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密集区使用的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8339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密集区使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自密实混凝土材料准备,试验确定标准浇筑速度和标准浇筑厚度,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能有效防止了大量气泡滞留在混凝土中,提高了施工的质量,避免了混凝土出现蜂窝及麻面质量等施工质量问题,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减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密集区使用的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钢筋密集区使用的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方法。
技术介绍
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Concrete,简称SCC),又称高流态混凝土,免振捣混凝土,自流平混凝土或自填充混凝土等,指混凝土拌合物依靠自重和自身流动性,无需振捣(或稍加振捣)即可填充模板并包裹钢筋,硬化后成为性能较均匀混凝土硬化体。自密实混凝土是高性能混凝土的一个分支。自密实混凝土的突出特点是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在密集配筋和复杂模板形状条件下,无需振捣(或稍加振捣)便能均匀密实填充成型,为施工操作带来极大方便,然而在某些框架柱数量众多,框架柱和腋梁部位钢筋密集的工程案例中,振捣困难普通C37OPC混凝土骨料难以穿越钢筋间距,容易堵塞造成蜂窝及麻面质量问题。因此需要一种适合上述工程条件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专利技术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该简化形式的概念均为本领域现有技术简化,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框架柱数量众多,钢筋密集的框架柱和腋梁浇筑提供一种避免堵塞、蜂窝及麻面等质量问题的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方法。为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钢筋密集区使用的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自密实混凝土材料准备:(1)普通硅酸盐水泥,胶凝材料总量在每立方米500kg/m3或大于500kg/m3,(2)砂率为45%至50%;(3)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20mm;(4)自密实性能等级为三级,坍落流动时间为3s至20s,V漏斗通过时间为4s至25s;(5)坍落度为260mm至280mm之间;坍落度扩展度为700mm至750mm之间,两个垂直方向的扩展度差值小于2cm;(6)坍落度的高度差小于20mm;(7)目视无沁水、离析现象;S2,试验确定标准浇筑速度和标准浇筑厚度;S3,混凝土浇筑:根据试验获得的标准浇筑速度、标准浇筑厚度和浇筑方法,采用导管从边角向中心均匀地对柱子部分和加腋部分进行混凝土浇筑,初凝时间控制在至少6小时。S4,混凝土养护:通过洒水保持混凝土的湿度,将混凝土内部于外部环境温差控制在28℃以内,养护时间不能少于7天。可选地,在S2步骤中,所述试验确定标准浇筑速度和标准浇筑厚度的方法包括将导管插入混凝土下20cm至30cm的深度,浇筑时浇筑混凝土表面无有气泡产生的最大速度为浇筑标准速度,浇筑时分层厚度以气泡能顺利排出时的最大厚度为标准浇筑厚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在浇筑用的混凝土准备上充分考虑了框架柱和腋梁钢筋密集的施工条件,对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做了优化调整,提高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其次,本专利技术在正式大面积浇筑混凝土之前,通过试验确定标准浇筑速度和标准浇筑厚度,然后进行大面积浇筑,能有效防止了大量气泡滞留在混凝土中,提高了施工的质量,避免了混凝土出现蜂窝及麻面质量等施工质量问题,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减低了施工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加以应用,在没有背离专利技术总的设计思路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专利技术下述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具体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专利技术一种钢筋密集区使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自密实混凝土材料准备:(1)选用较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胶凝材料总量在每立方米500kg/m3或大于500kg/m3,(2)砂率为45%至50%;(3)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20mm;(4)自密实性能等级为三级,坍落流动时间为3s至20s,V漏斗通过时间为4s~25s;(5)坍落度为260mm至280mm之间;坍落度扩展度为700mm至750mm之间,两个垂直方向的扩展度差值小于2cm;(6)坍落度的高度差小于20mm;(7)目视无沁水、离析现象;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框架柱和腋梁的钢筋较为密集,因此,采用流动性较好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为C37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为17Mpa,抗拉强度为1.33Mpa,适合应用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承受动荷结构及特种结构等浇筑。S2,试验确定标准浇筑速度和标准浇筑厚度;在本实施例中,标准浇筑速度和标准浇筑厚度的方法包括将导管插入混凝土下20cm至30cm的深度,浇筑时浇筑混凝土表面无有气泡产生的最大速度为浇筑标准速度,浇筑时分层厚度以气泡能顺利排出时的最大厚度为标准浇筑厚度,在正式大面积浇筑混凝土之前,通过试验确定标准浇筑速度和标准浇筑厚度,然后进行大面积浇筑,能有效防止了大量气泡滞留在混凝土中,提高了施工的质量,避免了混凝土出现蜂窝及麻面质量等施工质量问题S3,混凝土浇筑:根据试验获得的标准浇筑速度、标准浇筑厚度和浇筑方法,将导管插入混凝土下20cm至30cm的深度,从边角向中心均匀地对柱子部分和加腋部分进行混凝土浇筑,初凝时间控制在6小时或6小时以上,因为框架柱和腋梁浇筑的高度较高,如混凝土自由下落,容易造成混凝土离析,使混凝土不匀质,产生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将导管插入混凝土下20cm至30cm的深度可以避免这一问题。S4,混凝土养护:通过洒水保持混凝土的湿度,将混凝土内部于外部环境温差控制在28℃以内,养护时间不能少于7天。在本实施例中,标准浇筑速度和标准浇筑厚度的方法包括将导管插入混凝土下20cm至30cm的深度,浇筑时浇筑混凝土表面无有气泡产生的最大速度为浇筑标准速度,浇筑时分层厚度以气泡能顺利排出时的最大厚度为标准浇筑厚度。除非另有定义,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全部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都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的意思。还将理解的是,除非这里明确定义,否则诸如在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这类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语境中的意思相一致的意思,而不以理想的或过于正式的含义加以解释。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情况下,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密集区使用的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自密实混凝土材料准备:/n(1)普通硅酸盐水泥,胶凝材料总量在每立方米500kg/m3或大于500kg/m3,/n(2)砂率为45%至50%;/n(3)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20mm;/n(4)自密实性能等级为三级,坍落流动时间为3s至20s,V漏斗通过时间为4s至25s;/n(5)坍落度为260mm至280mm之间;坍落度扩展度为700mm至750mm之间,两个垂直方向的扩展度差值小于2cm;/n(6)坍落度的高度差小于20mm;/n(7)目视无沁水、离析现象;/nS2,试验确定标准浇筑速度和标准浇筑厚度;/nS3,混凝土浇筑:/n根据试验获得的标准浇筑速度、标准浇筑厚度和浇筑方法,采用导管从边角向中心均匀地对柱子部分和加腋部分进行混凝土浇筑,初凝时间控制在至少6小时。/nS4,混凝土养护:/n通过洒水保持混凝土的湿度,将混凝土内部于外部环境温差控制在28℃以内,养护时间不能少于7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密集区使用的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自密实混凝土材料准备:
(1)普通硅酸盐水泥,胶凝材料总量在每立方米500kg/m3或大于500kg/m3,
(2)砂率为45%至50%;
(3)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20mm;
(4)自密实性能等级为三级,坍落流动时间为3s至20s,V漏斗通过时间为4s至25s;
(5)坍落度为260mm至280mm之间;坍落度扩展度为700mm至750mm之间,两个垂直方向的扩展度差值小于2cm;
(6)坍落度的高度差小于20mm;
(7)目视无沁水、离析现象;
S2,试验确定标准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刘兵孙毅仁唐忠杨清江
申请(专利权)人: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