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邢绍广专利>正文

一种热管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229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热管散热器,包括一散热体、至少一热管、一固定件及一金属导热片,其中热管具有一受热端及一冷凝端,受热端上具有一平面,冷凝端与散热体串设连接,固定件具有一本体,在本体上开设有条沟,条沟具有通孔及形成于通孔间的压掣部,通孔是紧迫夹掣在热管的受热端处,而压掣部则是贴抵在受热端的上方,金属导热片通过导热胶粘固在受热端的平面和固定件的底面上。此结构可以达到快速导热、散热且大幅缩短制程时间及步骤而降低成本的功效。(*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管散热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热管散热器主要包括散热体、热管及导热块,散热体是由复数散热片相互堆叠组合而成,各散热片上设有穿孔,热管的一端串接在各散热片的穿孔中,而导热块上则开设有数个相互平行的槽道,槽道是供热管的另一端设置,组合时在槽道的底面涂抹低熔贴金属,再将热管设置在槽道内,并送入回焊炉予以加温热熔而结合成一热管散热器。仔细分析现在的热管散热器,不难发现其存在下列不足一、由于必须以低熔点金属施以加温热熔作业,将增加导热介质涂覆、热熔作业的制造成本及材料的使用成本;二、热管与导热块的结合须通过焊炉的加温热熔作业,这会使热管的表面变黑,需再次施以铜还原制程,以使热管回复为原来的颜色,在制程时间及步骤上无法获得缩短,以致在成本上无法有效降低,反而大幅降低其实用性及经济效益;三、热管与导热块结合均是以导热块贴附在电子发热元件的表面来进行导、散热,且导热块都以具有高导热性的铜材质所制成,如此对于导热速度的要求及散热器的整体总重量及成本的考量下,均有其功效实施上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散热器,以达到快速导热、散热且大幅缩短制程时间及步骤而降低成本的功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一散热体、至少一热管、一固定件及一金属导热片,其中热管具有一受热端及一冷凝端,受热端上具有一平面,冷凝端与散热体串设连接,固定件具有一本体,在本体上开设有条沟,条沟具有通孔及形成于通孔间的压掣部,通孔是紧迫夹掣在热管的受热端处,而压掣部则是贴抵在受热端的上方,金属导热片通过导热胶粘固在受热端的平面和固定件的底面上。所述的散热体是多数散热片相互堆叠组合而成。所述的散热片是以具有导热功能之金属或塑料材质或前述二者材质的组合的任一种所制成。所述的固定件是以具有导热功能之金属或塑料材质或前述二者材质的组合的任一种所制成。所述的固定件的本体上方延伸有多数散热鳍片。所述的热管与固定件的条沟通孔的连接方式是为紧迫配合。所述的热管散热器更包括有一风罩,风罩是盖合在散热体的二相对边且固接在固定件上。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是利用金属导热片的平面直接贴附在电子发热元件的表面来进行快速导热、散热,并以固定件紧迫夹掣连接在热管上,由此可省去加温热熔以结合的制程,及固热熔作业而使热管表面变黑的铜还原过程,以大幅缩短制程时间与步骤而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热管及固定件组合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A-A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B-B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应用于电脑中央处理器的使用状态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散热体1散热片11 穿孔12凸环13导热管2受热端21 导热管平面211冷凝端22固定构件3固定构件本体31通孔321压掣部322风罩4风扇5主机板6中央处理器61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热管散热器,主要包括一散热体1及至少一热管2及一固定件3及一金属导热片7。其中散热体1可由多数散热片11相互堆叠组合而成,散热片11以铝、铜或其他散热性良好的金属材质所制成,在片体上开设有多数穿孔12,在穿孔12周缘向上延伸形成一圆形凸环13;这样,在与相邻散热片1间相互贴抵接触时,可形成等距间隔的散热流道。再者,散热体1除可为上述的型态外,亦可为以铝材质直接挤制成型(图未示)。热管2可为“L”形、“U”形或其他各种不同的形状,本实施例是一“U”形,其内部具有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外部则形成一受热端21及一冷凝端22,在受热端21的底部加工成形一平面211,而冷凝端22串设连接在各散热片11的穿孔12中。固定件3可为铝材或其他比重轻有传热能力的材质所制成,其具有一平板状的本体31,在本体31上开设复数条沟32,各条沟32具有二通孔321及一形成在各通孔321间的压掣部322(配合图1、图4所示),通孔321用以夹掣连接在热管2的受热端21处,且受热端21与通孔32之连接方式为紧迫配合,而压掣部322则贴抵于热管2的受热端21上方。金属导热片7是通过导热胶粘固在平面211和固定件3的底面(配合图3、图4所示),此金属导热片7是用以与电子发热元件相互贴附接触。组合时,将各热管2的二冷凝端22紧迫穿入条沟32的通孔321中,使受热端21的平面211与固定件3的底面齐平,并在平面211和固定件3的底面上通过导热胶粘固一层金属导热片7,先将各散热片11相互堆叠组合成一散热体1后,再令各散热片11的穿孔12对正于热管2的冷凝端22而套接结合;由于不需经由过焊炉的加温热熔作业,及因热熔作业而使热管表面变黑的铜还原过程,以大幅缩短制程时间及步骤而降低成本。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更包括一风罩4,风罩4呈一“冂”形,用以盖合在散热体1的左、右二相对边,且可用螺丝等固接元件锁固连接在固定件3。本技术的热管散热器亦可结合一风扇,而应用于一电脑主机板6上,电脑主机板6具有一中央处理器61,将固定件3置于中央处理器61的上方,并使金属导热片7恰平贴于中央处理器61的顶面,当中央处理器61在执行高速运算而急速产生高热量时,借助金属导热片7与中央处理器61的充分接触,经金属导热片7和各热管2可快速地把此等热量导出带离,再经由各散热片11的高散热特性而将热量散逸排出,使处理器61可维持在一允许的工作温度下继续动作,不产生因过热而当机或烧毁的情形。本技术的固定件3除可为上述实施例的型态外,亦可为以塑胶直接射出成型,借以大幅降低散热器的总重量及材料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即拘限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或直接或间接运用于其它相关的
,均包含于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散热体、至少一热管、一固定件及一金属导热片;其中热管具有一受热端及一冷凝端,受热端上具有一平面,冷凝端与散热体串设连接,固定件具有一本体,在本体上开设有条沟,条沟具有通孔及形成于通孔间的压掣部,通孔是紧迫夹掣在热管的受热端处,而压掣部则是贴抵在受热端的上方,金属导热片通过导热胶粘固在受热端的平面和固定件的底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散热体是多数散热片相互堆叠组合而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散热片是以具有导热功能之金属或塑料材质或前述二者材质的组合的任一种所制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构件是以具有导热功能之金属或塑料材质或前述二者材质的组合的任一种材质所制成。5.如权利要求1或4述的一种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构件的本体上方延伸有多数散热鳍片。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热管与固定构件的条沟通孔的连接方式是为紧迫配合。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热管散热器更包括有一风罩,风罩是盖合在散热体的二相对边且固接在固定件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热管散热器,包括一散热体、至少一热管、一固定件及一金属导热片,其中热管具有一受热端及一冷凝端,受热端上具有一平面,冷凝端与散热体串设连接,固定件具有一本体,在本体上开设有条沟,条沟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散热体、至少一热管、一固定件及一金属导热片;其中热管具有一受热端及一冷凝端,受热端上具有一平面,冷凝端与散热体串设连接,固定件具有一本体,在本体上开设有条沟,条沟具有通孔及形成于通孔间的压掣部,通孔是紧迫夹掣在热管的受热端处,而压掣部则是贴抵在受热端的上方,金属导热片通过导热胶粘固在受热端的平面和固定件的底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绍广
申请(专利权)人:邢绍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