧面(2-3),所述第一圆弧面(2-1)与外管(1)的内圆周面贴合,所述外管(1)内轴向方向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内管(3)和第二内管(4),所述第一内管(3)的外圆周面与第二圆弧面(2-2)贴合,第二内管(4)的外圆周面与第三圆弧面(2-3)贴合,所述第一内管(3)和第二内管(4)外切设置,所述第一内管(3)和第二内管(4)均匀外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荣国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康成精密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