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栽培方法和植物栽培器具技术

技术编号:24954 阅读:356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为了不仅可稳定地进行给水,而且还可根据植物的生长自动地提供所需要的水份,可容易且简单地栽培植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植物栽培床材料(1)中栽培植物的方法,该植物栽培床材料(1)收纳在植物栽培容器(P1)中,该植物栽培容器(P1)收纳在贮存有水(W)的贮水容器(P2)中,所述植物栽培容器(P1)在收纳有植物栽培床材料(1)的状态下可浮置在水上,并且在底部(B)上形成有在浮置于水上的同时可从其外侧向内侧浸水的浸水孔(2)。(*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等园艺用的植物栽培方法、植物栽培器具和植物栽培容器。
技术介绍
以下对植物栽培方法、植物栽培器具和植物栽培容器的现有技术进行说明。在现有的这种园艺技术中,一般经常使用如图23(a)所示的具有从上方向内部自如地收纳土或砂等培养基11和植物等的收纳部S,在其底面具有排水用的排水口12的器具。但如果在植物等处于栽植在收纳部S中的状态下从其上方给水时,由于比培养基11的保水量过剩的水分全部从排水口12排出,因此需要定期频繁地实施给水操作。因此,提出了利用如图23(b)所示的植物栽培器具P’的技术。该植物栽培器具P’由上部本体P’1和自由地安装在上部本体P’1下部的下部本体P’2构成,而且上部本体P’1具有可将土或砂等培养基11收纳在内部的收纳部S,下部本体P’2可在其内部贮存水W,为了将收纳在下部本体P’2的水W提供给上部本体P’1,如图所示,将无纺布等形成的吸水构件13插在设置于上部本体P’1底面的排水口12内,在将该吸水构件13的一端侧部分埋在上部本体P’1内的培养基11内,同时将其另一端侧部分浸渍在下部本体P’2内的水W中的状态下进行栽植,通过吸水构件13将水W吸上来,可自动地对培养基11进行给水。但是在如图23(b)所示的植物栽培器具中,尽管可以自动地进行给水操作,但当下部本体P’2内的水W的存储量减少,其液面下降时,由于给水构件13对水W的吸上效率降低,或者由于给水依赖于给水构件13的毛细管现象,当给水构件13堵塞或劣化时,将影响吸水效率,存在难以稳定地自动给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上述现状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可稳定且自动地给水,而且可自动供给植物生长繁殖所需的水分以及可容易且简便地栽培植物的植物栽培方法、植物栽培器具和植物栽培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方案1、9和17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如附图说明图1,2所例举,设置有植物栽培容器P1和可将上述栽培容器P1收纳在其内部、并且可贮存水W的贮水容器P2,其中植物栽培容器P1用于将植物的根收纳在可生长的植物栽培床材料1(1a,1b)中,在构成该植物栽培容器P1时,在收纳有所述植物栽培床材料1的状态下可浮置在水W上,并且在其底部B上形成浮置于水W上且可从其外侧向内侧浸水的浸水孔2。根据该结构,在植物栽培容器内收纳具备有例如植物种子或苗等的植物栽培床材料,并将水贮留在贮水容器中,在贮存有该水的贮水容器内收纳上述植物栽培容器时,该植物栽培容器维持离开底部侧的浮置姿势,该浮置姿势是沉入贮留于贮水容器内的水中规定量的姿势,同时通过在其底部形成的浸水孔,使贮留于贮水容器内的水向植物栽培容器侧浸水。于是,已浸入到该植物栽培容器内的水份由收纳在植物栽培容器内的植物栽培床材料所吸收,并向植物等供给,自动进行给水操作。由于通过这种作用实施给水操作,因此只要贮水容器内贮留有水,则贮留在贮水容器内的水通过浸水孔向植物栽培容器侧浸水,由此供给水份,并可一直自动、稳定地实施给水操作,直至贮留在贮水容器内的水消耗完毕。因此,不仅能稳定且自动地给水,而且可自动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可容易且简便地栽培植物。此外,与洒水给水相比,可防止肥料等向外部流失,对周围环境无损害是合适的给水方式。技术方案2、10和18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如图2所例举,所述栽培容器P1这样设置,即随着收纳在其内部的收纳物的负载增加,其在水W中的下沉度发生改变。由于随着植物的生长,水的蒸发量增多,因此需要增加给水量,根据本结构,当栽植在植物栽培容器中的植物由于生长而使得植物的自重增加,结果使得植物栽培容器内收纳物的负载增加,随之向水中的下沉度发生变化,例如以增大植物栽培容器在水中的下沉度的方式进行变化,则浸入到植物栽培容器内的水的水位(水面)提高,因此随着植物的生长,可自动地增加给水量。此外,一般植物生长是向上伸展的,但根据本结构,由于随着植物的生长负载增加,植物栽培容器在水中的下沉度增大,故可抑制其重心上升,可使植物栽培容器的姿态稳定,可长期稳定地实施自动给水操作。技术方案3、11和19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具有这样的结构,即所述栽培容器P1在所述底部B至少有一个所述浸水孔2,同时所述栽培容器P1的底部内表面的比设有所述浸水孔2的位置更靠近外侧的一方形成得较高。由于植物栽培容器的下沉度变大,因此浸入到植物栽培容器中的水的水面的表面积,其浸水区域从设置有浸水孔的位置向高于该位置的外侧扩展而变大。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植物栽培容器随着植物的生长而使其收纳物的负荷增加时,其在水中的下沉度也变大。由此,根据本结构,随着植物的生长浸入的水的水面之表面积变大,因此例如在栽培初期,在位置较低的中央侧配置具有植物种子或苗等的植物栽培床材料,在位置较高的外侧配置不具有植物种子或苗等的植物栽培床材料,由此在植物栽培容器下沉度小的初期阶段,向位置较低的具有植物种或苗等的植物栽培床材料实施给水操作,由于植物生长,其根部向大范围的植物栽培床材料伸展,与此相应的是自动地向大范围的植物栽培床材料实施给水操作,结果不容易造成根部腐烂等,而且可自动实施需求和供给平衡的给水操作。技术方案4、12和20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具有这样的结构,即所述栽培容器P1在所述底部B至少有一个所述浸水孔2,同时所述栽培容器P1的底部内表面的比设有所述多个浸水孔2的位置更靠近外侧的一方形成得较高。由于植物栽培容器的下沉度变大,因此浸入到植物栽培容器中的水的水面的表面积,其浸水区域从设置有浸水孔的位置向高于该位置的外侧扩展而变大。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植物栽培容器随着植物的生长而使其收纳物的负荷增加时,其在水中的下沉度也变大。由此,根据本结构,随着植物的生长浸入的水的水面之表面积变大,因此例如在栽培初期,在位置较低的设置有浸水孔的一侧配置具有植物种子或苗等的植物栽培床材料,在位置较高的外侧配置不具有植物种子或苗等的植物栽培床材料,由此在植物栽培容器下沉度小的初期阶段,向位置较低的具有植物种或苗等的植物栽培床材料实施给水操作,由于植物生长,其根部向大范围的植物栽培床材料伸展,与此相应的是自动地向大范围的植物栽培床材料实施给水操作,结果不容易造成根部腐烂等,而且可自动实施需求和供给平衡的给水操作。而且,通过设置多个浸水孔,可稳定地从浸水孔浸水。技术方案5,13和21项记载的专利技术如图1,2,5,7,8,9,13所例示,为了将比所述植物栽培容器P1底部内表面的、设有所述浸水孔的位置的更靠外侧处形成得较高,而阶梯状地形成所述植物栽培容器P1的底部内表面。根据本结构,随着收纳物负荷的增加,除了可使其在水中的下沉度发生改变,可如上所述那样自动实施需求和供给平衡的给水操作以外,而且由于植物栽培容器的底部内表面为阶梯状,因此在例如植物栽培床材料成形为块状时,可在植物栽培容器内简单和稳定地配置植物栽培床材料,比较便利。技术方案6,14和22项记载的专利技术如图10所例示,为了将比所述植物栽培容器P1底部B内表面的设有所述浸水孔的位置更靠外侧处形成得较高,将所述植物栽培容器P1底部B的内表面形成向下变窄的倒锥体状。根据本结构,随着收纳物负荷的增加,除了可使其在水中的下沉度发生改变,可如上所述那样自动实施需求和供给平衡的给水操作以外,而且由于植物栽培容器的底部内表面呈向下变窄的倒锥体状,故即使在栽培初期植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植物栽培床材料中栽培植物的方法,植物栽培床材料收纳在植物栽培容器中,该植物栽培容器收纳在贮存有水的贮水容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栽培容器中收纳有所述植物栽培床材料,并且浮置在所述贮水容器中,由形成于所述植物栽培容器底面上的浸水孔对植物实施给水。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9-28 302965/20011.一种在植物栽培床材料中栽培植物的方法,植物栽培床材料收纳在植物栽培容器中,该植物栽培容器收纳在贮存有水的贮水容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栽培容器中收纳有所述植物栽培床材料,并且浮置在所述贮水容器中,由形成于所述植物栽培容器底面上的浸水孔对植物实施给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栽培容器随着收纳在其内部的收纳物负荷的增加,其在水中的下沉度发生变化。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栽培容器的所述底部至少具有1个所述浸水孔,并且所述植物栽培容器的底部内表面的比设有所述浸水孔的位置更靠外侧的部位形成得较高。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栽培容器的所述底部具有多个所述浸水孔,并且所述植物栽培容器的底部内表面的比设有所述浸水孔的位置更靠外侧的部位形成得较高。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物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将所述植物栽培容器的底部内表面的比设有所述浸水孔的位置更靠外侧的部位形成得较高,所述植物栽培容器的底部内表面形成阶梯状。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植物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将所述植物栽培容器的底部内表面的比设有所述浸水孔的位置更靠外侧的部位形成得较高,所述植物栽培容器的底部内表面形成向下变窄的倒锥体状。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植物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将所述植物栽培容器的底部内表面的比设有所述浸水孔的位置更靠外侧的部位形成得较高,所述植物栽培容器的底部内表面形成凹曲面状。8.如权利要求1到4任一项所述的栽培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植物栽培容器和/或所述贮水容器中设置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使得在所述植物栽培容器收纳在所述贮水容器内的状态下,允许所述植物栽培容器上下运动,而且使该植物栽培容器姿势稳定。9.一种植物栽培器具,它包括收纳植物栽培床材料用的植物栽培容器以及将该植物栽培容器收纳在其内部,并且可贮存水的贮水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栽培容器在收纳植物栽培床材料的状态下,可浮置在水上,并且在其底部形成有在浮置到水上的同时可从其外侧向内侧浸水的浸水孔。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植物栽培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栽培容器这样设计,即随着收纳在其内部的收纳物负荷的增加而改变其在水中的下沉度。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植物栽培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栽培容器的所述底部至少具有1个所述浸水孔,并且所述植物栽培容器的底部内表面的比设有所述浸水孔的位置更靠外侧的部位形成得较高。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植物栽培器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关恭子桥本昌树宫川克郎
申请(专利权)人:三得利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3年02月18日 14:34
    虽然是日本人发明的东东,但不得不认其有进步的地方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