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包括越野车,越野车的车顶设置有置物架,置物架上设置有探测组件、识别组件与干扰摧毁组件,越野车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指挥中心,控制指挥中心分别与探测组件、识别组件和干扰摧毁组件相连,探测组件与识别组件发现并确认目标无人机时,将数据发送至控制指挥中心,控制指挥中心控制干扰摧毁组件对目标无人机做出应对措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机动性高,通过性强,能够快速、有效地满足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对目标的探测搜索、侦查识别、跟踪监视、干扰和摧毁等任务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无人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如今各式各样的飞行器大量涌现,特别是对于那些飞行高度在1000米以下、飞行速度低于200公里/小时、体型较小的无人机,因其具有不惧伤亡、操作灵活、容易制造、成本低廉等特点,在近几年来发展相当迅猛,发展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大量涌现的无人机研发、制造、应用公司也助推了民用无人机的普及,无人机发展迅猛的同时也对个人、社会甚至是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国内虽积极研发反无人机防御系统,但是,目前反无人机技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首先,现在的反无人机设备主要是固定形式的,缺乏机动性;其次,现有的无人机雷达探测设备存在盲区,无法全方位保障安全;另外,现有的无人机打击手段单一且有效打击距离短、打击成功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具有探测搜索、侦查识别、跟踪监视、干扰和摧毁无人机的功能。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载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其中,包括越野车,越野车的车顶设置有置物架,置物架上设置有探测组件、识别组件与干扰摧毁组件,越野车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指挥中心,控制指挥中心分别与探测组件、识别组件和干扰摧毁组件相连,探测组件与识别组件发现并确认目标无人机时,将数据发送至控制指挥中心,控制指挥中心控制干扰摧毁组件对目标无人机做出应对措施。进一步,探测组件包括雷达、雷达驱动组件以及雷达安装座;雷达安装座与雷达驱动组件相连,雷达驱动组件与雷达相连,雷达驱动组件可驱动雷达转动以使雷达可以360度全方位探测。进一步,识别组件包括红外热成像仪、测距传感器以及无线电侦收设备;红外热成像仪、测距传感器以及无线电侦收设备均设置在转台上,以增大识别范围。进一步,转台包括第一转台和第二转台,第二转台设置在第一转台上,第二转台可跟随第一转台转动;第一转台可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第二转台可在竖直方向上转动,识别组件与干扰摧毁组件均设置在第二转台上。进一步,第一转台包括底座和顶盖,底座包括固定端和连接端,固定端与置物架相连,连接端外侧套设有滑环,滑环可相对于底座转动,滑环与顶盖固定相连,顶盖与第二转台相连。进一步,顶盖与第一转动组件相连,第一转动组件设置在底座内,第一转动组件可带动顶盖转动。进一步,第二转台包括第一罩体和转板,顶盖上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与第一罩体固定相连,第一罩体内设置有第二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与转板相连,识别组件与干扰摧毁组件均设置在转板上。进一步,转板上设置有执法记录仪,执法记录仪包括高倍可变焦摄像机和存储卡,高倍可变焦摄像机可拍摄可见光下目标无人机的图像信息,用于记录整个执法过程并保存。进一步,探测组件包括雷达,雷达为圆柱阵雷达,识别组件与干扰摧毁组件均设置圆柱阵雷达上方,以消除在执法过程中,由于雷达的遮挡造成的执法盲区。进一步,探测组件包括雷达,雷达为四面阵雷达,四面阵雷达分别固定在置物架的前部、后部、左部以及右部。本技术的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机动性高,通过性强,能够快速、有效地满足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对目标的探测搜索、侦查识别、跟踪监视、干扰和摧毁等任务需求;采用雷达、无线电侦收设备、红外热成像仪以及高倍可变焦高清摄像机相结合的探测识别方法,可相互验证确认,使探测结果更准确;采用干扰枪和激光炮相结合的反制手段,反制距离远,失误率低,大大降低了所保护空域的安全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车载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车载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的置物架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车载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的置物架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车载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的缓冲柱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车载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的置物架与后保险杠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车载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的实施例一的探测组件的正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车载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的实施例一的识别组件与干扰摧毁组件一体化的装配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的车载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的实施例一的识别组件的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的车载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的滑环与底座连接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的车载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的滑环与底座连接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本技术的车载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的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图12为本技术的车载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的实施例二的探测组件、识别组件与干扰摧毁组件一体化的装配立体图;图13为本技术的车载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的实施例三的立体图;图14为本技术的车载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的实施例三的雷达安装示意侧视图;图15为本技术的车载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的实施例三的雷达安装示意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功能以及具体设计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车载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车载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包括越野车1,越野车1的车顶设置有置物架2,置物架2上设置有探测组件3、识别组件4与干扰摧毁组件5,越野车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指挥中心,控制指挥中心分别与探测组件3、识别组件4和干扰摧毁组件5相连,探测组件3与识别组件4发现目标无人机时,将数据发送至控制指挥中心,控制指挥中心控制干扰摧毁组件5对目标无人机做出应对措施。具体的,如图2所示,置物架2包括第一连接架21、承载架22以及第二连接架23,第一连接架21、承载架22以及第二连接架23顺次相连,第一连接架21设置在车体前部并与车体固定相连,承载架22设置在车体顶部,第二连接架23设置在车体后部并与后保险杠固定相连。具体的,第一连接架21为U型,U型顶部为第一连接端,U型的底部为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车体固定相连,优选的,第一连接端与车体可拆卸连接,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端设置有连接片211,第一连接端与连接片211的连接关系可以是焊接;连接片2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孔,对应的,车体上也设置有相应数量的固定孔,通过螺栓与螺母将第一连接架21固定在车体上。优选的,连接片211的形状与车体相匹配,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架21设置在前挡风玻璃的两侧,因此,连接片211的形状为L型,以增大连接片211与车体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连接片211的受力面积,从而增大置物架2的承载能力。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连接端与承载架22相连,连接方式可选用焊接,优选的,第二连接端与缓冲组件24相连,缓冲组件24与承载架22相连,缓冲组件24包括缓冲柱241,缓冲柱24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端相连,另一端与承载架22相连,缓冲柱241的两端设置有与第二连接端和承载架22相匹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越野车,越野车的车顶设置有置物架,置物架上设置有探测组件、识别组件与干扰摧毁组件,越野车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指挥中心,控制指挥中心分别与探测组件、识别组件和干扰摧毁组件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越野车,越野车的车顶设置有置物架,置物架上设置有探测组件、识别组件与干扰摧毁组件,越野车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指挥中心,控制指挥中心分别与探测组件、识别组件和干扰摧毁组件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其特征在于,探测组件包括雷达、雷达驱动组件以及雷达安装座;雷达安装座与雷达驱动组件相连,雷达驱动组件与雷达相连,雷达驱动组件可驱动雷达转动以使雷达可以360度全方位探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其特征在于,识别组件包括红外热成像仪、测距传感器以及无线电侦收设备;红外热成像仪、测距传感器以及无线电侦收设备均设置在转台上,以增大识别范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其特征在于,转台包括第一转台和第二转台,第二转台设置在第一转台上,第二转台可跟随第一转台转动;第一转台可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第二转台可在竖直方向上转动,识别组件与干扰摧毁组件均设置在第二转台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探干侦毁一体反无人机车,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超,孙晓锋,杜健,冯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卫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