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冠状病毒个人防护的过滤装置、防护器具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2304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冠状病毒个人防护的过滤装置、防护器具及使用方法,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瓶、设置于所述过滤瓶上的进气孔、沿气流流通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过滤瓶内的过滤铜网、过滤层以及第一多孔活性炭隔层;其中,所述进气孔、过滤铜网、过滤层以及第一多孔活性炭隔层由外到内可以依次将毫米级、微米级、纳米级别的杂质阻挡过滤。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防护器具的多次重复使用和安全清洗,具有更高的防护安全性,适应多种人群需求,显著降低回收难度和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冠状病毒个人防护的过滤装置、防护器具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
病毒防护相关
,具体是用于冠状病毒个人防护的过滤装置、防护器具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冠状病毒在系统分类上属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冠状病毒对人类的健康危害非常严重,目前已知7种可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分别是2019-nCoV、HCoV-229E、HCoV-OC43、HCoV-NL63、HCoV-HKU1、SARS-CoV(引发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和MERS-CoV(引发中东呼吸综合征)。由于2019-nCoV病毒的传染性强,而且在潜伏期也具有人传人的能力,防护措施就成为人们限制病毒传播、保护自身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根据国内医学专家的研究,正确佩戴口罩等防护工具能够有效隔绝病毒的上述传播,起到显著的防护效果。其中,医用外科口罩能够防止飞沫传播。KN95级口罩针对最易穿透颗粒物的过滤效率是95%,最易穿透颗粒物直径是0.3微米,比它大或比它小的都很容易被拦截。而冠状病毒直径普遍在0.1微米左右,冠状病毒通过飞沫传播,飞沫直径1-5微米,这两个直径KN95口罩都可以防护。实际上还有过滤效率更高的KN100,过滤效率100%但是呼吸阻力太大,大部分人都不适合用。为了抗击疫情,口罩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口罩的效果虽然明显,但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1)重复使用问题。口罩是直接接触面部的护具,一般使用3-4次后就只能废弃,而在一些有可能接触高危人群的场合,使用一次后就必须更换。而且,研究表明,口罩经过水洗之后,会破坏其中的纤维结构,导致其防护能力降低。(2)回收利用问题。外科医用口罩和N95等级别的医用口罩,主要采用的是高分子材料制作的有机布料叠层制作,从外到内起到防护颗粒、防止飞沫渗入、除湿等作用。因此,口罩使用过后,作为垃圾丢弃时,会造成环境污染。而由于口罩外表面上可能会沾染一些病毒,同时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在固体表面能够存活一定的时间,因而可能会危害清洁人员和口罩回收人员的安全。(3)口罩的防护效果与呼吸顺畅的矛盾问题。根据相关标准,口罩防护程度越高,在防护各种杂质、有害物颗粒、飞沫的同时,空气通过率也会降低。例如,FTPP100以上的口罩,虽然能够100%阻隔相关有害物,但是通气量极低,几乎无法正常呼吸。尤其是对于一些本身具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口罩可能带来的憋闷的感觉,佩戴时不舒适。(4)不是适合所有人的脸型。同一种形状的口罩,可能会不适应所有人的脸型,而使得有些人的面部与口罩不能很好的贴合,影响其防护效果。(5)口罩长期佩戴的影响。对于医护人员、边境检查、交通岗位、社区工作人员、复工服务人员、志愿者等相关工作人员,接触的人群众多而且流动性强,需要长期佩戴口罩。而从报道和网络新闻来看,长期佩戴口罩容易在脸上留下印痕甚至擦破,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隐患。另外,有些人群对接触口罩材料有皮肤过敏现象,也不适合佩戴。另外,即使不更换口罩,很多口罩在佩戴一定时间之后也会失效。例如,医用外科口罩佩戴数小时后,防护效果就会显著降低,不建议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目前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结合现有技术,从实际应用出发,提供一种用于冠状病毒个人防护的过滤装置、防护器具及使用方法,能够实现防护器具的多次重复使用和安全清洗,具有更高的防护安全性,适应多种人群需求,显著降低回收难度和环境污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冠状病毒个人防护的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瓶、设置于所述过滤瓶上的进气孔、沿气流流通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过滤瓶内的过滤铜网、过滤层以及第一多孔活性炭隔层;其中,所述进气孔、过滤铜网、过滤层以及第一多孔活性炭隔层由外到内可以依次将毫米级、微米级、纳米级别的杂质阻挡过滤。本专利技术的过滤装置通过多层的,防御能力递增,纤维间隙递减的过滤结构,结合强制性气体循环,增强过滤能力和空气通过能力,隔绝0.1微米的病毒、1-5微米的飞沫颗粒等有害物质,提升防护性能,改善呼吸舒适性。进一步,所述过滤铜网是孔径为100-300微米、厚度为50-500微米的铜网。进一步,所述的过滤层为3-5层,由外到内分别是1-2层纺粘层、1层熔喷层、以及1-2层纺粘层。进一步,所述的纺粘层是由10-20微米直径聚丙烯PP材料纤维组成的无纺布过滤层,所述的熔喷层是由0.5-10微米直径聚丙烯PP材料纤维组成的喷熔布过滤层。进一步,所述的过滤铜网、过滤层以及第一多孔活性炭隔层在过滤瓶内依次间隔布置并且可单独拆卸。本专利技术中,按照过滤层的功能性进行分体设计,实现更高效的清洁、回收,使护具实现多次重复使用,并且降低环境污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防护器具,包括面部护具、储气瓶、以及上述的过滤装置;其中,所述面部护具上设置吸气孔以及呼气孔;所述过滤瓶通过输送管连接储气瓶用于将过滤后的空气输送至储气瓶;所述储气瓶通过吸气管连接吸气孔用于将过滤完的新鲜空气输送至面部护具;所述呼气孔通过排气管将呼出的气体排出外界;吸气管、输送管以及排气管上均设置单向阀用于保证空气流动方向。进一步,所述储气瓶内设置有第二多孔活性炭隔层。进一步,所述过滤瓶内还设置有进气室、抽气风扇以及风扇电源,所述抽气风扇用于将由进气孔进入并过滤后的空气抽送至所述进气室,所述输送管连接在所述过滤瓶的进气室处。进一步,所述过滤瓶内还设置有隔断层,所述隔断层将过滤瓶分隔为独立的排气部分和过滤部分,呼气孔通过排气管连接排气部分,排气部分设置出气孔。本专利技术的防护器具,通过空气输入输出及管道设计,形成护具内的气体流通,使护具内获得足量新鲜空气,并且保持空气干燥、洁净,对各类人群适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过滤装置的使用方法,过滤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对进气孔、过滤铜网采用紫外线照射或来苏水或75%以上酒精或0.1%过氧乙酸或者1%克辽林清洗,对过滤层采用紫外线照射,对第一多孔活性炭隔层采用75%以上酒精清洗或者紫外线照射后可分别进行重复多次使用。通过合理的消毒,能够对过滤装置、防护器具进行重复性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实现高效率的防护:本专利技术公布的过滤装置、防护器具,通过进气孔、过滤铜网、过滤层、多孔活性炭隔层,组合在一起是本专利技术实现过滤能力的核心组件,能够实现非油性过滤颗粒95%-99.99%的过滤效率,显著提升使用安全性。(2)多次使用,降低使用成本,降低环境污染: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进气孔、过滤铜网、过滤层、多孔活性炭隔层,之间通过支撑垫环和螺纹垫圈进行密封连接,同时中间保留空隙,使这四部分能够间隔分布并且可单独拆卸。这四部分的组合,由外到内可以依次将毫米级、微米级、几百纳米级别的杂质阻挡过滤。并且,这种排布的另一大优点是,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冠状病毒个人防护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瓶、设置于所述过滤瓶上的进气孔、沿气流流通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过滤瓶内的过滤铜网、过滤层以及第一多孔活性炭隔层;/n其中,所述进气孔、过滤铜网、过滤层以及第一多孔活性炭隔层由外到内可以依次将毫米级、微米级、纳米级别的杂质阻挡过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冠状病毒个人防护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瓶、设置于所述过滤瓶上的进气孔、沿气流流通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过滤瓶内的过滤铜网、过滤层以及第一多孔活性炭隔层;
其中,所述进气孔、过滤铜网、过滤层以及第一多孔活性炭隔层由外到内可以依次将毫米级、微米级、纳米级别的杂质阻挡过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冠状病毒个人防护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铜网是孔径为100-300微米、厚度为50-500微米的铜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冠状病毒个人防护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层为3-5层,由外到内分别是1-2层纺粘层、1层熔喷层、以及1-2层纺粘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冠状病毒个人防护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纺粘层是由10-20微米直径聚丙烯PP材料纤维组成的无纺布过滤层,所述的熔喷层是由0.5-10微米直径聚丙烯PP材料纤维组成的喷熔布过滤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冠状病毒个人防护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铜网、过滤层以及第一多孔活性炭隔层在过滤瓶内依次间隔布置并且可单独拆卸。


6.一种防护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面部护具、储气瓶、以及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坤解国良孙中刚董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峰动立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