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的园林林下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673848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7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是羊肚菌的园林林下栽培方法,选择苗木、果树等园林林下空闲地,清除枯枝杂草、翻耕整地处理,播完种后覆上厚度为3~5cm的薄土,搭建遮阳棚,保持林下有“三分阳七分阴”的散射光透过,保持畦面土壤湿润,播种后25~30天,在畦面上摆放转化袋,提走转化袋后保持土壤湿润,菇顶部开始变黄时及时采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羊肚菌的园林林下栽培方法,实现降低栽培风险、减少成本投入、增加种植效益的目的,从而推动我国林下羊肚菌的种植,为发展我国林下特色经济和食用菌生产提供新的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
,尤其是羊肚菌的园林林下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羊肚菌(Morchella spp.),别名羊肚菜、羊肚蘑、阳雀菌等,隶属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盘菌纲(Discomycetes),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因其菌盖外观形似羊肚而得名,是一种珍稀名贵食药兼用真菌,被誉为“菌中之王”。羊肚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与维生素,属高级营养滋补品,中国明代潘之恒的《广菌谱》中已有关于羊肚菌的记载。羊肚菌具有益肠胃、消化助食、化痰理气、补肾、壮阳、补脑、提神之功能,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痰多气短、头晕失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正因为羊肚菌的珍稀名贵,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导致野生资源因过度采集而日渐稀少,但需求量却与日俱增,价格持续居高不下。国内外关于羊肚菌的人工驯化栽培研究已经持续了100多年,但由于出菇的稳定性和丰产性两大难题长期未被攻克,所以不能进行商业化生产。近年来,国内特别是四川在羊肚菌大田栽培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申报或授权的国家专利技术专利有:野生羊肚菌大田商业化栽培新方法(CN200910002365.7)、羊肚菌大田商业化栽培新方法(CN201010287662.3)、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CN201310129134.9)、小麦套作羊肚菌人工仿生栽培的方法(CN201310113092.X)等,但大田栽培方法成本投入高,要达到羊肚菌生长的所需温度、光照、水分等条件需要投入大量的设施设备及人工等。而羊肚菌园林林下栽培方法的优势表现在:(1)园林本身具备自然遮阴的功能,即使气温陡增林下的升温过程也相对缓和,可有效防止大田栽培中常出现的因突发高温天气而造成的减产现象,减低了栽培风险;(2)树干可作为搭建遮阳棚的支撑柱,免去了大田栽培中竹竿或钢管的投入,大大降低了栽培设施的投入;(3)林木表面及地表蒸发出的大量水分增加了林下的空气相对湿度,正好满足羊肚菌生长适宜的湿润环境,有效减少了水分管理的人工投入;(4)林下的落叶和果实等在经过微
生物分解后形成大量腐殖质,是羊肚菌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天然营养物质来源,为高产奠定了基础;(5)与大田栽培环境相比,林地内空气清新,可以有效减少出菇期病虫害的发生,保证羊肚菌产品的质量。虽然林下栽培羊肚菌的优势明显,但是现有的国家专利技术专利中仅有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申报的“粗腿羊肚菌的林下栽培方法”(CN201310152370.2)这1项关于羊肚菌林下栽培的专利,且该专利仅针对粗腿羊肚菌这一单一种类进行开发,应用范围有限。我国天然和人工林分布面积广阔,若能充分利用园林林下空闲地,实现低风险、低投入、高产出的羊肚菌园林林下高效栽培,将带动更多的种植户增收致富,促进羊肚菌产业的大跨步式发展,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羊肚菌产品,创造出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羊肚菌属多个种类种植的园林林下栽培方法,减少成本投入。具体技术方案为:羊肚菌的园林林下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林地选择苗木、果树等园林林下空闲地作为羊肚菌的人工栽培场地。林地土壤以腐殖质丰富的类型为宜,土质疏松肥沃,pH范围5-8,无污染;林下自然遮阴度在80%以下,必须有散射光透过;林地坡度30°以下;交通便利、取水方便、向阳通风的地块。2.整地作畦栽培前对选择好的林地进行清除枯枝杂草、翻耕整地处理,四周挖好排水沟并设置围栏。贫瘠的林地可适当添加腐殖土以增加土壤肥力。畦面宽度为0.8~1.2m,长度不限;每块畦面间留宽40~60cm的走道便于采菇,干燥、排水良好的地方可作低畦,排水不良及粘质土壤应作高畦防止畦面积水。3.播种覆土播种方式分两种:沟播和撒播。沟播方式为根据畦面的宽度,顺着畦面开2~3条播种沟,沟深8~10cm、沟宽20cm左右、沟间距约30cm,开好沟后立即将羊肚菌菌种均匀的播入沟内;撒播方式为不开播种沟直接将菌种均匀地撒播在畦面上。播种量为每亩500瓶菌种,每瓶菌种净重约350g。播完种后覆上厚度为3~
5cm的薄土,并整平畦面。4.搭遮阳棚根据园林的实际情况搭建遮阳棚,园林植株矮、行间距窄的林下可利用竹竿或钢管搭建高约75cm、宽约1.1m的小平棚;园林植株高、行间距宽的林下可直接利用树干作为支撑柱搭建高约200cm、宽度不限的中平棚。此外,可根据不同林下的自然遮阴度选择不同遮光率的遮阳网,保持林下有“三分阳七分阴”的散射光透过即可。5.发菌管理播种完毕后第4天浇重水1次,使0~20cm的表层土完全湿透,之后一直保持畦面土壤湿润,土壤含水量在30~50%,直至土壤表面有白色粉状孢子形成。6.摆转化袋播种后25~30天,在畦面上摆放转化袋。数量按照每亩1600~2000袋均匀地分布在畦面上,摆放方式为转化袋的一面均匀打上小孔,将有孔的一面紧贴土壤表面,羊肚菌菌丝能通过小孔生长进入转化袋并吸收营养,保持约1~2个月时间后提走转化袋。7.出菇管理主要注意日常水份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在气温稳定回升至10℃左右时逐渐加大水份管理,促进原基形成。原基发育成子实体后棚内温度控制在8~2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85~90%,光照控制在三分阳七分阴,保持通风良好、空气新鲜。8.采收分级子实体形成后7~10天便生长成熟,当羊肚菌蜂窝状的子囊果部分已展开,菇顶部开始变黄时及时采摘。采收后应清理泥土,分级挑选,鲜销或干制,干品塑料袋密封保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羊肚菌的园林林下栽培方法,实现降低栽培风险、减少成本投入、增加种植效益的目的,从而推动我国林下羊肚菌的种植,为发展我国林下特色经济和食用菌生产提供新的模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1.选择林地2013年10月在成都市新都区泰兴镇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内选择了2亩柑橘林进行羊肚菌园林林下人工栽培。林地土壤类型以黄棕壤以主,土质较疏松,pH值7.2,无污染;林下自然遮阴度40%,坡度约20°,取水方便、向阳通风。2.整地作畦栽培前对林地进行了枯枝杂草的清除和翻耕整地处理。每块畦面宽度为1m,长度225m,共4个畦面,畦面两侧留有宽40cm的走道。坡顶及上坡段较干燥、排水良好,作高度5~10cm的低畦,坡底排水不良作了高度10~15cm的高畦防止畦面积水。3.播种覆土2013年11月30日开始播种,播种方式选择的撒播,播种量为每亩500瓶菌种。播完种后在畦面上覆上了一层厚度为3~5cm的泥炭土,增加土壤肥力。4.搭遮阳棚由于柑橘林的植株较矮、行间距较窄,因此利用钢管搭建了高度75cm、宽度1.1m的小平棚。此外,林下的自然遮阴度低,选择了95%遮光率的遮阳网。5.发菌管理播种完毕后第4天浇了重水1次,之后一直保持畦面土壤含水量在30~50%范围内,约10天后土壤表面有白色粉状孢子形成,随着时间的延长粉孢子数量逐渐增多。6.摆转化袋播种后25天,开始在畦面上均匀地摆放转化袋,数量为每亩1600袋,保持了1个月时间后提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羊肚菌的园林林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林地选择园林林下空闲地作为羊肚菌的人工栽培场地,林地土壤pH范围5‑8,无污染;林下自然遮阴度在80%以下,且有散射光透过;林地坡度30°以下,向阳通风;(2)整地作畦栽培前对选择好的林地进行清除枯枝杂草、翻耕整地处理,四周挖好排水沟,贫瘠的林地添加腐殖土以增加土壤肥力;(3)播种覆土播种量为每亩175kg菌种,播完种后覆上厚度为3~5cm的薄土,并整平畦面;(4)搭遮阳棚根据园林的实际情况搭建遮阳棚,保持林下有“三分阳七分阴”的散射光透过;(5)发菌管理播种完毕后第4天浇重水1次,使0~20cm的表层土完全湿透,之后一直保持畦面土壤湿润,土壤含水量在30~50%,直至土壤表面有白色粉状孢子形成;(6)摆转化袋播种后25~30天,在畦面上摆放转化袋;数量按照每亩1600~2000袋均匀地分布在畦面上,摆放方式为转化袋的一面均匀打上小孔,将有孔的一面紧贴土壤表面,羊肚菌菌丝能通过小孔生长进入转化袋并吸收营养,保持1~2个月时间后提走转化袋;(7)出菇管理日常水份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原基发育成子实体后棚内温度控制在8~2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85~90%,光照控制在三分阳七分阴,保持通风良好、空气新鲜;(8)采收分级子实体形成后7~10天便生长成熟,当羊肚菌蜂窝状的子囊果部分已展开,菇顶部开始变黄时及时采摘。...

【技术特征摘要】
1.羊肚菌的园林林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林地选择园林林下空闲地作为羊肚菌的人工栽培场地,林地土壤pH范围5-8,无污染;林下自然遮阴度在80%以下,且有散射光透过;林地坡度30°以下,向阳通风;(2)整地作畦栽培前对选择好的林地进行清除枯枝杂草、翻耕整地处理,四周挖好排水沟,贫瘠的林地添加腐殖土以增加土壤肥力;(3)播种覆土播种量为每亩175kg菌种,播完种后覆上厚度为3~5cm的薄土,并整平畦面;(4)搭遮阳棚根据园林的实际情况搭建遮阳棚,保持林下有“三分阳七分阴”的散射光透过;(5)发菌管理播种完毕后第4天浇重水1次,使0~20cm的表层土完全湿透,之后一直保持畦面土壤湿润,土壤含水量在30~50%,直至土壤表面有白色粉状孢子形成;(6)摆转化袋播种后25~30天,在畦面上摆放转化袋;数量按照每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杰彭卫红王勇姜邻唐利民甘炳成黄忠乾陈影何晓兰刘理旭苗人云谢丽源李小林谭伟谭昊吴翔贾定洪周洁刘天海熊川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