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浇注柱顶混凝土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0655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5
一种后浇注柱顶混凝土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固定在柱模板外周的框架,在所述框架一侧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平行的侧翼面,在两所述侧翼面之间设置有可上下转动的侧板,所述侧板的下端可活动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框架下端的横杆上;在所述侧翼面上设置有对所述侧板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的进料装置,进料速度快,可一次成模,不会造成浇注后喇叭口的现象发生,避免了浇注后的打凿修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浇注柱顶混凝土进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指混凝土柱浇注时的进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过程,某些特定情况下(例如:后浇构造柱、逆作法施工时地下部分的结构柱、因结构加固或改造需要在既有建筑内部增加部分结构柱等所有上部梁板已施工完成需后浇的钢筋混凝土柱),往往会出现上一层结构已施工完成,需要在下一层增加部分混凝土柱的情况。针对该类问题,传统做法一般为:进行柱模板支设时,在顶部设置一个喇叭口,混凝土自喇叭口开口部位灌入柱模板内并充满喇叭口,待柱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柱模板,并将柱顶多余混凝土凿除,此方案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柱顶混凝土打凿、修补,增加了现场湿作业工作量以及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即便如此,仍然难以保证柱顶混凝土浇筑密实,必要时还需进行柱顶灌浆或其他加强处理。随着建筑业的发展,逆作法等新兴施工技术应用越来越多,因建筑使用功能改变、自然灾害后、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建筑经结构鉴定及设计复核后需通过增加部分结构柱以达到结构加固目的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即便是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也存在大量的二次结构构造柱施工。因此,亟需寻求一种施工工序简单、柱顶混凝土密实度可以得到保障的方案,本技术提供的工具式后浇柱柱顶混凝土进料、推送装置即可完美的解决该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后浇注柱子的进料装置,其可一次性对柱子进行后续顶端浇注,不需去除多余浇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后浇注柱顶混凝土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固定在柱模板外周的框架,在所述框架一侧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平行的侧翼面,在两所述侧翼面之间设置有可上下转动的侧板,所述侧板的下端可活动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框架下端的横杆上;在所述侧翼面上设置有对所述侧板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在所述框架未安装所述侧板的其他一侧为可活动拆卸,通过可活动拆卸的一侧将所述进料装置固定在所述柱模板外侧。所述框架的每个侧面至少包括上下间隔平行设置的两横杆,可活动拆卸的一侧的横杆的两端分别可活动套设在与其相邻的两侧的横杆上,并通过螺母对其固定;在安装所述侧板的侧面上还间隔平行设置有两支柱,所述支柱与其所在侧面的横杆固定连接;所述侧翼面固定在所述支柱上。所述侧板下端所在的所述横杆为圆柱状结构,所述侧板下端为套设在所述圆柱状结构的横杆上的中空圆柱状结构。在所述侧板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定位装置,当进料结束、所述侧板封闭所述柱模板一侧后,所述定位装置可对所述侧板进行位置固定。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侧板外面上的间隔呈直线设置的至少两螺栓,及一端可穿设在所述螺栓中的呈L型结构的撬杆。在所述侧翼面靠近所述框架的一侧间隔开设有数个排气孔。本技术结构的进料装置,进料速度快,可一次成模,不会造成浇注后喇叭口的现象发生,避免了浇注后的打凿修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附图说明图1,钢筋混凝土柱模板结构示意图。图2,混凝土进料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混凝土进料装置关闭结构示意图。图4,混凝土进料装置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钢筋混凝土柱模板,参看图1,按传统施工方案进行柱钢筋绑扎及模板支设,需要注意的是,柱模板的三侧模板1为等高设置,另一侧模板2比模板1的高度低,在柱模板上部一侧形成一个缺口。三侧模板1和模板2组成方形的柱状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柱的后续浇注做好准备。进料装置,参看图2,图3,包括竖直的框架,该框架包括间隔平行竖直的两支柱31,在两支柱的上端水平固定设置有横杆32,在两支柱31的下端水平固定有圆柱状横杆33。在两支柱31的上下两端分别间隔平行设置有横杆34,横杆34与支柱31与横杆32组成的平面垂直。在横杆34的自由端上开设有螺纹。上下两组横杆34上穿设有横杆35,横杆35在横杆34上通过螺母固定。在两支柱31背对横杆34的一侧面上分别固定有平行的扇形面4,在扇形面的外侧端设置有限位装置41,该限位装置为限位边。在扇形面靠近立柱31的侧边处间隔开设有数个排气孔42。在圆柱状横杆33上套设有侧板5,该侧板5位于两扇形面之间,且位于限位装置内侧。侧板5可沿着横杆33转动,其可在限位装置与支柱31之间转动。当侧板打开后,可通过限位装置对侧板转动角度进行限定。当侧板完全打开后,侧板和扇形面形成漏斗状的进料口。在侧板5的外侧壁上开设有间隔固定有两螺栓51。支柱31、横杆35采用三角钢材质。参看图3、图4,将进料装置安装在柱模板上端的缺口位置处,然后通过螺栓将横杆35固定在横杆34上,将进料装置固定在柱模板缺口处,此时,侧板和扇形面位于柱模板上端形成的缺口处,立柱31由于采用三角钢,立柱31包裹在柱模板的缺口处的两侧棱角处,横杆33紧贴在缺口处的下端处,打开侧板,侧板、扇形面及缺口形成混凝土进料口。然后通过进料口进料浇注柱子上端。在进料结束后,将侧板从限位装置处向柱模板处推动,使进料口处的混凝土向柱模板围成的柱子处堆积,混凝土中的气体从扇形面处的排气孔向外排出,避免浇注空心现象。当侧板封闭了柱模板处的缺口后,通过L型撬杆6穿过螺栓抵紧侧板对侧板进行位置固定实现模板封闭。当需拆除时,松脱掉螺母,取下进料装置,然后拆下柱模板即可。如此结构的进料装置,进料速度快,可一次成模,不会造成浇注后喇叭口的现象发生,避免了浇注后的打凿修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浇注柱顶混凝土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固定在柱模板外周的框架,在所述框架一侧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平行的侧翼面,在两所述侧翼面之间设置有可上下转动的侧板,所述侧板的下端可活动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框架下端的横杆上;在所述侧翼面上设置有对所述侧板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浇注柱顶混凝土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固定在柱模板外周的框架,在所述框架一侧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平行的侧翼面,在两所述侧翼面之间设置有可上下转动的侧板,所述侧板的下端可活动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框架下端的横杆上;在所述侧翼面上设置有对所述侧板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注柱顶混凝土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上安装有所述侧板的相对一侧为可活动拆卸,通过可活动拆卸的一侧将所述进料装置固定在所述柱模板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浇注柱顶混凝土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每个侧面至少包括上下间隔平行设置的两横杆,可活动拆卸的一侧的横杆的两端分别可活动套设在与其相邻的两侧的横杆上,并通过螺母对其固定;在安装所述侧板的侧面上还间隔平行设置有两支柱,所述支柱与其所在侧面的横杆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承灵宋千军金学胜徐建军郑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