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深低温区的低温回路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267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深低温区低温回路热管,包括主蒸发器以及与之串联并形成回路的冷凝器;冷凝器由一紫铜板及呈盘旋状锡焊在其上的紫铜管组成;主蒸发器为内孔表面上切割有轴向槽道的不锈钢管,其内孔同轴放置由不锈钢粉末烧结成的杯状多孔结构;装在冷凝器冷凝管线上的次蒸发器,其为一黄铜管或为内孔表面上切有轴向槽道的黄铜管;装在冷凝器冷凝管线上靠近蒸汽管线一侧的气库。主、次蒸发器工作产生的驱动力是液态工质受热蒸发时产生的毛细力或压头,与重力无关,可用于微重力和零重力场合;同时利用的也是相变传热,具有好的等温性,能实现远距离、小温差传热,改善低温制冷机和被冷却器件间的集成关系,并隔离来自制冷机的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制冷与低温
,特别涉及一种空间用低温集成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用于改善低温制冷机与被冷却器件集成关系的一种结构简单的用于深低温区的低温回路热管
技术介绍
21世纪是航天技术和超导技术大发展的世纪,制冷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而深入。目前,红外探测器件以及高温超导器件的冷源主要是微型低温制冷机。当前的制冷技术所需改善的几个方面,除了包括提高制冷量、减轻重量、改善效率和低温性能、以及延长寿命外,还应发展低温集成技术把制冷机和被冷却器件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在当前和以后的系统设计和应用中,越来越明显地需要考虑到制冷机冗余和远距离的冷量传送这样一些问题。因而,应把低温应用看作一个系统,而不是器件的简单混合。低温集成技术从制冷机技术中分离出来,目的是为了增强制冷系统的能力。当前,连接制冷机和被冷却器件的常用方法是用铜棒进行热传导,其缺点是当热传输距离变长时,两端温差会受到热传导横截面积的限制。为了在同一温差下能传输更多的热量,就需要寻找其他的传热方法。众所周知,热管正是这样一种有效的传热设备,由于它利用的是相变传热的原理,所以能够在较小的温差下传输较多的热量。虽然传统热管的结构较为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深低温区的低温回路热管,包括:    一主蒸发器(1)以及通过液体管线(2)与主蒸发器(1)串联,并通过蒸汽管线(8)形成回路的一冷凝器(11);所述冷凝器(11)由一块紫铜板(4)及呈盘旋状锡焊在紫铜板(4)上的紫铜管组成;所述主蒸发器(1)为内孔表面上切割有轴向槽道的不锈钢管,其内孔中同轴放置由不锈钢粉末烧结而成的杯状多孔结构管(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在冷凝器(11)的冷凝管线上的次蒸发器(5);所述次蒸发器(5)为一黄铜管或为内孔表面上切有轴向槽道的黄铜管;    安装在冷凝器(11)的冷凝管线上靠近蒸汽管线的一侧管线上的气库(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惊涛莫青蔡京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