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丸山升专利>正文

热交换盘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887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盘管组件,它能够在有限的容积中在不提供焊接空气的情况下,通过减小热交换盘管之间的节距至最小来加大热传导区域。热交换盘管组件包括在其边缘部分的输入干管2、输入热交换介质的输入管3、在其一边缘部分的与输入干管分开的输出干管4以及多个热交换盘管,它们具有输出热交换介质的输出管5,还具有一公共中心线,热交换盘管交替地连接于输入干管2和输出干管4的两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盘管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在容纳于一圆筒中的热交换介质与在盘管中流动的热交换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盘管组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已经建议(公开在日本专利第8-54192号公开文本中),设置一具有多个热交换盘管的、其各热交换盘管的盘绕直径各不相同的热交换盘管组件,使它们具有一共同的中心线。对于这种热交换盘管组件,其优点是改进了热交换效率,而不加大热交换器的圆筒容量,热交换容量可自由设定。在这种类型的热交换盘管组件中,每一热交换盘管28-1、2、3、4和5的两边缘分别连接于输入干管22和输出干管24。这种连接是通过将热交换盘管28-1、2、3、4和5参照中心线B-B焊接到输入干管22和输出干管24的同侧来实现的,如图27所示。由于这种结构形状,任何毗邻的两热交换盘管28-1、2、3、4和5之间的节距P’必须至少为一个数值,该数值是一个焊接空间29的宽度2a加上热交换盘管28-1、2、3、4和5的一个外径d,这种要求的结构形状对于实现小尺寸的紧凑热交换盘管组件是不利的和困难的。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基于上述传统技术的传统类型的热交换盘管组件的有关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盘管组件,它能防止由于将输入干管和输出干管连接到热交换盘管而所需的焊接空间所引起的相邻热交换盘管之间的节距变大,由于这种结构,它能安装在一有限的空间中,它还具有一大的导热区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盘管组件,它包括一具有热交换介质输入管和输入干管(header)的介质输入件、一具有热交换介质输出管和输出干管的介质输出件以及多个各使输入干管与输出干管连通的具有不同直径的热交换盘管,热交换盘管安装在热交换器的圆筒部分之内,其特征在于,各热交换盘管连接于输入干管和输出干管,并交替地位于各干管中心线的相对两侧。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输入干管和输出干管位于热交换盘管一公共中心线的两侧。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输入干管和输出干管位于热交换盘管公共中心线的一侧。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多个输入干管和多个输出干管分别连接于一个输入管和一个输出管,用一热交换盘管分别将输入干管和输出干管彼此连接起来。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输入管和输出管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输入管和第一和第二输出管,第一和第二输入管的输入干管的顶端彼此不连通地连接,第一和第二输出管的输出干管的顶端彼此不连通地连接。热交换盘管组分别设置在第一输入管的输入干管与第一输出管的输出干管之间以及第二输入管的输入干管与第二输出管的输出干管之间。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一对应于第一输入管和第一输出管的热交换盘管组和一对应于第二输入管和第二输出管的热交换盘管在盘管长度和盘管直径方面是彼此不同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热交换盘管交替地连接于第一和第二输入干管,还交替地连接于第一和第二输出干管。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第一输入管的第一和第二输入干管的顶端不连通地连接于第二输入管的第一和第二输入干管的顶端,第一输出管的第一和第二输出干管的顶端不连通地连接于第二输出管的第一和第二输出干管的顶端。热交换盘管组分别设置在第一输入管的第一和第二输入干管与第一输出管的第一和第二输出干管之间以及第二输入管的第一和第二输入干管与第二输出管的第一和第二输出干管之间。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一对应于第一输入管和第一输出管的热交换盘管组和一对应于第二输入管和第二输出管的热交换盘管在盘管长度和盘管直径方面是彼此不同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热交换盘管组件安装在热交换器的的圆筒部分中,它包括一具有用于输入热交换介质的一输入管和输入干管的介质输入件、一具有用于输出热交换介质的输出管和输出干管的介质输出件以及多个将输入干管连通于输出干管的盘绕直径不同的热交换盘管,在这种热交换组件中,介质输入件和介质输出件相邻并位于彼此接近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输入干管和输出干管位于一根管中,并经分割而形成有彼此分开的腔室。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热交换盘管具有相同的长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是显示上述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沿图1的线3-3截取的从箭头所示方向看的显示第一实施例的局部视图;图4是一示意图,它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图5是一示意图,它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图6是一示意图,它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图7是一剖视图,它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图8是一示出上述实施例的俯视图;图9是一正视图,它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图10是一示出上述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1是一正视图,它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图12是一剖视图,它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图13是一示出上述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4是一前视图,它示出了上述实施例的一干管的连接部分;图15是一局部剖视图,它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图16是一示出上述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7是一正视图,它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十实施例;图18是一示出上述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9是一正视图,它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图20是一示出上述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1是一剖视图,它示出了沿图22的线21-21截取的从箭头所示方向看的本专利技术第十二实施例;图22是一示出上述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3是一剖视图,它示出了沿图24的线23-23截取的从箭头所示方向看的本专利技术第十三实施例;图24是一示出上述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5是一垂直剖面图,它示出了应用本专利技术热交换盘管组件的热交换器;图26是一示出上述实施例的横向剖面图;以及图27是一局部俯视图,它示出了在一类似于本专利技术但以传统技术为基础的热交换盘管组件中的输入管和输出管之间的连接部分。下面结合有关的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诸实施例。在图1至3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标号1代表热交换盘管组件1,在这个热交换盘管组件1中,在一输入管3的下边缘设置一基本上与其垂直的输入干管2,在一输出管5的下边缘设置一基本上与其垂直的输出干管5。输入管3和输出管5彼此平行,输入干管2和输出干管4相隔一间隔,输入管3以及输出管5的中心线C-C位于其间。在输入干管2中心线两侧的周壁上以一特定的节距设置多个流出口6-1、3、5和6-2、4(在该实施例中有五个孔)。各为奇数的流出口6-1、3、5位于输入干管2中心线B-B的一侧,各为偶数的流出口6-2、4位于中心线B-B的另一侧。类似地,流入口7-1、3、5位于输出干管4中心线B’-B’的一侧,流入口7-2、4位于中心线B’-B’的另一侧。包括多个热交换盘管(在该实施例中为5个)8-1、2、3、4、5的热交换盘管组8位于输入干管2与输出干管4之间。各热交换盘管8-1、2、3、4、5具有不同的盘绕直径和一共同的中心线C-C,盘管是将一由诸如铜管、钢管、特种钢管或类似管制成的导热管通过现有技术盘绕而成。关于构成盘管组8的热交换盘管,奇数的各热交换盘管8-1、3、5的两边缘分别连接于输入干管2中的奇数的各流出口6-1、3、5以及输出干管4中的奇数的各流入口7-1、3、5。偶数的各热交换盘管8-2、4的两边缘分别连接于输入干管2中的偶数的各流出口6-2、4以及输出干管4中的偶数的各流入口7-2、4。如上所述,各热交换盘管8-1、3、5和8-2、4的两边缘交替地连接于输入干管2以及输出干管4的中心线B-B的两侧,由于这种结构,通过热交换盘管8-1、3、5和8-2、4流出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盘管组件,它包括:一具有输入热交换介质的输入管和输入干管的介质输入件;一具有输出热交换介质的输出管和输出干管的介质输出件;以及多个使输入干管与输出干管连通的具有不同盘绕直径的热交换盘管;所述热交换盘管组件安装在一热交换 器的圆筒部分之内,其特征在于,各热交换盘管具有一公共中心线,并交替地排列在诸干管中心线的相对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丸山升
申请(专利权)人:丸山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