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快速抢修坑洞的智能便携水囊及抢修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用于快速抢修坑洞的智能便携水囊及抢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1469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快速抢修坑洞的智能便携水囊及抢修方法,水囊呈长方体,水囊内部设有压力传感器,上表面设置快捷注水口,排气口,水压显示。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智能化、便携化的储水水囊,可将水囊填充进坑内实现坑洞的快速抢修,通过快捷注水口和排气口实现快速注水的同时还能排出水囊内的气体,底部的压力传感器可实时控制注水量,现有的快速抢修方法将沙石、泥土作为填充物,工序复杂、材料体积大、运输效率低难以实现坑洞的快速抢修,而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载体小、存储方便、施工快、取材容易、施工难度低、任意拓展、无空间条件限制等优点,能够快速修复无特定形状的坑洞,降低作业难度,减少材料需求,实现紧急情况下道面的快速修复任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道面基础抢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快速抢修坑洞的智能便携水囊及抢修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道面荷载的增加,道面磨损程度加剧,道面使用寿命不断缩短,当道面长期承受超荷载的荷载时将导致路面出现坑洞等病害,为保证道面的正常同行,需对道面坑洞进行快速修复,坑洞快速修复以及修复后道面拥有足够承载力成为应急道面抢修的核心问题。

2、传统的修复方法是使用泥土砂石对坑洞进行填充,再通过机器夯实,夯实完毕后再浇筑混凝土路面。对于非应急的修复任务,传统的修复方法经济适用,但是面对应急修复任务,传统修复方法速度较慢,无法满足保证我方车辆正常使用的快速抢修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快速抢修坑洞的智能便携水囊及抢修方法。

2、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快速抢修坑洞的智能便携水囊,水囊展开呈长方体;水囊内壁下方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控水囊的压力情况;水囊上表面内嵌设置有压力显示器,压力显示器与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用于实时显示水囊的储水量;水囊上表面内嵌设置有快速注水口和排气口。

3、进一步地,水囊材质分为三层,内层为加厚强韧pvc布,中间层为聚酯纤维网格夹层,外层为加厚强韧pvc布。

4、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快速抢修坑洞的抢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步骤1、估算坑洞半径和深度,调送沙石、水囊、水以及水泥纤维板;

6、步骤2、去除坑洞尖锐突起部分,夯实坑洞四周及底部;

7、步骤3、将数个水囊打开放入坑洞中,对水囊进行注水;

8、步骤4、使用细砂对坑洞进行回填;

9、步骤5、在水囊顶部使用细砂进行找平,并使用快干快硬混凝土进行面层浇筑。

10、进一步地,步骤2中,先使用切割机、铁锤将坑内四周尖锐突起部分去除,再使用打夯机将坑洞底部及四周夯实,打夯机无法夯实的角落等区域使用铁锤手动夯实;夯实完成后将底部碎石铲出坑洞;最后使用铁锹在坑洞底部及四周铺设10-20mm厚的砂。

11、进一步地,步骤3中,将数个水囊打开放入坑洞中,工作人员携带注水管进入坑内,将水管插入快捷注水口水泵自动注水,注水同时排气口自动排气;单个水囊充水70-80%,充水完成后迅速将注水管拔出准备下一只水囊充水;水囊回填数量由坑洞大小确定。

12、进一步地,步骤3中,由于坑洞边缘较陡,边缘水囊充水量低于70%。

13、进一步地,步骤4中,当最上面一层水囊距离面层混凝土不超过50mm时,使用细砂回填。

14、进一步地,步骤5中,完成水囊回填后,工作人员使用铁锹在水囊表面及缝隙处铺设细砂使其进一步密实,表面细砂厚度不可超过面层混凝土标高;随后使用方木或铁锹对水囊表面细砂找平。

15、进一步地,步骤5中,细砂找平后,在细砂找平面铺设一层水泥纤维板,两块板的接缝处使用较窄的板进行覆盖。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显著进步在于:1)取材简单:水囊作为一种工业制品,生产运输极为简单,因此可以在工厂或预制场所进行装水,现场使用只需要直接使用,并且可以放水用来填充一些不规则的坑洞空间,大大缩短了修复周期;2)大型设备需求少:因为使用了水囊填充坑洞,避免了夯实的施工流程,所以能够减少对大型设备如:打夯机、吊机、大型货车等等的需求;3)效果出众:水囊与水囊之间垂向能够传递荷载,水平方向受到沙石的反作用力,可以增大水囊的轴心抗压强度;4)安全性好:只需要切除坑洞隆起部分、运输少量沙石以及填充水囊的水泥薄板,较传统的修复方法而言,减少了作业时间,对运输和施工队伍的安全起到了保护作用。

17、为更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功能特性以及结构参数,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快速抢修坑洞的智能便携水囊,其特征在于,水囊展开呈长方体;所述水囊内壁下方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控水囊的压力情况;所述水囊上表面内嵌设置有压力显示器,所述压力显示器与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用于实时显示水囊的储水量;所述水囊上表面内嵌设置有快速注水口和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抢修坑洞的智能便携水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囊材质分为三层,内层为加厚强韧PVC布,中间层为聚酯纤维网格夹层,外层为加厚强韧PVC布。

3.一种用于快速抢修坑洞的抢修方法,所述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抢修坑洞的智能便携水囊,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抢修坑洞的抢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先使用切割机、铁锤将坑内四周尖锐突起部分去除,再使用打夯机将坑洞底部及四周夯实,打夯机无法夯实的角落等区域使用铁锤手动夯实;夯实完成后将底部碎石铲出坑洞;最后使用铁锹在坑洞底部及四周铺设10-20mm厚的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抢修坑洞的抢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将数个水囊打开放入坑洞中,工作人员携带注水管进入坑内,将水管插入快捷注水口水泵自动注水,注水同时排气口自动排气;单个水囊充水70-80%,充水完成后迅速将注水管拔出准备下一只水囊充水;水囊回填数量由坑洞大小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抢修坑洞的抢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由于坑洞边缘较陡,边缘水囊充水量低于7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抢修坑洞的抢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当最上面一层水囊距离面层混凝土不超过50mm时,使用细砂回填。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抢修坑洞的抢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完成水囊回填后,工作人员使用铁锹在水囊表面及缝隙处铺设细砂使其进一步密实,表面细砂厚度不可超过面层混凝土标高;随后使用方木或铁锹对水囊表面细砂找平。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抢修坑洞的抢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细砂找平后,在细砂找平面铺设一层水泥纤维板,两块板的接缝处使用较窄的板进行覆盖。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快速抢修坑洞的智能便携水囊,其特征在于,水囊展开呈长方体;所述水囊内壁下方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控水囊的压力情况;所述水囊上表面内嵌设置有压力显示器,所述压力显示器与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用于实时显示水囊的储水量;所述水囊上表面内嵌设置有快速注水口和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抢修坑洞的智能便携水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囊材质分为三层,内层为加厚强韧pvc布,中间层为聚酯纤维网格夹层,外层为加厚强韧pvc布。

3.一种用于快速抢修坑洞的抢修方法,所述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抢修坑洞的智能便携水囊,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抢修坑洞的抢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先使用切割机、铁锤将坑内四周尖锐突起部分去除,再使用打夯机将坑洞底部及四周夯实,打夯机无法夯实的角落等区域使用铁锤手动夯实;夯实完成后将底部碎石铲出坑洞;最后使用铁锹在坑洞底部及四周铺设10-20mm厚的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抢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晓青段力群孙慜倩张中威熊自明林渊谭仪忠董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