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5055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利用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第一处理罐、设置在所述第一处理罐水平面下方的第二处理罐、设置在所述第二处理罐水平面下方的储油箱、设置在所述第一处理罐和第二处理罐之间的第二连接管道、设置在第二处理罐和储油箱之间的第三连接管道以及设置在第一处理罐内的搅拌轴和设置在第二处理罐内的过滤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利用装置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连接管道将废润滑油引流至第一处理罐内,进而便于通过搅拌轴将第一处理罐的废润滑油分子进行搅拌充分,并通过第二连接管道引流至第二处理罐内并经过滤筒对废润滑油分子进行过滤,然后经第三连接管道引流至储油箱内对处理后的润滑油进行存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润滑油加工及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主要以来自原油蒸馏装置的润滑油馏分和渣油馏分为原料。润滑油最主要的性能是粘度、氧化安定性和润滑性,它们与润滑油馏分的组成密切相关。粘度是反映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质量指标。不同的使用条件具有不同的粘度要求。重负荷和低速度的机械要选用高粘度润滑油。氧化安定性表示油品在使用环境中,由于温度、空气中氧以及金属催化作用所表现的抗氧化能力。油品氧化后,根据使用条件会生成细小的沥青质为主的碳状物质,呈粘滞的漆状物质或漆膜,或粘性的含水物质,从而降低或丧失其使用性能。润滑性表示润滑油的减磨性能;现有公开号为CN209759387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大容量润滑油过滤回收装置,包括筒体,筒体内设有搅拌装置,筒体的顶端设有进料斗,筒体的侧壁下端设有出料口,筒体底端靠近筒壁处设有集料盒,集料盒与筒体的内部连通,筒体的顶端开设有开口,开口内卡接有固定塞,固定塞的底端对称固定有一对纵向设置的导流板,导流板之间固定有过滤网,过滤网所在平面沿筒体的径向设置,过滤网与导流板之间形成一个引料槽,引料槽的底端插设在集料盒内,集料盒的底端设有盖板。但是,上述的这种目前的润滑油用过滤回收装置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不便于对润滑油进行多级处理过滤,从而降低了的对润滑油进行回收的质量,进而无法满足目前对润滑油用过滤回收装置的多种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利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利用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目前的润滑油用过滤回收装置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不便于对润滑油进行多级处理过滤,从而降低了的对润滑油进行回收的质量,进而无法满足目前对润滑油用过滤回收装置的多种使用需求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利用装置,包括第一处理罐、设置在所述第一处理罐水平面下方的第二处理罐、设置在所述第二处理罐水平面下方的储油箱、设置在所述第一处理罐和第二处理罐之间的第二连接管道、设置在第二处理罐和储油箱之间的第三连接管道以及设置在第一处理罐内的搅拌轴和设置在第二处理罐内的过滤筒,所述第一处理罐上方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管道,所述搅拌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连接管道将废润滑油引流至第一处理罐内,进而便于通过搅拌轴将第一处理罐的废润滑油分子进行搅拌充分,并通过第二连接管道引流至第二处理罐内并经过滤筒对废润滑油分子进行过滤,然后经第三连接管道引流至储油箱内对处理后的润滑油进行存储;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一端贯穿于第一处理罐且设置在第一处理罐内,且第一连接管道外接与上一加工工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道外接与上一加工工序;较佳的,所述第一处理罐的下方中部位置设置有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设置为贯穿性,所述第二连接管道的一端与第一出液口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道的另一端贯穿与第二处理罐且设置在第二处理罐内,且第二连接管道与第一出液口之间通过连接法兰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通过连接法兰将第二连接管道与第一处理罐相连接,从而便于通过第二连接管道对废润滑油进行输送;较佳的,所述第二处理罐的下方中部位置设置有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设置为贯穿性,所述第三连接管道的一端与第二出液口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道的另一端贯穿与储油箱且设置在储油箱内,且第三连接管道与第二出液口之间也通过连接法兰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通过连接法兰将第三连接管道与第二处理罐相连接,从而便于通过第三连接管道对废润滑油进行输送;较佳的,所述过滤筒设置为镂空结构,所述过滤筒的外周设置有连接翼边,所述连接翼边的内侧与过滤筒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通过过滤筒对废润滑油分子进行过滤;较佳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处理罐内的与连接翼边相适配的限位挡圈,所述限位挡圈的外周与第二处理罐的内壁固定连接,且限位挡圈与连接翼边之间通过固定螺钉相连接。进而便于通过固定螺钉将连接翼边与限位挡圈相连接,从而便于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对过滤筒进行检修;较佳的,另外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处理罐上的第一连接轴套以及设置在储油箱上的第二连接轴套,所述第一连接轴套和第二连接轴套分别外接与外界设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便于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将第一连接轴套和第二连接轴套外接于所需的加工设备,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技术对废润滑油进行过滤的质量。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废润滑油再生利用装置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且通过设置第一处理罐、设置在所述第一处理罐水平面下方的第二处理罐、设置在所述第二处理罐水平面下方的储油箱、设置在所述第一处理罐和第二处理罐之间的第二连接管道、设置在第二处理罐和储油箱之间的第三连接管道以及设置在第一处理罐内的搅拌轴和设置在第二处理罐内的过滤筒,所述第一处理罐上方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管道,所述搅拌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连接管道将废润滑油引流至第一处理罐内,进而便于通过搅拌轴将第一处理罐的废润滑油分子进行搅拌充分,并通过第二连接管道引流至第二处理罐内并经过滤筒对废润滑油分子进行过滤,然后经第三连接管道引流至储油箱内对处理后的润滑油进行存储。附图说明图1是废润滑油再生利用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局部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废润滑油再生利用装置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废润滑油再生利用装置中的图2的局部半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处理罐;2、第二处理罐;3、储油箱;4、第一连接管道;5、第一出液口;6、第二出液口;7、第二连接管道;8、第三连接管道;9、过滤筒;10、连接翼边;101、限位挡圈;11、搅拌轴;12、第一连接轴套;13、第二连接轴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考图1和图3,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利用装置,包括第一处理罐1、设置在第一处理罐1水平面下方的第二处理罐2、设置在第二处理罐2水平面下方的储油箱3、设置在第一处理罐1和第二处理罐2之间的第二连接管道7、设置在第二处理罐2和储油箱3之间的第三连接管道8以及设置在第一处理罐1内的搅拌轴11和设置在第二处理罐2内的过滤筒9,第一处理罐1上方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管道4,搅拌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罐(1)、设置在所述第一处理罐(1)水平面下方的第二处理罐(2)、设置在所述第二处理罐(2)水平面下方的储油箱(3)、设置在所述第一处理罐(1)和第二处理罐(2)之间的第二连接管道(7)、设置在第二处理罐(2)和储油箱(3)之间的第三连接管道(8)以及设置在第一处理罐(1)内的搅拌轴(11)和设置在第二处理罐(2)内的过滤筒(9),所述第一处理罐(1)上方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管道(4),所述搅拌轴(11)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罐(1)、设置在所述第一处理罐(1)水平面下方的第二处理罐(2)、设置在所述第二处理罐(2)水平面下方的储油箱(3)、设置在所述第一处理罐(1)和第二处理罐(2)之间的第二连接管道(7)、设置在第二处理罐(2)和储油箱(3)之间的第三连接管道(8)以及设置在第一处理罐(1)内的搅拌轴(11)和设置在第二处理罐(2)内的过滤筒(9),所述第一处理罐(1)上方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管道(4),所述搅拌轴(11)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道(4)的一端贯穿于第一处理罐(1)且设置在第一处理罐(1)内,且第一连接管道(4)外接与上一加工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罐(1)的下方中部位置设置有第一出液口(5),所述第一出液口(5)设置为贯穿性,所述第二连接管道(7)的一端与第一出液口(5)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道(7)的另一端贯穿与第二处理罐(2)且设置在第二处理罐(2)内,且第二连接管道(7)与第一出液口(5)之间通过连接法兰相连接。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强邹欣蓓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欣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