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引导车辆及路面双向充电道路运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513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红外线引导车辆及路面双向充电道路运行系统,包括第一车道与路面,所述路面的上端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车道,所述第一车道与路面通过碾压连接,所述第一车道的上端的表侧的内部的左端设置有第一红外引导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该路面中设置有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并且在第一车道与第二车道的内部各设置有第一红外引导模块和第二红外引导模块,可以使得区分工作车辆和家庭车辆的区别,通过在路灯的上端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使得在铺设新型路面具备给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具有充电的功能,并且通过储能模块转化为电能为路面供电以及保障路灯夜晚的正常运行,使交通运行系统形成自给自足的储电供电循环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外线引导车辆及路面双向充电道路运行系统
本技术属于智能化系统相关
,具体涉及红外线引导车辆及路面双向充电道路运行系统。
技术介绍
红外线导引也常被称作热导引或追热导引,红外线导引以感应、追踪目标物与周遭环境的红外线讯号强度差异来找掌握目标的位置与动向,早期的红外线导引追踪的是目标散发出来特定波长的讯号强度,对于导引系统来说只是在寻找和追踪指定波长下最热的目标,至于这个热源是不是实际上的目标就无法判断。现有的红外线引导车辆及路面双向充电道路运行系统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红外线引导车辆及路面双向充电道路运行系统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无法准确的进行分析出是工作车辆还是佳田车辆,这样会使得在进行引导的时候无法智能的进行引导,而且在进行车辆的行驶的过程中无法给车辆进行瞬时的充电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红外线引导车辆及路面双向充电道路运行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红外线引导车辆及路面双向充电道路运行系统不能智能的识别车辆的信息而且不能进行给行驶中的车辆进行充电的现象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红外线引导车辆及路面双向充电道路运行系统,包括第一车道与路面,所述路面的上端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车道,所述第一车道与路面通过碾压连接,所述第一车道的上端的表侧的内部的左端设置有第一红外引导模块,所述第一红外引导模块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瞬时充电模块,所述第一车道的上端设置有隔离带,所述隔离带的上端设置有路灯,所述路灯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储能模块,所述隔离带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车道,所述第二车道的上端的表侧设置有第二瞬时充电模块,所述第二瞬时充电模块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红外引导模块。优选的,所述路面的组成包括有基底层、加强层、耐磨层和面层,所述基底层的上端设置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的上端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上端设置有面层,所述路面通过面层与第一瞬时充电模块通过碾压连接。优选的,所述路灯的组成包括有灯杆、灯座、连接座和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灯杆的上端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左端设置有灯座,所述灯杆的上端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路灯通过灯杆与隔离带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车道与第二车道的形状尺寸大小均相同,所述第一车道为工作车辆引导车道,所述第二车道为家庭车辆引导车辆,所述第一车道与第二车道均为三车道。优选的,所述储能模块与路灯电性连接,所述储能模块共设置有六个,六个所述储能模块分别呈对称两两设置在路灯的左右两端各一个。优选的,所述基底层、加强层、耐磨层和面层每一层各设置有三层,所述基底层、加强层、耐磨层和面层每一层的厚度均为八毫米。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共设置有两块,两个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分别呈对称设置在灯杆的上端的左右两侧,两块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宽度均为三十厘米。优选的,所述第一红外引导模块与第二红外引导模块共设置有若干块,若干块所述第一红外引导模块与第二红外引导模块均都相隔一定的间距进行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红外线引导车辆及路面双向充电道路运行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通过在该路面中设置有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并且在第一车道与第二车道的内部各设置有第一红外引导模块和第二红外引导模块,这样可以通过第一红外引导模块和第二红外引导模块可以使得区分工作车辆和家庭车辆的区别,从而可以使得更好的进行引导车辆的进行,从而解决了现有的红外线引导车辆及路面双向充电道路运行系统不能智能的识别车辆的信息而且不能进行给行驶中的车辆进行充电的现象的问题;(2)、本技术中通过在路灯的上端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这样可以使得在铺设新型路面具备给新能源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具有充电的功能,路灯可以在白天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收集储备太阳能,夜晚可以储存在储能模块的内部,并且通过储能模块转化为电能为路面供电以及保障路灯夜晚的正常运行,使交通运行系统形成自给自足的储电供电循环模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红外线引导车辆及路面双向充电道路运行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路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路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工作流程结构示意图;图中:1、路面;11、基底层;12、加强层;13、耐磨层;14、面层;2、第一车道;3、第一红外引导模块;4、第一瞬时充电模块;5、储能模块;6、路灯;61、灯杆;62、灯座;63、连接座;64、太阳能电池板;7、隔离带;8、第二瞬时充电模块;9、第二车道;10、第二红外引导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红外线引导车辆及路面双向充电道路运行系统,包括第一车道2与路面1,路面1的组成包括有基底层11、加强层12、耐磨层13和面层14,基底层11的上端设置有加强层12,基底层11、加强层12、耐磨层13和面层14每一层各设置有三层,基底层11、加强层12、耐磨层13和面层14每一层的厚度均为八毫米,从而可以使得更好的进行承压的作用,加强层12的上端设置有耐磨层13,通过耐磨层13的设置,这样可以使得更好的具备耐磨的作用,耐磨层13的上端设置有面层14,路面1通过面层14与第一瞬时充电模块4通过碾压连接,路面1的上端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车道2,第一车道2与第二车道9的形状尺寸大小均相同,第一车道2为工作车辆引导车道,第二车道9为家庭车辆引导车辆,第一车道2与第二车道9均为三车道,从而可以使得更好的进行家庭车辆与工作车辆的区分,第一车道2与路面1通过碾压连接,第一车道2的上端的表侧的内部的左端设置有第一红外引导模块3,第一红外引导模块3与第二红外引导模块10共设置有若干块,通过若干块若干块第一红外引导模块3与第二红外引导模块10的设置,这样可以使得更好的进行引导的作用,第一红外引导模块3与第二红外引导模块10均都相隔一定的间距进行布置,第一红外引导模块3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瞬时充电模块4,第一车道2的上端设置有隔离带7,隔离带7的上端设置有路灯6,路灯6的组成包括有灯杆61、灯座62、连接座63和太阳能电池板64,灯杆61的上端设置有连接座63,红外线引导车辆及路面双向充电道路运行系统,包括通过连接座63的设置,这样可以使得灯座62不会发生脱落的现象,连接座63的左端设置有灯座62,灯杆61的上端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64,太阳能电池板64共设置有两块,通过两块太阳能电池板64的设置,这样可以使得更好的进行充能,两个太阳能电池板64分别呈对称设置在灯杆61的上端的左右两侧,两块太阳能电池板64的宽度均为三十厘米,路灯6通过灯杆61与隔离带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路灯6的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红外线引导车辆及路面双向充电道路运行系统,包括第一车道(2)与路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1)的上端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车道(2),所述第一车道(2)与路面(1)通过碾压连接,所述第一车道(2)的上端的表侧的内部的左端设置有第一红外引导模块(3),所述第一红外引导模块(3)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瞬时充电模块(4),所述第一车道(2)的上端设置有隔离带(7),所述隔离带(7)的上端设置有路灯(6),所述路灯(6)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储能模块(5),所述隔离带(7)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车道(9),所述第二车道(9)的上端的表侧设置有第二瞬时充电模块(8),所述第二瞬时充电模块(8)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红外引导模块(10)。/n

【技术特征摘要】
1.红外线引导车辆及路面双向充电道路运行系统,包括第一车道(2)与路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1)的上端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车道(2),所述第一车道(2)与路面(1)通过碾压连接,所述第一车道(2)的上端的表侧的内部的左端设置有第一红外引导模块(3),所述第一红外引导模块(3)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瞬时充电模块(4),所述第一车道(2)的上端设置有隔离带(7),所述隔离带(7)的上端设置有路灯(6),所述路灯(6)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储能模块(5),所述隔离带(7)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车道(9),所述第二车道(9)的上端的表侧设置有第二瞬时充电模块(8),所述第二瞬时充电模块(8)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红外引导模块(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引导车辆及路面双向充电道路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1)的组成包括有基底层(11)、加强层(12)、耐磨层(13)和面层(14),所述基底层(11)的上端设置有加强层(12),所述加强层(12)的上端设置有耐磨层(13),所述耐磨层(13)的上端设置有面层(14),所述路面(1)通过面层(14)与第一瞬时充电模块(4)通过碾压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引导车辆及路面双向充电道路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灯(6)的组成包括有灯杆(61)、灯座(62)、连接座(63)和太阳能电池板(64),所述灯杆(61)的上端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禾鑫陈恺宇冯彦博徐晨婷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