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永钦专利>正文

包复流体导管的通气性热交换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873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包复流体导管的通气性热交换元件,是在管型热传导介质流路的外部,以一内外均形成有复数个交错连续贯通的孔洞的金属成型予以包覆,以增加热流与传导介质接触表面积,增进热交换效率,降低了传统盘管形结构耗费成本高的缺点。(*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复流体导管的通气性热交换元件,属一般热交换元件类。现有的热交换元件多为金属挤型、烧结及铸造成型或鳍片盘绕管结构,影响热交换效率的因素,有材料的热传导性及接触表面积的蒸发扩散性,材质占整体生产成本极重比例,材料的研究成果有限,而针对热交换元件的接触表面积加以改善,相对是经济、简便的方式,上述的金属挤型与烧结、铸造成型方式均为熔融金属注入一模具中,使之产生一固定形状的热交换元件,为加大与传导介质接触的表面积,一般多于热交换元件表面设有复数沟槽,加大元件的表面积,而沟槽增加接触面积有限,制造难度大,成本高;而鳍片盘绕管结构则是在冷热源流动的管路周侧设数个鳍片盘绕管状热交换元件,虽热交换效果较好,但各鳍片与管路间是用线形焊道焊结,热传导路径受相当大的限制,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特别是烧焊技术人员需长时间培训,烧焊设备精密,使成本提高,一般非对热交换效果要求严苛,不用这种结构,又上述结构的管路本体亦直接露于外,易污染侵蚀或污损,缩短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复流体导管的通气性热交换元件,在流通热传导介质预设管路外部,直接一体成型至少一层内外均具绵密交错贯通的通气孔洞的热交换金属层,这些热交换金属层的内外通气孔,是因多数绵密结合水溶性粒子溶解排除后留下连通空间形成,达到与管路全面接触传导高效率热交换作用,对传统线性接触低效率予以改善。本技术的目的可根据以下措施实现其热交换元件具有一管路,管路的外部是直接一体成型至少一层内外均具有绵密交错贯通通气孔洞的热交换金属层,通气孔洞使外界空气和水等热传导介质进行热交换的接触表面积加大,本技术还可按以下措施实现具有维持空气流通性可使内壁均匀的通气孔洞;变更热交换元件重量及热交换效率可改变通气孔洞内壁形状及排列密度。本技术的优点是增加了热流与传导介质接触表面积,提高了热交换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制造简化,设备费用低,热交换元件可以改变元件的重量及热交换效率,使用灵活多变。附图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图1A为内部局部详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加工作业示意图图2A为在模具中预先布管件的情形图2B为在模具中充填粒子的情况图2C为加压密实充填粒子的情况图2D为浇注熔融金属液至各粒子间隙的状态图2E为用水冲除水溶粒子后固化成型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详细说明本技术主要具有一管路3、管路3的外部一体成型包复有至少一层热交换金属层4,在金属层4的体内外,绵密交错布设有相贯通的通气孔洞5,使外界热传导介质(如空气和水等),可以全面穿通热交换金属层4的方式进行热交换,大大增加了热交换接触的表面积;其制造方式(图2)为本技术在制前预先在模具2中布设导管3,然后在模具2内密实填塞充填粒子6,充填粒子6为可耐高温、高压(可承受所压铸熔融金属温度及压力),且可溶于水的粒子(如食盐、硼砂、硫酸钠等),入模前经筛选出相似大小体积的粒子6,将粒子6压入模具内,再将熔融金属7高压灌入模具2中,使熔融金属7渗透充塞于充填粒子6之间的空隙中,待熔融金属7冷却凝固后,适度用水溶解充填粒子6而排除,如此保留导管3外部金属成型体的热交换金属层4冲洗溶解充填粒子6所留下的贯通孔道,形成绵密相贯通的内外通气孔洞5;本技术可用变化充填粒子6的大小及排列密度等方式,制成内壁均匀的通气孔洞5,以及变更孔道大小、密度,达到改变热交换元件具有不同热效率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热交换元件,较现有盘管鳍片式的热交换效率明显提高,可对管路周围产生全面性的接触传导及高接触表面积的热效率,更有制作简易、热交换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权利要求1.一种包复流体导管的通气性热交换元件,其特征在于其元件具有一管路,该管路的外部是直接一体成型至少一层内外均具有绵密交错贯通通气孔洞的热交换金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复流体导管的通气性热交换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维持空气流通性内壁均匀的通气孔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复流体导管的通气性热交换元件,其特征在于变更元件重量及热交换效率可改变通气孔洞内壁形状及排列密度。专利摘要一种包复流体导管的通气性热交换元件,是在管型热传导介质流路的外部,以一内外均形成有复数个交错连续贯通的孔洞的金属成型予以包覆,以增加热流与传导介质接触表面积,增进热交换效率,降低了传统盘管形结构耗费成本高的缺点。文档编号F28D1/04GK2297697SQ9720053公开日1998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13日专利技术者邹永钦 申请人:邹永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复流体导管的通气性热交换元件,其特征在于:其元件具有一管路,该管路的外部是直接一体成型至少一层内外均具有绵密交错贯通通气孔洞的热交换金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永钦
申请(专利权)人:邹永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