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部企口不出筋单向叠合板及支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228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端部企口不出筋单向叠合板,包括叠合板本体,叠合板本体的衔接端设置有若干个凹槽,凹槽内均设置有胡子筋,胡子筋的外端部均不超过叠合板本体的衔接端面。该端部企口不出筋单向叠合板的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端部企口不出筋单向叠合板及支模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端部企口不出筋单向叠合板及支模结构,适用于叠合板和现浇梁的施工中。
技术介绍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在主体结构部分或全部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装配而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为了保证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与整浇结构等同,需要采取相应可靠的构造措施及施工方法,保证装配式结构中的预制部分、现浇部分、节点等能够协同工作,并确保其受力性能等于或者高于整浇结构。目前,梁柱使用现浇施工,板采用预制叠合板也是现今常用的施工方式之一,但是在楼板采用预制叠合板而混凝土梁为现浇的体系中,梁顶纵向钢筋与预制叠合板外伸“胡子筋”存在碰撞问题。如果梁钢筋先绑扎、叠合板后吊装时受到叠合板外伸“胡子筋”的影响,导致出现吊装过程中外伸“胡子筋”与梁纵向钢筋的“打架”问题。一方面大大延长了叠合板和现浇梁连接的作业时间,另一方面对叠合板吊装过程由于外伸胡子筋与梁纵筋碰撞,导致预制叠合板外伸“胡子筋”被弯折,导致预制混凝土板开裂的同时加大了工作量。反之,叠合板先安装,则必须先安装梁板模板为吊装提供操作空间、然后采用穿插的方式进行梁钢筋的绑扎,这种方式一方面也是耗时耗工,另一方面由于梁侧模板必须先安装,导致梁底纵筋与箍筋的绑扎很难到位,尤其是靠近柱子的梁端,两个方向的梁端钢筋在核心区相互穿插,无法采用传统的垫高提升的方式绑扎梁底纵筋与箍筋。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端部企口不出筋单向叠合板及支模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端部企口不出筋单向叠合板,包括叠合板本体,叠合板本体的衔接端设置有若干个凹槽,凹槽内均设置有胡子筋,胡子筋的外端部均不超过叠合板本体的衔接端面。优选的,叠合板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根桁架筋。优选的,若干个凹槽沿叠合板本体的宽度方向均布,胡子筋均沿叠合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优选的,胡子筋的外端部均与叠合板本体的衔接端面齐平。一种采用端部企口不出筋单向叠合板的支模结构,包括梁模板以及对称位于梁模板两侧的木模板,木模板上均设置有单向叠合板,单向叠合板均包括叠合板本体,叠合板本体的衔接端均设置有若干个凹槽,凹槽内均设置有胡子筋,胡子筋的外端部均不超过叠合板本体的衔接端面,两单向叠合板相邻衔接端的对应胡子筋之间均经短筋绑扎连接。优选的,叠合板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根桁架筋;若干个凹槽沿叠合板本体的宽度方向均布,胡子筋均沿叠合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胡子筋的外端部均与叠合板本体的衔接端面齐平。优选的,单向叠合板下表面的凹槽底边缘与木模板之间在近梁侧均设置有泡沫胶条。优选的,单向叠合板的衔接端均与同侧梁模板的梁成型腔边缘齐平。优选的,梁模板包括竖向支撑架,竖向支撑架顶部设置有龙骨,龙骨顶部设置有木砖,木砖顶部设置有具有对拉筋的梁成型腔;木模板底部均设置有龙骨,木模板的衔接端均与同侧梁模板的梁成型腔边缘齐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单向叠合板端部预留凹槽,胡子筋(外伸钢筋)的外端部均不超过叠合板本体的衔接端面,避免了吊装过程中外伸“胡子筋”与梁纵向钢筋的“打架”问题,能够避免干涉,加快了单向叠合板的吊装速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工作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单向叠合板的构造示意图一。图2为单向叠合板的构造示意图二。图3为梁模板、木模板的构造示意图。图4为支模结构的构造示意图一(去除短筋)。图5为支模结构的构造示意图二。图6为支模结构的构造示意图三。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6所示,一种端部企口不出筋单向叠合板,包括叠合板本体1,叠合板本体的衔接端设置有若干个凹槽2,凹槽内均设置有胡子筋3,胡子筋的外端部均不超过叠合板本体的衔接端面。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叠合板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根桁架筋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若干个凹槽沿叠合板本体的宽度方向均布,胡子筋均沿叠合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胡子筋的外端部均与叠合板本体的衔接端面齐平。一种采用端部企口不出筋单向叠合板的支模结构,包括梁模板5以及对称位于梁模板两侧的木模板6,木模板上均设置有单向叠合板7,单向叠合板均包括叠合板本体,叠合板本体的衔接端均设置有若干个凹槽,凹槽内均设置有胡子筋,胡子筋的外端部均不超过叠合板本体的衔接端面,两单向叠合板相邻衔接端的对应胡子筋之间均经短筋8绑扎连接,实现了单向叠合板和现浇梁的快速连接,无论是先安装梁钢筋或者先安装叠合板,由于没有了外伸“胡子筋”,方便了现浇混凝土梁钢筋的绑扎。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叠合板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根桁架筋;若干个凹槽沿叠合板本体的宽度方向均布,胡子筋均沿叠合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胡子筋的外端部均与叠合板本体的衔接端面齐平。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单向叠合板下表面的凹槽底边缘与木模板之间在近梁侧均设置有泡沫胶条9。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单向叠合板的衔接端均与同侧梁模板的梁成型腔边缘齐平。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梁模板包括竖向支撑架10,竖向支撑架顶部设置有龙骨11,龙骨顶部设置有木砖12,木砖顶部设置有具有对拉筋13的梁成型腔14;木模板底部均设置有龙骨,木模板的衔接端均与同侧梁模板的梁成型腔边缘齐平。一种采用端部企口不出筋单向叠合板的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在传统的单向叠合板基础上,在胡子筋伸出方向的混凝土板端设置凹槽,凹槽内存在胡子筋,凹槽突出部分的混凝土板刚好抵达梁边缘,并且伸出的胡子筋长度也刚好抵达梁边缘;(2)布置梁模板的竖向支撑架,接着在竖向支撑架上安装龙骨,并且在梁成型腔底部模板布置两块长方形木砖来保证荷载均匀传递在梁底龙骨上,然后在梁成型腔两边侧模板设置对拉筋通过长方形木砖进行对拉,抵抗浇筑混凝土时模板的侧向压力,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梁的变形,最后在离梁成型腔边缘0.2m处放置泡沫胶条;(3)按照传统施工方法,在梁成型腔内布置梁纵筋15、梁箍筋16;(4)将预制好的单向叠合板运输到现场,在木模板支撑完成后,使用吊车,水平放置单向叠合板,单向叠合板下表面的凹槽底边缘放置在泡沫胶条上防止浇筑时漏浆,实现快速安装,然后调整安置;(5)单向叠合板调整完毕后,布置附加短筋搭接在凹槽内胡子筋,使用铁丝绑扎固定,安装完毕后,使用混凝土进行整体浇筑,形成整体结构。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端部企口不出筋单向叠合板及支模结构。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部企口不出筋单向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合板本体,叠合板本体的衔接端设置有若干个凹槽,凹槽内均设置有胡子筋,胡子筋的外端部均不超过叠合板本体的衔接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部企口不出筋单向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合板本体,叠合板本体的衔接端设置有若干个凹槽,凹槽内均设置有胡子筋,胡子筋的外端部均不超过叠合板本体的衔接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部企口不出筋单向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叠合板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根桁架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部企口不出筋单向叠合板,其特征在于:若干个凹槽沿叠合板本体的宽度方向均布,胡子筋均沿叠合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部企口不出筋单向叠合板,其特征在于:胡子筋的外端部均与叠合板本体的衔接端面齐平。


5.一种采用端部企口不出筋单向叠合板的支模结构,包括梁模板以及对称位于梁模板两侧的木模板,其特征在于:木模板上均设置有单向叠合板,单向叠合板均包括叠合板本体,叠合板本体的衔接端均设置有若干个凹槽,凹槽内均设置有胡子筋,胡子筋的外端部均不超过叠合板本体的衔接端面,两单向叠合板相邻衔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金平陈剑星陈光辉王德奎潘晨阳陈曼英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