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流热交换器,它包括一组平行间隔开的导热区域,在这些区域之间设有一组凹穴,每个凹穴包含平行的挡板(24),这些挡板形成引导气流路径穿过在入口和出口(22,23)之间的凹穴的通道(26)的压板,这些开口在该凹穴组的侧面处布置在四条平行线中,其中两条直线分别包含与组件的交替凹穴的气流路径相关的入口和出口(22,23),另外两条分别包含与该热交换器的组件的剩下凹穴相关的入口和出口,每个凹穴包含形成有设在穿过它的气流路径的端部处的开口的可拆卸框架(21)以及支承在该框架内的将气流路径分成通道(26)的压板的平行挡板。所有这些通道都为从中穿过的气体提供基本上相等的停留时间。(*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两条气流路径之间传递热量的热交换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本上逆流隔离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分开的主副气流回路,在这两个回路之间存在良好的传热特性。本专利技术尤其适于用在空气调节和通风系统中。供气体使用的普通形式的热交换器是平行板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一叠间隔开的平行导热板,这些板在它们之间形成有气流从中穿过的凹穴。交替的凹穴相连以运载其间进行热传递的两条气流中的一条,并且剩下的凹穴运载另一条气流。气体的热容量比液体更低。这已经导致了使用薄材料的、其中的流体通道具有较大的横断面积的热交换器的发展,使用薄材料是优选的,这是因为从气体到一其沿着行进的表面的热传递比在润湿该表面的液体的情况发生得更慢。为了延长气体在热交换器中的“停留时间”,已经提出在凹穴中设置薄的基本上平行的挡板,这些凹穴延伸过贯穿它们的气流通道的长度,并且与这些板进行良好的热接触。在美国专利No.5829513(Urch)中披露了这样一种装置。该专利披露了提供一种蜿蜒缠绕的导热膜的特征,该导热膜具有许多平行的凹穴,这些凹穴中的每一个包含模制塑料骨架插入件。该插入件包括在其中支撑了一组平行挡板的扁平框架,这些挡板限定了在设在框架中的入口和出口之间延伸的通道的压板。虽然在美国专利No.5829513中所披露的热交换器具有许多优点,但是它也有许多缺点。首先,在该热交换器中穿过特定通道行进的气体花费了与在相同凹穴中通过相邻通道的气体不同的“停留时间”。虽然每条通道其宽度基本上相同,如在美国专利No.5829513的图3中所示一样,但是它们以U形嵌套在一起,从而外部通道比内部通道更长。这意味着进入内部通道的气体穿过该通道比气体穿过外部通道更快。该“停留时间”为气体在该通道内所花费的时间。穿过外部更长通道的气体的停留时间比穿过内部更短通道的气体的停留时间更长。在停留时间上这些差异影响了该热交换器的整体效率。在美国专利No.5829513中所披露的热交换器的另一个缺点在于,它具有高压降,因此需要相当大的风扇能量来推动气体从中穿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在两条气流路径之间传递热量的改进的热交换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一条所述通道具有基本上相等的长度。优选的是,所述挡板基本上形成S或Z形通道压板。优选的是,所述凹穴中一个的通道的压板是与相邻凹穴的通道的压板的镜像对称以提供交叉的对流。优选的是,每条通道的入口位于与该组凹穴的出口相对的侧面上。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通道的每个压板是基本上为U形的通道的嵌套。其中一条所述U形通道的长度大于向内嵌套在其上的相邻U形通道的长度。优选的是,所述U形通道中的一条的入口和出口的尺寸大于向内嵌套在其上的相邻U形通道的入口和出口的尺寸。优选的是,每条连续U形通道比向内嵌套在其上的通道具有较大的入口和出口。优选的是,每个凹穴包含有结构相同而取向不同的框架和挡板,从而与交替凹穴相关的开口位于两条直线上,并且与剩下凹穴相关的开口位于两条不同的直线上。优选的是,使这些凹穴彼此分开的平行导热区域由蜿蜒缠绕的导热材料的间隔开的矩形或方形区域形成。优选的是,所述导热材料选自金属薄膜和薄塑料膜。优选的是,所述导热材料是一种既可以传递显热也可以传递潜热的可透湿(Moisture permeable)材料。优选的是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可透湿材料是纸张。优选的是,所述纸张具有高水强度纹理。优选的是,所述纸张是牛皮纸。优选的是所述牛皮纸每平方米重约45克。优选的是,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可透湿材料是一种细密编织的塑料材料。优选的是,通过一种骨架结构来形成框架和挡板的组合。优选的是,所述骨架结构是塑料的。一种利用根据上述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气流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系统,其中进气风扇与在凹穴组的侧面处包含入口的一条管道流体相通,用来向它供应空气,并且排气扇与在凹穴组的侧面处包含入口的另一条管道流体相通,用来输送来自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的废气。在一个布置中,所述进气扇和所述排气扇在凹穴组的相同侧面上彼此相邻。在另一个布置中,所述进气扇和所述排气扇位于该凹穴组的相对侧面上。一种利用根据上述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气流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系统,其中已经进入气流热交换器的空气通过进气扇的作用离开气流热交换器并且在进入输送管道以便输送到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之前穿过蒸发器盘管。优选的是,所述蒸发器盘管选自冷却水盘管、蒸汽压缩蒸发器和热水盘管。优选的是,已经进入气流热交换器的废气通过排气扇的作用离开气流热交换器并且穿过蒸发器衬垫,在那里它通过水被冷却到几乎湿球温度。一种利用根据上述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气流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系统,其中将热电盘设置成与在凹穴组侧面处包含出口的管道流体相通,并且所述热电盘的第一部分与在与该凹穴组的交替凹穴的气流路径相关的该凹穴组的侧面处包含出口的管道之一流体相通,并且所述热电盘的第二部分与在与该组件的剩余凹穴的气流路径相关的该凹穴组的侧面处具有出口的管道之一流体相通,并且控制模块设置在热电盘的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间。优选的是,所述热电盘包括热的和冷的翅片式热交换器。优选的是,施加在所述控制模块上的DC电压根据所述电压的极性给所述空气调节系统产生加热模式或冷却模式。一种利用根据上述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气流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系统,其中将水套组件设置成与在凹穴组的侧面处包含出口的管道流体相通,并且所述水套组件的第一部分包括与第一水套和第一泵连接的第一水盘管,所述第一水盘管与在与该凹穴组的交替凹穴的气流路径相关的该凹穴组的侧面处包含出口的根管之一道相邻,并且所述水套组件的的第二部分包括与第二水套和第二泵流体连接的第二水盘管,并且所述水盘管与在与该组件的剩余凹穴的气流路径相关的凹穴组的侧面处包含出口的管道之一相邻,并且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水套之间。在可选的布置中,所述水套组件的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中的一个由一组与所述控制模块相邻的空气冷却翅片代替。一种利用根据上述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气流热交换器的贮藏室空气调节系统,其中进入所述冷藏室的新鲜空气穿过第一风扇,该风扇与其中一根管道流体相通,所述这些管道在该凹穴组的侧面处包含与该凹穴组的交替凹穴的气流路径相关的入口,并且离开所述冷藏室的废气穿过第二风扇,该风扇与其中一根管道流体相通,所述这些管道在该凹穴组的侧面处包含与该凹穴组的剩余凹穴的气流路径相关的出口。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风扇产生的穿过它的空气量等于或稍微大于所述第二风扇,从而使在所述冷藏室内的气压保持在与外部气体基本上相同或稍微更大的水平上。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和第二风扇是叶轮风扇。根据第二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流热交换器,它包括一组平行间隔开的导热区域,在这些区域之间设有一组凹穴,每个凹穴包含平行的挡板,这些挡板形成引导气流路径穿过在入口和出口之间的凹穴的通道的压板,这些开口在该凹穴组的侧面处布置在四条平行线中,其中两条直线分别包含与凹穴组的交替凹穴的气流路径相关的入口和出口,另外两条分别包含与该热交换器的凹穴组的剩下凹穴相关的入口和出口,每个凹穴包含形成有设在穿过它的气流路径的端部处的开口的可拆卸框架以及支承在该框架内的将气流路径分成通道压板的平行挡板,其中使这些凹穴彼此分开的平行导热区域由蜿蜒缠绕的导热材料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流热交换器,它包括一组平行并间隔开的导热区域,在这些区域之间设有一组凹穴,每个凹穴包含平行的挡板,这些挡板形成引导气流路径穿过在入口和出口之间的凹穴的通道的压板,这些开口在该凹穴组的侧面处布置在四条平行线中,其中两条直线分别包含与组件的交替凹穴的气流路径相关的入口和出口,另外两条分别包含与该热交换器的凹穴组的剩下凹穴相关的入口和出口,每个凹穴包含有可拆卸框架,该框架具有设在穿过它的气流路径的端部处的开口,以及支承在该框架内的将气流路径分成通道压板的平行挡板,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通道都为从中穿过的气体提供基本上相等的停留时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翰弗朗西斯乌尔驰,
申请(专利权)人:换气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AU[澳大利亚]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