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湿除臭涤纶针织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138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湿除臭涤纶针织布,包括外表层、内里层、注剂层以及蓄水层,所述外表层的底部设有内里层,所述外表层包括除臭层和注剂层,所述内里层包括吸水层、蓄水层和基布层,所述外表层通过编织的方式连接内里层。该一种吸湿除臭涤纶针织布,通过在基布层的顶部设有吸水层和蓄水层,较好的解决了针织布单层吸湿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双重叠加的设计方式,水分首先会透过基布层进入到吸水层内部,由棉麻丝制成的吸水层将水分吸住,如果水分过多吸水层饱和后,多余的水分就会穿过吸水层被蓄水层吸收,棉纱丝材料制成的蓄水层可以吸附大量的水分,双重结合的方式使得该针织布具备了较强的吸湿、吸水的效果,整体结构紧凑,实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湿除臭涤纶针织布
本技术涉及针织布
,具体为一种吸湿除臭涤纶针织布。
技术介绍
针织布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分经编针织布和纬编针织布。现市面上的针织布大多数在使用时,其吸湿的效果有限,只能吸取一定容量的水分,吸水的效果不强,同时多数的针织布在使用时不具备较好的除臭效果,功能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湿除臭涤纶针织布,解决了现有市面上的针织布大多数在使用时,其吸湿的效果有限,只能吸取一定容量的水分,吸水的效果不强,同时多数的针织布在使用时不具备较好的除臭效果,功能性较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吸湿除臭涤纶针织布,包括外表层、内里层、注剂层以及蓄水层,所述外表层的底部设有内里层,所述外表层包括除臭层和注剂层,所述内里层包括吸水层、蓄水层和基布层,所述外表层通过编织的方式连接内里层。优选的,所述除臭层的底部通过编织的方式连接注剂层,所述除臭层采用了天然纤维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注剂层由银离子纤维丝和竹炭纤维编织而成,所述注剂层的内部高温上染抗菌面料注剂。优选的,所述蓄水层的底部通过编织的方式连接吸水层,所述蓄水层采用棉纱丝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吸水层的底部通过编织的方式连接基布层,所述吸水层采用棉麻丝材料制成,所述基布层采用聚酯纤维丝材料编织而成。(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湿除臭涤纶针织布。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吸湿除臭涤纶针织布,通过在基布层的顶部设有吸水层和蓄水层,较好的解决了针织布单层吸湿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双重叠加的设计方式,水分首先会透过基布层进入到吸水层内部,由棉麻丝制成的吸水层将水分吸住,如果水分过多吸水层饱和后,多余的水分就会穿过吸水层被蓄水层吸收,棉纱丝材料制成的蓄水层可以吸附大量的水分,双重结合的方式使得该针织布具备了较强的吸湿、吸水效果,锁水的效果也更好,整体结构紧凑,实用性较强。(2)、该吸湿除臭涤纶针织布,通过在外表层的内部将除臭层和注剂层结合在一起,将抗菌面料注剂在高温上染在银离子纤维丝和竹炭纤维编织而成的内部,利用了银离子纤维丝加竹炭纤维除菌抗菌的特性进一步提升了整体的抗菌除臭效果,且天然纤维制成的除臭层使其更加的透气,可以让臭味加速的发散出去,达到更加优异的除臭效果,较为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表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内里层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注剂层结构示意图;图中,外表层-1、除臭层-2、天然纤维-3、注剂层-4、银离子纤维丝-5、竹炭纤维-6、内里层-7、吸水层-8、棉麻丝-9、蓄水层-10、棉纱丝-11、基布层-12、聚酯纤维丝-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吸湿除臭涤纶针织布,包括外表层1、内里层7、注剂层4以及蓄水层10,所述外表层1的底部设有内里层7,所述外表层1包括除臭层2和注剂层4,所述内里层7包括吸水层8、蓄水层10和基布层12,所述外表层1通过编织的方式连接内里层7。所述除臭层2的底部通过编织的方式连接注剂层4,所述除臭层2采用了天然纤维3材料制成,通过外部注剂层4的外部设有天然纤维3编织而成的除臭层2,提升了透气效果,可以让臭味加速的发散出去,达到更加优异的除臭效果。所述注剂层4由银离子纤维丝5和竹炭纤维6编织而成,所述注剂层4的内部高温上染抗菌面料注剂,通过采用了银离子纤维丝5和竹炭纤维6编织而成的纤维层,进一步提升了抗菌除臭杀菌效果,实用性较强。所述蓄水层10的底部通过编织的方式连接吸水层8,所述蓄水层10采用棉纱丝11材料制成,通过设有的蓄水层10,利用了棉纱丝11良好的蓄水能力,达到了双重的吸水、锁水效果,吸湿的效果更好。所述吸水层8的底部通过编织的方式连接基布层12,所述吸水层8采用棉麻丝9材料制成,所述基布层12采用聚酯纤维丝13材料编织而成,通过采用的棉麻丝9制成的吸水层8结合基布层12,可以将透过基布层12的水分吸收掉,吸水的效果较好。工作原理:在应用该吸湿除臭涤纶针织布时,通过在内里层7设有的基布层12、吸水层8和蓄水层10,利用吸水层8加蓄水层10组成的双重吸水结构,当水分透过基布层12时,首先就会被棉麻丝9制成的吸水层8吸收掉,接着如果水分过多而导致吸水层8无法容纳时,水分就会穿过吸水层8被蓄水层10所吸收,而棉纱丝11编织而成的蓄水层10有着较强的水分吸收能力,可以吸收较大量水分,同时双重结合的方式使得该针织布具备了较强的吸湿、吸水的效果,锁水的效果也更好,然后通过在内里层7的外部设有的外表层1,由除臭层2结合注剂层4,由抗菌面料注剂经过高温上染的注剂层4,当抗菌面料注剂被固定于纤维内部且受到纤维的保护时,其具有耐洗性和可靠的广谱抗菌能力,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由于胞内渗透压是胞外渗透压的20-30倍,因此细胞膜破裂,胞浆物外泄,这样也就终止了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使微生物无法生长和繁殖,其具备了良好的抗菌效果,同时结合注剂层4本身是由银离子纤维丝5和竹炭纤维6编织而成,进一步提升了整体的抗菌除臭杀菌效果,且在注剂层4外部的天然纤维3编织而成的除臭层2使其更加的透气,可以让臭味加速的发散出去,达到更加优异的除臭效果,实用性较强。本技术的外表层1、除臭层2、天然纤维3、注剂层4、银离子纤维丝5、竹炭纤维6、内里层7、吸水层8、棉麻丝9、蓄水层10、棉纱丝11、基布层12、聚酯纤维丝13,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市面上的针织布大多数在使用时,其吸湿的效果有限,只能吸取一定容量的水分,吸水的效果不强,同时多数的针织布在使用时不具备较好的除臭效果,功能性较差等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在基布层的顶部设有吸水层和蓄水层,较好的解决了针织布单层吸湿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双重叠加的设计方式,水分首先会透过基布层进入到吸水层内部,由棉麻丝制成的吸水层将水分吸住,如果水分过多吸水层饱和后,多余的水分就会穿过吸水层被蓄水层吸收,棉纱丝材料制成的蓄水层可以吸附大量的水分,双重结合的方式使得该针织布具备了较强的吸湿、吸水的效果,锁水的效果也更好,同时通过在外表层的内部将除臭层和注剂层结合在一起,将抗菌面料注剂在高温上染在银离子纤维丝和竹炭纤维编织而成的内部,利用了银离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湿除臭涤纶针织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表层(1)、内里层(7)、注剂层(4)以及蓄水层(10),所述外表层(1)的底部设有内里层(7),所述外表层(1)包括除臭层(2)和注剂层(4),所述内里层(7)包括吸水层(8)、蓄水层(10)和基布层(12),所述外表层(1)通过编织的方式连接内里层(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湿除臭涤纶针织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表层(1)、内里层(7)、注剂层(4)以及蓄水层(10),所述外表层(1)的底部设有内里层(7),所述外表层(1)包括除臭层(2)和注剂层(4),所述内里层(7)包括吸水层(8)、蓄水层(10)和基布层(12),所述外表层(1)通过编织的方式连接内里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湿除臭涤纶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层(2)的底部通过编织的方式连接注剂层(4),所述除臭层(2)采用了天然纤维(3)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湿除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道强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兆佳针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