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骑型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支承后轮的摆臂的跨骑型车辆。
技术介绍
作为跨骑型车辆的典型例的机动二轮车具备支承后轮的摆臂。通常摆臂具有左臂部和右臂部,通过这些左臂部与右臂部夹持后轮。以往,虽然在左臂部与后轮的连结部、右臂部与后轮的连结部各自连结后悬架的一端,但是如日本专利特开2012-91689号公报的图1等所示,还已知将一根后悬架配置于车宽方向中央的构成。另外,在中国技术第205837102号的说明书中,公开了用于将后悬架配置于车宽方向中央的摆臂的构造。在中国技术第205837102号的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摆臂被设为在前端的上部枢轴连结部与悬架连结部接近。而且,枢轴连结部被设定为宽度窄。在如此构造的摆臂中,不容易得到充分的刚性。从该观点出发,想到将枢轴连结部设定为宽度较宽。在此,例如,在小型摩托式的机动二轮车中,有时在乘客用座椅的下方配设中空的壳体(座椅下箱体),将该壳体内作为货物收纳室来利用。在该情况下,在将设于摆臂的前方的上部的枢轴连结部设定为宽度较宽时,为了使壳体的底壁不与宽度较宽的枢轴连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骑型车辆(10),其具备:乘客用座椅(150),其供乘客乘坐;中空的壳体(142),其设于所述乘客用座椅(150)的下方;摆臂(100),其通过左臂部(102L)与右臂部(102R)来夹持后轮(14);以及后悬架(52),其配置于所述壳体(142)的下方,所述后悬架(52)的一端支承于所述摆臂(100)的悬架连结部(104),且另一端支承于车架(16),其中,/n所述摆臂(100)具有枢轴连结部(106),该枢轴连结部(106)设有用于将该摆臂(100)支承于所述车架(16)的枢轴(94),/n所述悬架连结部(104)位于比所述枢轴连结部(106)靠上方的位置,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骑型车辆(10),其具备:乘客用座椅(150),其供乘客乘坐;中空的壳体(142),其设于所述乘客用座椅(150)的下方;摆臂(100),其通过左臂部(102L)与右臂部(102R)来夹持后轮(14);以及后悬架(52),其配置于所述壳体(142)的下方,所述后悬架(52)的一端支承于所述摆臂(100)的悬架连结部(104),且另一端支承于车架(16),其中,
所述摆臂(100)具有枢轴连结部(106),该枢轴连结部(106)设有用于将该摆臂(100)支承于所述车架(16)的枢轴(94),
所述悬架连结部(104)位于比所述枢轴连结部(106)靠上方的位置,并且被设定为比所述枢轴连结部(106)宽度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10),其中,
在侧视该跨骑型车辆(10)时,所述枢轴连结部(106)位于比所述壳体(142)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且所述悬架连结部(104)位于比所述壳体(142)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10),其中,
所述摆臂(100)的位于车身前方侧的部分的高度比所述摆臂(100)的位于车身后方侧的部分的高度大。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超,唐樱,徐慧,森川雄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