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船机船厢船舶靠泊与防护一体化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3150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48
升船机船厢船舶靠泊与防护一体化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多个组合型系船柱,多个第二单面挡檐系船柱;所述多个组合型系船柱,多个第二单面挡檐系船柱交替布置安装在升船机船厢两侧的主纵梁的顶面内腹板侧。每一侧主纵梁的顶面内腹板侧设有一个第三单面挡檐系船柱。所述组合型系船柱包括第一单面挡檐系船柱、安装支架,第一单面挡檐系船柱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安装在主纵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升船机船厢船舶靠泊与防护一体化装置及方法,可适应通过不同干舷高度船舶的解系缆绳需要,有效防止通过升船机船舶与船厢甲板设备设施干扰与碰撞;且可以供失控船舶紧急制动,靠泊装置安装、检修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船机船厢船舶靠泊与防护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升船机船厢靠泊与系缆
,具体涉及升船机船厢船舶靠泊与防护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船舶通过升船机时,为了方便船舶靠泊及解系缆,防止通过升船机船舶与船厢甲板设备设施形成干涉,所以需要专门的靠泊及系缆装置,确保通航安全。升船机船厢为一个大型钢结构,进出船厢船舶撞击后会变形甚至发生严重事故,因此对船舶进出升船机船厢的靠泊和解系缆绳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船舶上行或者下行过程中,船舶型号、大小、载货和空载的干舷高度不同,因此所需的系船柱和护舷高度也不同。目前船舶系缆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浮式系船柱;方法②、普通系船柱;方法③:系船环;方法④:快速拖缆钩;方法⑤:绞缆机。上述方法中,方法①由于其体积庞大,且必须布置于水体中,布置受限;方法②中系船柱高度不可变,使用范围受限;方法③、方法④、方法⑤使用与港口和码头高度不可变,检修繁琐,且影响通航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升船机船厢船舶靠泊与防护一体化装置及方法,可适应通过不同干舷高度船舶的解系缆绳需要,有效防止通过升船机船舶与船厢甲板设备设施干扰与碰撞;且可以供失控船舶紧急制动,靠泊装置安装、检修方便。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升船机船厢船舶靠泊与防护一体化装置,该装置包括多个组合型系船柱,多个第二单面挡檐系船柱;所述多个组合型系船柱,多个第二单面挡檐系船柱交替布置安装在升船机船厢两侧的主纵梁的顶面内腹板侧。每一侧主纵梁的顶面内腹板侧设有一个第三单面挡檐系船柱。所述组合型系船柱包括第一单面挡檐系船柱、安装支架,第一单面挡檐系船柱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安装在主纵梁上。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两个端柱、一个纵梁、多个横梁、多个隔板;所述纵梁固定连接多个横梁,任意两个横梁之间通过隔板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单面挡檐系船柱分别焊接在两个端柱上,多个钢质护舷均匀等间距焊接在横梁上。所述横梁上设有多个排水孔。所述端柱、纵梁与升船机船厢的主纵梁的中间支架T型加强梁安装位进行固定安装。所述第二单面挡檐系船柱固定在安装在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基座与升船机船厢的主纵梁顶面固定安装,并用围板封堵。所述第三单面挡檐系船柱固定安装在第二基座上,第二基座安装在主纵梁上,所述第二基座与升船机船厢的主纵梁的中间支架T型加强梁安装位进行固定安装,用围板封堵。所述第一单面挡檐系船柱、第二单面挡檐系船柱为25T单面挡檐系船柱;第三单面挡檐系船柱为55T单面挡檐系船柱。本专利技术升船机船厢船舶靠泊与防护一体化装置及方法,有益效果如下:1)、该专利技术可适应通过不同干舷高度船舶的解系缆绳需要,位于安装支架上的钢质护舷可以有效防止通过升船机船舶与船厢甲板设备设施干扰与碰撞,55T单面挡檐系船柱可以供失控船舶紧急带缆制动。2)、该装置在升船机船厢主纵梁顶面固定安装,可随不同干舷高度船舶通过升船机靠泊和系缆,解系缆绳方便快捷。3)、本专利技术中钢质护舷可有效防止船舶对升船机甲板设备设施的干涉与碰撞,保证升船机设备安全运行。4)、本专利技术中55T单面挡檐系船柱可供失控船舶紧急制动,保证船舶安全通过升船机。5)、本专利技术中的组合系船柱由梁结构焊接而成,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维护。6)、本专利技术中的组合系船柱、25T单面挡檐系船柱、55T单面挡檐系船柱均固定安装在升船机船厢主纵梁的中间支架T型加强梁上,保证装置力学性能良好。7)、本专利技术靠泊方法充分考虑可通过升船机船舶尺度、吃水、装载情况等,可适应所有通过升船机的船舶安全、便捷解系缆绳,提高了船舶通过升船机靠泊的可靠性。8)、本专利技术装置实现了高、低干舷船舶系缆的要求,高干舷船舶护舷的功能和失控船舶带缆制动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靠泊装置的布置示意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靠泊装置的组合系船柱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专利技术靠泊装置的组合系船柱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专利技术靠泊装置的组合系船柱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第二单面挡檐系船柱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第三单面挡檐系船柱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1)、图2(2)、图2(3)、图3、图4所示。升船机船厢船舶靠泊与防护一体化装置,该装置包括多个组合型系船柱1,多个第二单面挡檐系船柱2;所述多个组合型系船柱1,多个第二单面挡檐系船柱2交替布置安装在升船机船厢两侧的主纵梁8的顶面内腹板侧;每一侧主纵梁8的顶面内腹板侧设有一个第三单面挡檐系船柱3。该装置在升船机承船厢布置方法为:承船厢顺水流方向上、下游端布置较密,承船厢中间段布置较疏的原则,系船柱的高度采用高低搭配、交替布置安装在升船机船厢两侧的主纵梁8的顶面内腹板侧。所述组合型系船柱1包括第一单面挡檐系船柱9、安装支架4,第一单面挡檐系船柱9通过安装支架4固定安装在主纵梁8上。所述安装支架4包括两个端柱4.1、一个纵梁4.2、多个横梁4.3、多个隔板4.4;所述纵梁4.2固定连接多个横梁4.3,任意两个横梁4.3之间通过隔板4.4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单面挡檐系船柱9分别焊接在两个端柱4.1上,多个钢质护舷5均匀等间距焊接在横梁4.3上。所述横梁4.3上设有多个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可将积于横梁4.3上雨水、船舶冷却水等排至船厢,防止组合系船柱长期在水中浸泡锈蚀,以提高系船柱使用寿命。所述端柱4.1、纵梁4.2与升船机船厢的主纵梁8的中间支架T型加强梁安装位进行固定安装。所述组合系船柱1由梁结构焊接而成,结构简单。所述第二单面挡檐系船柱2固定在安装在第一基座6上,所述第一基座6与升船机船厢的主纵梁8顶面固定安装,并用围板封堵。所述第三单面挡檐系船柱3固定安装在第二基座7上,第二基座7安装在主纵梁8上,所述第二基座7与升船机船厢的主纵梁8的中间支架T型加强梁安装位进行固定安装,用围板封堵。所述第一单面挡檐系船柱9、第二单面挡檐系船柱2为25T单面挡檐系船柱;第三单面挡檐系船柱3为55T单面挡檐系船柱。实施例:所述系船拄和护舷选型、布置间距及数目根据船舶系泊安全评价方程确定,所述评价方程为:E(lx,ly,θ)=γ1(Fx,e+∑Fx,r)2+γ2(Fy,e+∑Fy,r+∑Fy,f)2+γ3(Me+∑Mr+∑Mf)2,式中:lx为船舶横荡位移,ly为船舶纵荡位移,θ为船舶艏摇转角,Fx,e、Fy,e、Me为环境载荷(风、水流、波浪)在x、y方向上的分力和船舶艏摇力矩,∑Fy,r、∑Fy,r、∑Mr为所有缆绳的合力和合力矩,∑Fy,f、∑Mf为所有护舷的合力和合力矩,γ1、γ2、γ3为x、y方向总力、总力矩的加权系数,引入加权系数后力的变化与力矩变化对船舶系泊安全评价影响程度是相当的。如图1所示,14个组合系船柱1反对称布置安装在升船机船厢两侧主纵梁顶面内腹板侧,可适应高干舷船舶靠泊与解系缆绳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升船机船厢船舶靠泊与防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多个组合型系船柱(1),多个第二单面挡檐系船柱(2);所述多个组合型系船柱(1),多个第二单面挡檐系船柱(2)交替布置安装在升船机船厢两侧的主纵梁(8)上;/n每一侧主纵梁(8)设有一个第三单面挡檐系船柱(3);/n所述组合型系船柱(1)包括第一单面挡檐系船柱(9)、安装支架(4),第一单面挡檐系船柱(9)通过安装支架(4)固定安装在主纵梁(8)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升船机船厢船舶靠泊与防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多个组合型系船柱(1),多个第二单面挡檐系船柱(2);所述多个组合型系船柱(1),多个第二单面挡檐系船柱(2)交替布置安装在升船机船厢两侧的主纵梁(8)上;
每一侧主纵梁(8)设有一个第三单面挡檐系船柱(3);
所述组合型系船柱(1)包括第一单面挡檐系船柱(9)、安装支架(4),第一单面挡檐系船柱(9)通过安装支架(4)固定安装在主纵梁(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升船机船厢船舶靠泊与防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4)包括两个端柱(4.1)、一个纵梁(4.2)、多个横梁(4.3)、多个隔板(4.4);
所述纵梁(4.2)固定连接多个横梁(4.3),任意两个横梁(4.3)之间通过隔板(4.4)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单面挡檐系船柱(9)分别连接在两个端柱(4.1)上,多个钢质护舷(5)均匀等间距连接在横梁(4.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升船机船厢船舶靠泊与防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4.3)上设有多个排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升船机船厢船舶靠泊与防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柱(4.1)、纵梁(4.2)与升船机船厢的主纵梁(8)的中间支架T型加强梁安装位进行固定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升船机船厢船舶靠泊与防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面挡檐系船柱(2)固定在安装在第一基座(6)上,所述第一基座(6)与升船机船厢的主纵梁(8)顶面固定安装,并用围板封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升船机船厢船舶靠泊与防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单面挡檐系船柱(3)固定安装在第二基座(7)上,第二基座(7)安装在主纵梁(8)上,所述第二基座(7)与升船机船厢的主纵梁(8)的中间支架T型加强梁安装位进行固定安装,用围板封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升船机船厢船舶靠泊与防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面挡檐系船柱(9)、第二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冬元郑卫力齐俊麟闫晓青李然杨靖龚国庆向化雄汤伟毕张银婷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