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复合材料桥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440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复合材料桥梁,属于桥梁技术领域,该全复合材料桥梁包括桥台、复合材料桥纵梁、复合材料桥横梁和复合材料桥面板;所述复合材料桥面板包括两个桥头搭板和至少一个桥面板标准节,所述桥面板标准节包括顶面板Ⅰ、底面板Ⅰ、内腹板Ⅰ和两个外腹板Ⅰ,每个所述外腹板Ⅰ上均设置有连接槽Ⅰ;所述桥头搭板包括顶面板Ⅱ、底面板Ⅱ、内腹板Ⅱ和外腹板Ⅱ,所述外腹板Ⅱ上设置有连接槽Ⅱ;所述连接槽Ⅱ与相邻的所述连接槽Ⅰ之间设置有桥面连接梁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桥梁重量和制造成本,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架设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复合材料桥梁
本技术属于桥梁
,尤其涉及一种全复合材料桥梁。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桥梁的结构多为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铝合金结构等。混凝土结构桥梁比重大,虽施工方便,但凝固时间长,且混凝土在有应力产生时会出现裂纹;钢结构桥梁虽施工方便,可以预成型,但是钢结构存在自重大、机动性差、运输车辆多和作业劳动强度大等缺陷;铝合金结构桥梁虽比重轻,但大跨距结构及复杂结构时,安装不方便,费时费力,成本较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等特点,在工程领域复合材料的运用正日益增长。现有技术中许多工程开始将它应用于桥梁中,甚至是大跨度桥梁中。但是,目前,大多数桥梁仅仅是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作为桥梁的辅料,而桥梁主体仍然采用钢结构或者混凝上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桥梁的自身重量,提高了制造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架设难度。因此,在桥梁
中,对于复合材料桥梁仍存在研究和改进的需求,这也是目前桥梁
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更是本技术得以完成的出发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复合材料桥梁,在保证承载能力的前提下,降低桥梁重量和制造成本,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架设速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复合材料桥梁,包括设置于两个桥台之间的至少两根复合材料桥纵梁、间隔安装于所述复合材料桥纵梁上的若干根复合材料桥横梁以及安装于所述复合材料桥横梁上的复合材料桥面板;所述复合材料桥面板包括两个桥头搭板和位于两个所述桥头搭板之间的至少一个桥面板标准节,所述桥面板标准节包括顶面板Ⅰ、底面板Ⅰ、位于所述顶面板Ⅰ和所述底面板Ⅰ之间的内腹板Ⅰ和两个外腹板Ⅰ,两个所述外腹板Ⅰ分别位于所述内腹板Ⅰ的两侧,每个所述外腹板Ⅰ上均设置有向内凸伸的连接槽Ⅰ;所述桥头搭板包括顶面板Ⅱ、底面板Ⅱ、位于所述顶面板Ⅱ和所述底面板Ⅱ之间的内腹板Ⅱ和外腹板Ⅱ,所述顶面板Ⅱ包括顶面部和与所述底面板Ⅱ相连的斜面部,所述外腹板Ⅱ上设置有向内凸伸的连接槽Ⅱ;所述连接槽Ⅱ与相邻的所述连接槽Ⅰ之间设置有桥面连接梁Ⅰ,当所述桥面板标准节有两个以上时,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槽Ⅰ之间设置有桥面连接梁Ⅱ。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底面板Ⅰ上设置有与所述复合材料桥横梁相配合的插槽Ⅰ;每个所述外腹板Ⅰ上位于所述连接槽Ⅰ的下方均设置有半边插槽A,所述外腹板Ⅱ上位于所述连接槽Ⅱ的下方设置有半边插槽B,所述半边插槽B与相邻的所述半边插槽A之间形成与所述复合材料桥横梁相配合的插槽Ⅱ;当所述桥面板标准节有两个以上时,相邻两个所述半边插槽A之间形成与所述复合材料桥横梁相配合的插槽Ⅲ。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复合材料桥横梁为工字形横梁,所述插槽Ⅰ、所述插槽Ⅱ和所述插槽Ⅲ均为倒T形且分别与所述工字形横梁的顶板和腹板相配合。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复合材料桥纵梁上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插口,所述复合材料桥横梁插接于所述插口处。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复合材料桥纵梁为工字形纵梁,所述插口包括位于所述工字形纵梁的顶板上的横向开口和位于所述工字形纵梁的腹板上的倒T形开口;所述复合材料桥横梁为工字形横梁,所述工字形横梁的底板和腹板穿过所述插口。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复合材料桥横梁和所述复合材料桥纵梁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桥台上开设有与所述复合材料桥纵梁的端部相配合的安装槽。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复合材料桥纵梁与所述安装槽的接触处设置有第二弹性件。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槽Ⅰ和所述连接槽Ⅱ均为燕尾槽形。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全复合材料桥梁,由于桥纵梁、桥横梁、桥面板均采用复合材料,因而桥梁的主体全部采用复合材料制成,各构件重量轻且强度高,大大降低了桥梁的重量和制造成本,同时耐腐蚀,维护成本低;由于所述复合材料桥面板采用桥头搭板、桥面板标准节、桥面连接梁Ⅰ和桥面连接梁Ⅱ组装而成,不仅使得各构件尺寸小,易搬运架设,而且构件种类少,方便制造,使得制造成本低;又由于在所述连接槽Ⅱ与相邻的所述连接槽Ⅰ之间设置有桥面连接梁Ⅰ,当所述桥面板标准节有两个以上时,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槽Ⅰ之间设置有桥面连接梁Ⅱ,因而采用插接的方式实现了复合材料桥面板的安装,连接可靠,并且大大提高了架设速度。本技术提供的全复合材料桥梁,在保证承载能力的前提下,降低了桥梁重量和制造成本,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架设速度。由于所述底面板Ⅰ上设置有与所述复合材料桥横梁相配合的插槽Ⅰ;半边插槽B与相邻的半边插槽A之间形成与所述复合材料桥横梁相配合的插槽Ⅱ;相邻两个所述半边插槽A之间形成与所述复合材料桥横梁相配合的插槽Ⅲ,这样采用插接的方式实现所述复合材料桥面板和复合材料桥横梁的连接,进一步提高了架设速度。由于所述复合材料桥纵梁上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插口,所述复合材料桥横梁插接于所述插口处,这样采用插接的方式实现复合材料桥纵梁和复合材料桥横梁的连接,进一步提高了架设速度。由于所述复合材料桥横梁和所述复合材料桥纵梁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以防受力过程中应力集中产生破坏;由于所述复合材料桥纵梁与所述安装槽的接触处设置有第二弹性件,以减少局部的应力集中。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复合材料桥梁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正投影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桥台、复合材料桥纵梁、复合材料桥横梁、桥头搭板、桥面板标准节、桥面连接梁Ⅰ和桥面连接梁Ⅱ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4是复合材料桥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6是桥面板标准节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桥头搭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桥面连接梁Ⅰ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a是复合材料桥纵梁的结构示意图;图9b是图9a的侧视图;图9c是图9b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d是复合材料桥纵梁的局部立体图;图10是桥台的立体图;图11是另一种桥面板标准节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2是又一种桥面板标准节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桥台,11-安装槽,2-复合材料桥纵梁,21-插口,211-横向开口,212-倒T形开口,3-复合材料桥横梁,4-复合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复合材料桥梁,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两个桥台之间的至少两根复合材料桥纵梁、间隔安装于所述复合材料桥纵梁上的若干根复合材料桥横梁以及安装于所述复合材料桥横梁上的复合材料桥面板;/n所述复合材料桥面板包括两个桥头搭板和位于两个所述桥头搭板之间的至少一个桥面板标准节,所述桥面板标准节包括顶面板Ⅰ、底面板Ⅰ、位于所述顶面板Ⅰ和所述底面板Ⅰ之间的内腹板Ⅰ和两个外腹板Ⅰ,两个所述外腹板Ⅰ分别位于所述内腹板Ⅰ的两侧,每个所述外腹板Ⅰ上均设置有向内凸伸的连接槽Ⅰ;所述桥头搭板包括顶面板Ⅱ、底面板Ⅱ、位于所述顶面板Ⅱ和所述底面板Ⅱ之间的内腹板Ⅱ和外腹板Ⅱ,所述顶面板Ⅱ包括顶面部和与所述底面板Ⅱ相连的斜面部,所述外腹板Ⅱ上设置有向内凸伸的连接槽Ⅱ;/n所述连接槽Ⅱ与相邻的所述连接槽Ⅰ之间设置有桥面连接梁Ⅰ,当所述桥面板标准节有两个以上时,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槽Ⅰ之间设置有桥面连接梁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复合材料桥梁,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两个桥台之间的至少两根复合材料桥纵梁、间隔安装于所述复合材料桥纵梁上的若干根复合材料桥横梁以及安装于所述复合材料桥横梁上的复合材料桥面板;
所述复合材料桥面板包括两个桥头搭板和位于两个所述桥头搭板之间的至少一个桥面板标准节,所述桥面板标准节包括顶面板Ⅰ、底面板Ⅰ、位于所述顶面板Ⅰ和所述底面板Ⅰ之间的内腹板Ⅰ和两个外腹板Ⅰ,两个所述外腹板Ⅰ分别位于所述内腹板Ⅰ的两侧,每个所述外腹板Ⅰ上均设置有向内凸伸的连接槽Ⅰ;所述桥头搭板包括顶面板Ⅱ、底面板Ⅱ、位于所述顶面板Ⅱ和所述底面板Ⅱ之间的内腹板Ⅱ和外腹板Ⅱ,所述顶面板Ⅱ包括顶面部和与所述底面板Ⅱ相连的斜面部,所述外腹板Ⅱ上设置有向内凸伸的连接槽Ⅱ;
所述连接槽Ⅱ与相邻的所述连接槽Ⅰ之间设置有桥面连接梁Ⅰ,当所述桥面板标准节有两个以上时,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槽Ⅰ之间设置有桥面连接梁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复合材料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板Ⅰ上设置有与所述复合材料桥横梁相配合的插槽Ⅰ;每个所述外腹板Ⅰ上位于所述连接槽Ⅰ的下方均设置有半边插槽A,所述外腹板Ⅱ上位于所述连接槽Ⅱ的下方设置有半边插槽B,所述半边插槽B与相邻的所述半边插槽A之间形成与所述复合材料桥横梁相配合的插槽Ⅱ;当所述桥面板标准节有两个以上时,相邻两个所述半边插槽A之间形成与所述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邵飞朱锐杰倪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