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排气端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325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排气端盖,包括排气端盖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以所述排气端盖主体任意端面中心周向等距间隔分布的排气口、若干个嵌设于所述排气端盖主体任意端面上经过各排气口的介质输送管以及若干个位于各排气口处且安装于所述介质输送管底部并通过介质输送管内部的流动介质驱动转动的散热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可以起到主动排气以及散热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排气端盖
本技术涉及排气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排气端盖。
技术介绍
排气端盖,即:排气盖,是指一种安装于排气配件上的密封件,例如,汽车领域中(例如:空调系统中),排气盖安装于压缩机上,但是,传统的排气盖无法起到主动的排气功能,在散热效果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可以起到主动排气的排气盖,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排气端盖,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出现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排气端盖,包括排气端盖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以所述排气端盖主体任意端面中心周向等距间隔分布的排气口、若干个嵌设于所述排气端盖主体任意端面上经过各排气口的介质输送管以及若干个位于各排气口处且安装于所述介质输送管底部并通过介质输送管内部的流动介质驱动转动的散热模块。优选为:各散热模块均包括设于介质输送管底部且位于各排气口处的连接口、固定安装于连接口处的精密轴承、与所述精密轴承配合且两端分别位于介质输送管内和介质输送管外的圆柱销、固定连接于所述圆柱销两端且分别位于介质输送管内和介质输送管外的受力模块和从动模块以及若干组安装于介质输送管内且自介质流动方向分布于所述受力模块两侧的引流模块。优选为:所述受力模块包括与圆柱销一端固定连接的转筒以及至少两个固定连接于所述转筒周向侧壁且等距间隔设置的受力片;其中,所述受力片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自转筒转动方向弯曲的导流部。优选为:所述从动模块包括若干个固定连接于所述圆柱销一端外侧壁且周向等距间隔设置的扇叶。优选为:所述受力片和转筒均中空设置。优选为:所述引流模块包括两个以介质流动方向间隔安装于所述转筒两侧引流板,各引流板均自介质流动方向弯曲设置。优选为:所述引流板的外侧弯曲面凹陷设有截面为“曲形”的聚流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外界的空压机(或气泵)将空气送入介质输送管内,当空气在介质输送管内流动的过程中,其会通过受力模块带动从动模块旋转,进而通过从动模块将气流从排气口的一侧“引流”至另一侧,从而来达到主动排气的目的,不仅如此,若将本技术安装于需要散热的设备上,还能起到散热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的B-B剖视图;图5为图4中的C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2中引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排气端盖,包括排气端盖主体1,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包括若干个以所述排气端盖主体1顶部端面中心周向等距间隔分布的排气口2、若干个嵌设于所述排气端盖主体1底部端面上经过各排气口2的介质输送管3以及若干个位于各排气口2处且安装于所述介质输送管3底部并通过介质输送管3内部的流动介质驱动转动的散热模块4。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端盖主体1的中心设有开口10。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口2可以有四个。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各散热模块4均包括设于介质输送管3底部且位于各排气口2处的连接口40、固定安装于连接口40处的精密轴承41、与所述精密轴承41配合且两端分别位于介质输送管3内和介质输送管3外的圆柱销42、固定连接于所述圆柱销42两端且分别位于介质输送管3内和介质输送管3外的受力模块43和从动模块44以及若干组安装于介质输送管3内且自介质流动方向分布于所述受力模块43两侧的引流模块45。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受力模块43包括与圆柱销42一端固定连接的转筒430以及三个固定连接于所述转筒430周向侧壁且等距间隔设置的受力片431;其中,所述受力片43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自转筒430转动方向弯曲的导流部432。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从动模块44包括若干个固定连接于所述圆柱销42一端外侧壁且周向等距间隔设置的扇叶440。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模块45包括两个以介质流动方向间隔安装于所述转筒430两侧引流板450,各引流板450均自介质流动方向弯曲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外界的空压机(或气泵)将空气送入介质输送管内,当空气在介质输送管内流动的过程中,其会通过受力模块带动从动模块旋转,进而通过从动模块将气流从排气口的一侧“引流”至另一侧,从而来达到主动排气的目的,不仅如此,若将本技术安装于需要散热的设备上,还能起到散热的效果;更详细的说:参考图1~图5,当空压机(或气泵)将高压气流自介质输送管的一端送入时,参考图5,气流进入介质输送管并经过受力片时,气流经过引流板的引导可以对转筒上设置的受力片进行冲击,从而带动转筒旋转,并由转筒带动圆柱销旋转,最终可以带动扇叶转动,进而起到主动排气以及散热的作用;不仅如此,为了气流在经过受力模块并可以顺利驱使受力模块旋转,本实施例设置的引流板不仅可以起到引流的作用,还开口避免气流从转筒的两侧进过,进而使得转筒的两侧受力而趋于“平衡”,还将受力片设为奇数(即:3个),其可以进一步使得转筒各处受力失去平衡,进而保证转筒的正常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在排气端盖主体中心设置的开口可供正常排气,其主要使用排气量较小的时候(即:被动排气);在各受力片端部设置的导流部可以在受力片受到气流后,将部分气流向外引导,其可为气流的流动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引流方向”,进而保证大部分气流流动的一致性,进而可以保证转筒的正常旋转,从而保证本实施例的主动排气以及主动散热功能。实施例2,同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受力片431和转筒430均中空设置。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板450的外侧弯曲面450a凹陷设有截面为“曲形”的聚流槽450b。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受力片和转筒的中空设置可以减少受力片与转筒的质量,使得经过介质输送管的气流可以更加顺畅的带动转筒转动,不仅如此,在引流板上设置的聚流槽可以起到凝聚气流的目的,从而来提高对受力片的冲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排气端盖,包括排气端盖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以所述排气端盖主体任意端面中心周向等距间隔分布的排气口、若干个嵌设于所述排气端盖主体任意端面上经过各排气口的介质输送管以及若干个位于各排气口处且安装于所述介质输送管底部并通过介质输送管内部的流动介质驱动转动的散热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排气端盖,包括排气端盖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以所述排气端盖主体任意端面中心周向等距间隔分布的排气口、若干个嵌设于所述排气端盖主体任意端面上经过各排气口的介质输送管以及若干个位于各排气口处且安装于所述介质输送管底部并通过介质输送管内部的流动介质驱动转动的散热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排气端盖,其特征在于:各散热模块均包括设于介质输送管底部且位于各排气口处的连接口、固定安装于连接口处的精密轴承、与所述精密轴承配合且两端分别位于介质输送管内和介质输送管外的圆柱销、固定连接于所述圆柱销两端且分别位于介质输送管内和介质输送管外的受力模块和从动模块以及若干组安装于介质输送管内且自介质流动方向分布于所述受力模块两侧的引流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排气端盖,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黄东钧付信义吴水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有道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