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布机的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2060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染布机的热交换装置,主要是将热交换装置巧设在染布机的壳体内部,实施上是在壳体内横设有一内网,在所述的内网一侧染液所及处,至少设有一组热交换管件,并使热交换管件的出口端以及入口端均分别自壳体一侧适当位置接出;使热流源得以自所述的热交换管件的入口端进入热交换管件内,并凭借热交换管件在壳体内与内部的染液进行热交换,再自出口端泄出,以达到节能、省染液以及良好染色品质的目的。(*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是一种使用于高温、高压的染布机上,对于布料染色专用的 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布料在染色时需要使用到染布机,但是在染布的同时,温度曲线与布速调配 须要恰到好处,温度曲线不精确则发生染色不均匀或色泽深浅不一等问题,布速 与温度曲线调配不佳则易生皱折,布速不均则染色易生色花,其中的技术学问值 得深究。目前社会上所使用的染布机,主要是指一种以高温、高压为染色条件的染布 机,这种染布机在染色时的温度调控则尤显重要,若调控得当,则生产速度佳,而且染色的色彩也均匀;本专利技术所要探讨的,也是指这一型的染布机结构,则请 参看图4所示,现有的染布机壳体60大致设成一中空的长型体, 一端略为翘起呈 L形,其内部形成一较大的浸染空间61,所述的浸染空间61的两端另连设有一 导布管68;而染布机在壳体60下方一处设集水槽63,可凭借导管64经泵65、 过滤器66后,连接升降温通道62、热交换器70后,再注入浸染空间61内。请参看图4、图5所示,热交换器70,是形成一长筒状体,在其内部中段是 被封设成一热交换空间73,又在热交换空间73处循着轴向贯设有数根通管72, 使染布机壳体60内的染液80得经由升降温通道62贯穿通管72后,再循环至升 降温通道62另一端注入浸染空间61;其中,热交换器70的外壳71内是形成一 热交换空间73,并在所述的热交换空间73的一处设入口部74,并得通以蒸汽76 进入其中,使蒸汽76对通管72内的染液80进行热交换作用,再由另一出口部 75排出,故当染液80被热交换器70加温后,即可由染布机壳体60内的喷嘴67 注入浸染空间61内,对移动的布料51进行加温以及染色的动作;而然而,由于现有的染布机的热交换装置设置未螓完善,故在使用时,具有如 下的缺点就结构而言由于现有的染布机是将热交换器设在外部,故使得整个升、降温染色的循环变得较长,这使得以多次渐进式浸染的工作的时间加长,对于染色 的效率而言是较差的,相对的管路配线也相对增加,同时也就增加管路配备、染液量、染色使用药剂的成本;另外所述的设置外部的管路以及热交换器放置在染 布机外部,不但占用较大体积、热能散失,且增加热交换时间;另一方面,也容 易被碰撞而影响工安是现有的缺点。就染色品质而言由于,现有的染布机是将热交换器设在外部,就热交换器 的加热方式,如图5所示,是以蒸汽76对通管72进行热交换,其传热的效率并 不十分理想,故能源蒸汽的花费一直居高不下;又因为现有结构中,如图4所示, 布料51由长形的浸染空间61绕导布管68而完成一个循环时温度,布料经过极大 温度变化温度差约3'C以上,使得在温控的精密度均温效果无法均匀维持,以及 调温传达的速度无法提升,则在温控无法精密时,染色出现的色花的机率即增加, 而且热冷温差太大易生皱折,又为达到整体均温效果,需要加长时间方能达到目 的,这就是现有常发生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染布机的热交换装 置,是一种内藏式的热交换装置,以期能得到省染液、节能、安全、高效率等优 点,在品质上则染色更为均匀而不起皱折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染布机的热交换装置,所述的染布机是设有一长筒型壳体,其特征在于 沿长筒型壳体的筒形的轴向隔设有一内网,在所述的内网一侧容置染液之处至少 设有一组热交换管件,所述的热交换管件在壳体内直接与内部的染液进行热交换, 热交换管件的出口端以及入口端均分别自壳体一侧接出;所述的热交换管件的入 口端可供热流源进入热交换管件内,所述的出口端可供热流源泄出。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釆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 1.由于热交换装置直接设在染布机的内部,其热能源受外在环境例如室内温 度响影的损耗较少,故能节省能源,同时另不占外部工厂的空间,也不会有现有 管路碰撞危险的情事,同时占用原是只有染液的空间,能节省染色所需用水以及 染液量,对成本而言,其经济效益较现有更为优良。2. 由于热交换装置直接设在染布机的内部,所述的热交换更接近布料的染色 位置,因此染色的温控就更为精确且容易控制染色的温度曲线,同时所述的热交 换管件整个设在染液的下半部,故加温是整体式的,因此能持续均温的状态,造 就了良好的染色环境,因此染色的品质也更好,不易起色花,且大幅降低布料起 皱折的缺点,故染色布料更为平顺而且色泽均匀,是本技术的另一优点。3. 由于本案的技术可以减少布料染色的循环的时间,故染布机可以更为 精实小巧,是本技术的又一优点。4. 由于本案的技术中,是以热流源导入热交换管件内部,而外部直接被染液吸收热量,故不但蒸汽在用量上较省,且蒸汽不易散失,而热交换的速率更 佳,故染色的时间也更快,相对而言也同时减少了用电量,达到节能的效果,在 于显示本案符合产业上的利用,为本技术的再一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3是本技术的纵剖断面结构图4是现有染布机的热交换装置结构图5是现有染布机的热交换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lO-壳体;lOO-导布管;ll-热交换空间;12-浸染空间;13-导 轮;14-集水槽;15-排放口; 16-循环管件;17-泵;18-过滤器;19-喷嘴;20-内网; 30-热交换管件;31-出口端;32-入口端;40-热流源;50-布料;51-布料;60-壳体; 61-浸染空间;62-升降温通道;63-集水槽;64-导管;65-泵;66-过滤器;67-喷嘴; 68-导布管;70-热交换器;71-外壳;72-通管;73-热交换空间;74-入口部;75-出口部;76-蒸汽;80-染液。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更进一步明了本案的内容,请配合参看附图说明,详细说 明如后请参看图l、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热交换装置,主要在染布机的长 筒形的壳体10内,沿筒状壳体10的轴向隔设有一内网20,并将染布机壳体10的底部周》彖以及内网20下方形成为一个热交换空间1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尚包含有一组热交换管件30,是放置在所述的热交换空间 11内,并使热交换管件30的出口端31以及入口端32均分别自壳体10 —侧适当 位置接设而出,并得以将热流源40本图以符号示意的自所述的入口端32进入热 交换管件30内,并由热交换管件30在热交换空间11内的染液80进行热交换作 用后,可自壳体10 —侧的出口端15泄出;所述的热流源40以蒸汽或者热煤油为 之都可。本技术应用的高温、高压染布机,是放置在壳体10的内网20上方形成 为浸染空间12;在所述的浸染空间12—侧设有导轮13能将布料50拨动,使布 料50能通过喷嘴19、导布管IOO后,在所述的浸染空间12内部不断的流动以进 行渐进式染色;其中,所述的染布机内的染液80可凭借一集水槽14释出,并经 循环管件16,以泵17抽送经一过滤器18,滤出布料的细纱屑以及杂质,再由一 喷嘴19回流至壳体10内。因此,本技术主要是将热交换装置设在染布机的内部,而且是凭借一内 网20的隔置,而在壳体10的内网20下方设热交换管件30,如图1、图3所示, 染液80在壳体10的热交换空间ll处进行热交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染布机的热交换装置,所述的染布机是设有一长筒型壳体,其特征在于:沿长筒型壳体的筒形的轴向隔设有一内网,在所述的内网一侧容置染液之处至少设有一组热交换管件,所述的热交换管件在壳体内直接与内部的染液进行热交换,热交换管件的出口端以及入口端均分别自壳体一侧接出;所述的热交换管件的入口端可供热流源进入热交换管件内,所述的出口端可供热流源泄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铭树
申请(专利权)人:圣谆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