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桁架与底模构成的组合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468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桁架与底模构成的组合模板,包括位于上方的骨架和位于下方的底模板,所述骨架和所述底模板均水平铺设;所述底模板的表面与所述骨架底部紧密贴合;所述底模板的边缘设置拼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拼接、无需跨接手段、拼接牢固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筋桁架与底模构成的组合模板
本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筋桁架与底模构成的组合模板。
技术介绍
钢筋桁架是由钢筋、桁架、楼承板组成,在压型楼承板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是一种新兴建筑材料。钢筋桁架是在后台加工场定型加工,可预制长度。采用钣金焊接、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技术,防锈膜缠绕密封。现场施工需要先将桁架楼承板摆放到正确位置,焊接制作钢筋,后焊接栓钉,再放置现场钢筋进行绑扎,客户验收后浇筑混凝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钢筋桁架与底模构成的组合模板,包括位于上方的骨架和位于下方的底模板,所述骨架和所述底模板均水平铺设;所述底模板的表面与所述骨架底部紧密贴合;所述底模板的边缘设置拼接结构。本技术提出的所述钢筋桁架与底模构成的组合模板中,所述骨架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二个钢筋桁架,且所述钢筋桁架均沿所述骨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钢筋桁架包括沿着骨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楼板钢筋,所述第一楼板钢筋两侧的下方分别设有沿着骨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楼板钢筋,且第二楼板钢筋和第一楼板钢筋相平行;第一楼板钢筋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侧的第二楼板钢筋通过腹杆钢筋相连;所述腹杆钢筋呈沿着所述骨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波浪形;且所述腹杆钢筋的波峰与第一楼板钢筋固定相连,所述腹杆钢筋的波谷向所述第二楼板钢筋的下方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楼板钢筋固定连接;所述腹杆钢筋的波谷的谷底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平面;所述底模板位于所述第二楼板钢筋的下方,且所述底模板的上表面与所述腹杆钢筋的波谷的下表面紧密贴合;所述底模板分别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腹杆钢筋的各波谷固定连接。本技术提出的所述钢筋桁架与底模构成的组合模板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自攻螺钉、设置在底模板上的第一通孔和设置在所述波谷的谷底上的第二通孔,所述自攻螺钉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将底模板拧紧在所述腹杆钢筋的波谷上。本技术提出的所述钢筋桁架与底模构成的组合模板中,所述拼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模板两侧的拼接槽和拼接件;所述拼接槽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渡槽、第二过渡槽、第三过渡槽和第四过渡槽,所述第一过渡槽自所述底模板向内向上倾斜凹陷,所述第二过渡槽水平过渡,所述第三过渡槽向内向下倾斜过渡,所述第四过渡槽向外向下倾斜凸出;所述拼接件具有与所述拼接槽相互配合的第一配合件、第二配合件、第三配合件和第四配合件。本技术提出的所述钢筋桁架与底模构成的组合模板中,所述第一过渡槽向内向上倾斜的角度为45°。本技术提出的所述钢筋桁架与底模构成的组合模板中,所述第二过渡槽水平过渡的长度为2厘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具有方便拼接、无需跨接手段、拼接牢固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钢筋桁架与底模构成的组合模板的立体图图2为拼接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拼接后的拼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钢筋桁架与底模构成的组合模板,包括位于上方的骨架和位于下方的底模板1,所述骨架和所述底模板1均水平铺设;所述底模板1的表面与所述骨架底部紧密贴合;所述底模板1的边缘设置拼接结构。所述骨架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二个钢筋桁架,且所述钢筋桁架均沿所述骨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钢筋桁架包括沿着骨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楼板钢筋2,所述第一楼板钢筋2两侧的下方分别设有沿着骨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楼板钢筋3,且第二楼板钢筋3和第一楼板钢筋2相平行;第一楼板钢筋2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侧的第二楼板钢筋3通过腹杆钢筋4相连;所述腹杆钢筋4呈沿着所述骨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波浪形;且所述腹杆钢筋4的波峰与第一楼板钢筋2固定相连,所述腹杆钢筋4的波谷向所述第二楼板钢筋3的下方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楼板钢筋3固定连接;所述腹杆钢筋4的波谷的谷底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平面;所述底模板1位于所述第二楼板钢筋3的下方,且所述底模板1的上表面与所述腹杆钢筋4的波谷的下表面紧密贴合;所述底模板1分别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腹杆钢筋4的各波谷固定连接。本技术提出的所述钢筋桁架与底模构成的组合模板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自攻螺钉、设置在底模板1上的第一通孔和设置在所述波谷的谷底上的第二通孔,所述自攻螺钉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将底模板1拧紧在所述腹杆钢筋4的波谷上。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所述钢筋桁架与底模构成的组合模板中,所述拼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模板1两侧的拼接槽和拼接件;所述拼接槽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渡槽41、第二过渡槽42、第三过渡槽43和第四过渡槽44,所述第一过渡槽自所述底模板1向内向上倾斜凹陷,所述第二过渡槽42水平过渡,所述第三过渡槽43向内向下倾斜过渡,所述第四过渡槽44向外向下倾斜凸出;所述拼接件具有与所述拼接槽相互配合的第一配合件45、第二配合件46、第三配合件47和第四配合件48。所述第一过渡槽41向内向上倾斜的角度为45°。所述第二过渡槽42水平过渡的长度为2厘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具有方便拼接、无需跨接手段、拼接牢固等优点。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技术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技术揭露的技术方案和
技术实现思路
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桁架与底模构成的组合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上方的骨架和位于下方的底模板,所述骨架和所述底模板均水平铺设;所述底模板的表面与所述骨架底部紧密贴合;所述底模板的边缘设置拼接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桁架与底模构成的组合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上方的骨架和位于下方的底模板,所述骨架和所述底模板均水平铺设;所述底模板的表面与所述骨架底部紧密贴合;所述底模板的边缘设置拼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桁架与底模构成的组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二个钢筋桁架,且所述钢筋桁架均沿所述骨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钢筋桁架包括沿着骨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楼板钢筋,所述第一楼板钢筋两侧的下方分别设有沿着骨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楼板钢筋,且第二楼板钢筋和第一楼板钢筋相平行;第一楼板钢筋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侧的第二楼板钢筋通过腹杆钢筋相连;所述腹杆钢筋呈沿着所述骨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波浪形;且所述腹杆钢筋的波峰与第一楼板钢筋固定相连,所述腹杆钢筋的波谷向所述第二楼板钢筋的下方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楼板钢筋固定连接;所述腹杆钢筋的波谷的谷底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平面;所述底模板位于所述第二楼板钢筋的下方,且所述底模板的上表面与所述腹杆钢筋的波谷的下表面紧密贴合;所述底模板分别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腹杆钢筋的各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晓明步月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轻杰重工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