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永安专利>正文

壳管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287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壳管式换热器,旨在提供一种体积小,制造成本低的壳管式换热器。在外壳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端盖,在外壳内部两端分别有内隔板和外隔板,在两内隔板和两外隔板上有多个相应的开孔,两内隔板相应的开孔上连接有粗换热管,两外隔板相应的开孔上连接有穿过粗换热管的细换热管,在两内隔板之间的外壳上有第一流体进口和出口,在内隔板与外隔板之间的外壳上有第二流体进口和出口,在端盖上有第三流体进口和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器能够提高单位体积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在制造同样换热量的换热器时,可以减小换热器的体积。同时换热器外壳所用材料和壁厚均可降低,降低了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壳管式换热器,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两种流 体换热的具有多换热面积的壳管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壳管式换热器广泛应用于空调、化工、生物、食品等领域,由一组细的 换热管和一个大的圆柱形壳体组成。换热管沿圓柱形壳体轴向排列,并与壳 体两端的隔板相连接。 一种流体在管内流动,另 一种流体在管外的壳内流动, 利用换热管的管壁进行换热,换热面积为壳体内部的换热管周长与所有换热 管长度之积。对于换热量较大的壳管式换热器,由于换热面积有限,往往体 积较庞大,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体积小,制造成本 低的壳管式换热器。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在外壳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端盖,其特征在于,在外 壳内部两端分别设置有内隔板和外隔板,在两内隔板和两外隔板上分别设置 有多个相应的开孔,两内隔板相应的开孔上连接有粗换热管,两外隔板相应 的开孔上连接有穿过粗换热管的细换热管,在两内隔板之间的外壳上分别设 置有第 一流体进口和出口 ,在内隔板与外隔板之间的外壳上分别设置有第二 流体进口和出口,在端盖上设置有第三流体进口和出口。第三流体进口和出口有两种设计方案第三流体进口和出口设置在同一 端盖上,在该端盖与外隔板之间设置有防止流体短路的隔板。也可以将第三 流体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在两个端盖上。本技术具有下述技术效果l.减小换热器体积本技术的换热器内增加了一条细换热管的管 路,能够提高单位体积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所以在制造同样换热量的壳管式换热器时,可以减小整体换热器的体积。2.降低制造成本由于换热器体积的减小,换热器外壳所用材料和壁厚 均可降低,从而可以降低整体换热器的制造成本。 附困说明图l为本技术壳管式换热器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2为本技术壳管式换热器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3为A-A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壳管式换热器的示意图如附图说明图1、图2和图3所示,在外壳 5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端盖10、 15,在外壳内部两端分别设置有内隔板7、 13 和外隔板2、 9,在两内隔板和两外隔板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相应的开孔,两 内隔板相应的开孔上连接有粗换热管6,两外隔板相应的开孔上连接有穿过 粗换热管6的细换热管8,在两内隔板之间的外壳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流体进 口 4和出口 12,在内隔板与外隔板之间的外壳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流体进口 3 和出口 11,在端盖上设置有第三流体进口 l和出口 16。其中,第三流体进口和出口有两种设计方案 一种方案如图l所示,第 三流体进口 1和出口 15设置在同一端盖15上,在端盖15与外隔板2之间 设置有防止流体短路的隔板14,隔板的方式决定壳管式换热器的流程数量, 根据需要可以为单程、双程和多程中的任一种。另一种方案如图2所示,将 第三流体进口 1设置在端盖15上,第三流体出口 16设置在端盖10上。本技术的换热器能够形成三条流体通道①流体经过换热器端盖上 的第三流体进口 1进入端盖内,流动的流体经过细换热管8内部,从第三流 体出口16流出;②流体经过第一流体进口 4进入换热器内部,流动的流体 经过粗换热管6外部,从第一流体出口12流出;③流体经过第二流体进口 3进入内隔板有外隔板之间,流动的流体经过粗换热管6内部、细换热管8 外部,从第二流体出口 ll流出。在这三个通道中,两种流体之间通过细换 热管的管壁以及粗换热管的管壁进行换热。换热器外隔板和换热器内隔板是现有技术,在隔板上钻有与换热管数量 相等的孔,换热管通过隔板上的孔与外界相通。第一流体进口和出口、第二流体进口和出口、第三流体进口和出口均为 与外壳内部相连的管道,管道的连接形式不受限制,可以是丝扣连接或法兰 连接或是其它连接方式。细换热管和粗换热管为换热管道,其数量不受限制,材料不受限制,可 以是金属或非金属。可以是内外光滑管,也可以是内外非光滑管。可以是圆 形管,以可以是椭圆管或其它形状的管道。外壳可以是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形式上可以是圓柱形或椭圓形或其他形状。换热器外隔板上所钻孔与细换热管的连接以及换热器内隔板上所钻孔 与粗换热管的连接形式不受限制,可以是胀管连接,也可以是焊接或粘接等 其它形式。另外,参照本技术换热器的设计原理,可以根据换热的需要,将换 热器设计成具有多个隔板,分别连接多个不同管径、内外相套的换热管,以 满足多种换热流体换热的需要,减少换热器的体积,降低制造成本。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所公开的涉及一种壳管式换热器进行了特别描述,以 上描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 范围的情况下,所有的变化和修改都在本技术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在外壳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端盖,其特征在于,在外壳内部两端分别设置有内隔板和外隔板,在两内隔板和两外隔板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相应的开孔,两内隔板相应的开孔上连接有粗换热管,两外隔板相应的开孔上连接有穿过粗换热管的细换热管,在两内隔板之间的外壳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流体进口和出口,在内隔板与外隔板之间的外壳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流体进口和出口,在端盖上设置有第三流体进口和出口。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体 进口和出口设置在同一端盖上,在该端盖与外隔板之间设置有防止流体短路的隔板。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体 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在两个端盖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壳管式换热器,旨在提供一种体积小,制造成本低的壳管式换热器。在外壳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端盖,在外壳内部两端分别有内隔板和外隔板,在两内隔板和两外隔板上有多个相应的开孔,两内隔板相应的开孔上连接有粗换热管,两外隔板相应的开孔上连接有穿过粗换热管的细换热管,在两内隔板之间的外壳上有第一流体进口和出口,在内隔板与外隔板之间的外壳上有第二流体进口和出口,在端盖上有第三流体进口和出口。本技术的换热器能够提高单位体积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在制造同样换热量的换热器时,可以减小换热器的体积。同时换热器外壳所用材料和壁厚均可降低,降低了制造成本。文档编号F28D7/10GK201062927SQ20072009625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5日专利技术者杨永安 申请人:杨永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在外壳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端盖,其特征在于,在外壳内部两端分别设置有内隔板和外隔板,在两内隔板和两外隔板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相应的开孔,两内隔板相应的开孔上连接有粗换热管,两外隔板相应的开孔上连接有穿过粗换热管的细换热管,在两内隔板之间的外壳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流体进口和出口,在内隔板与外隔板之间的外壳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流体进口和出口,在端盖上设置有第三流体进口和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安
申请(专利权)人:杨永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