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守峰专利>正文

给水换热式空气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596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给水换热式空气换热器,它由风机(4),换热排管(1),散热片(3)以及在换热排管的上下部设置的与之套封呈套管结构的给水管(2),并在其相应处设有给水阀(6)、泄水阀(11)和出水阀(5)组成,并可通过软水管(7)、(8)与主供水管(9)相通。其特点是可以充分利用比循环水、空气温度更低的自来水、工业用水等作冷却介质,不耗水,不影响供水质量,降低能耗,传热效率高,无噪音,可广泛地应用于大、中、小型制冷、空调系统的冷凝器和冷却、加热用的空气换热器。(*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冷、空调装置中的给水换热式空气换热器。已有制冷装置中风冷式冷凝器、淋激式冷凝器,热泵装置中以空气为低温热源的空气换热器,以及利用空气为动力源、工质的空气冷凝器,皆以空气为介质进行换热,其缺点是传热效率低,耗水,耗能大,噪音大,污染环境。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自来水和工业用水等作为方便冷却介质,以节约用水,降低能耗,提高换热效率,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给水换热式空气换热器。本技术是这样实施的在已有的包括换热排管、散热片和风机等几部分的空气换热器的基础上,专门设置一段给水管套封(装)在空气换热器的工质进、出口管段上,即在换热排管的上、下部设置与之套封呈套管结构的给水管,并在其相应处设有相应的给水阀、泄水阀和出水阀,再通过软管与主供水管相通,实现用部分给水换热增强或改善空气换热器。以下结合附图详细给出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换热排管,2.给水管,3.散热片,4.风机,5.出水阀,6.给水阀,7.软水管a,8.软水管b,9.主供水管,10.截止阀,11.泄水阀。如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由在换热排管的进、出端部分用专门敷设的给水管套接封装,即在换热排管的下部和上部设有与之套封呈套管结构的给水管,以及相应设置的给水阀、泄水阀和出水阀,并可由上、下两根软水管、与主供水管连通。考虑到换热效率的进一步改善,上述给水管在与换热排管下部套封后,沿换热排管表面敷设,并与其接触处点焊连接,再将上部换热排管套封;为增加散热面积,上述给水管和换热排管可做成异型管或板式结构。另外在给水管的室外部分可敷设一层保温层(图中未画出)。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不仅结构简单、可靠,安装使用方便,而且可以大大降低系统能耗,提高传热效率,而又不耗水,不影响供水质量,无噪音等环境污染,因此可广泛地应用于大、中、小型制冷、空调系统的冷凝器和冷却、加热用的空气换热器。权利要求1.一种给水换热式空气换热器,它是由风机、换热排管和与其交连的散热片构成,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在换热排管的下部和上部设有与之套封呈套管结构的给水管以及相应分别设置的给水阀、泄水阀和出水阀,并可用两根软水管、与主供水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换热排管和给水管可做成异型管或板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给水管的室外部分可敷设保温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给水管在与换热排管下部套封后可以沿换热排管的外表面的接触处点焊连接。专利摘要一种给水换热式空气换热器,它由风机(4),换热排管(1),散热片(3)以及在换热排管的上下部设置的与之套封呈套管结构的给水管(2),并在其相应处设有给水阀(6)、泄水阀(11)和出水阀(5)组成,并可通过软水管(7)、(8)与主供水管(9)相通。其特点是可以充分利用比循环水、空气温度更低的自来水、工业用水等作冷却介质,不耗水,不影响供水质量,降低能耗,传热效率高,无噪音,可广泛地应用于大、中、小型制冷、空调系统的冷凝器和冷却、加热用的空气换热器。文档编号F28D7/10GK2245758SQ9523419公开日1997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28日专利技术者郑守峰 申请人:郑守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给水换热式空气换热器,它是由风机[4]、换热排管[1]和与其交连的散热片[3]构成,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在换热排管[1]的下部和上部设有与之套封呈套管结构的给水管[2]以及相应分别设置的给水阀[6]、泄水阀[11]和出水阀[5],并可用两根软水管[7]、[8]与主供水管[9]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守峰
申请(专利权)人:郑守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