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智能设备的U形玻璃的治具座
本技术涉及智能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智能手机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智能设备的U形玻璃的治具座。
技术介绍
智能设备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日新月异,对于智能手机而言更是如此。近些年来,智能手机的屏幕已从早期的2D屏幕发展到2.5D屏幕和3D屏幕。4D屏幕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商业应用正在不断推进中。各种屏幕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在智能手机中,也可以应用在其他智能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掌上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等中。对于已知的智能设备的2.5D屏幕和3D屏幕,它们在生产制造中由2.5D玻璃和3D玻璃实现。普遍的是,对于2.5D玻璃和3D玻璃,在真空环境下直接利用仿形硅胶对玻璃进行贴合,以便对玻璃实现良好的保护。如果需要对4D玻璃进行操纵,例如对4D玻璃的内表面进行清洗,或者对4D玻璃的内表面进行贴膜,或者对4D玻璃的内表面进行局部加工,那么需要对4D玻璃进行良好的定位。否则,这些操纵在4D玻璃的狭小的空间中是十分困难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智能设备的U形玻璃的治具座,借此可以实现U形玻璃的良好的定位。按本技术,建议一种用于智能设备的U形玻璃的治具座,所述U形玻璃具有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以及将第一屏幕与第二屏幕连接的第一弧形弯曲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座具有U形的接纳部,其中,所述接纳部的U形形状具有第一边和第二边以及将第一边与第二边连接的底部,所述第一边构造成用于接纳U形玻璃的第一屏幕,所述第二边构造成用于接纳U形玻璃的第二屏幕,并且所述底部构造成用于接纳U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智能设备的U形玻璃的治具座,所述U形玻璃(1)具有第一屏幕(2)和第二屏幕(3)以及将第一屏幕与第二屏幕连接的第一弧形弯曲部(4),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座(10)具有U形的接纳部,其中,所述接纳部的U形形状具有第一边和第二边以及将第一边与第二边连接的底部,所述第一边构造成用于接纳U形玻璃的第一屏幕(2),所述第二边构造成用于接纳U形玻璃的第二屏幕(3),并且所述底部构造成用于接纳U形玻璃的第一弧形弯曲部(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智能设备的U形玻璃的治具座,所述U形玻璃(1)具有第一屏幕(2)和第二屏幕(3)以及将第一屏幕与第二屏幕连接的第一弧形弯曲部(4),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座(10)具有U形的接纳部,其中,所述接纳部的U形形状具有第一边和第二边以及将第一边与第二边连接的底部,所述第一边构造成用于接纳U形玻璃的第一屏幕(2),所述第二边构造成用于接纳U形玻璃的第二屏幕(3),并且所述底部构造成用于接纳U形玻璃的第一弧形弯曲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设备的U形玻璃的治具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比第二边具有较大长度,使得所述治具座构造成用于接纳第一屏幕比第二屏幕具有较大长度的U形玻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智能设备的U形玻璃的治具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具有弧形过渡部,所述第一屏幕(2)在其自由端部上具有第二弧形弯曲部(5),第二弧形弯曲部朝内弯曲并且比第一弧形弯曲部(4)具有较小的曲率,所述弧形过渡部构造成用于接纳所述第二弧形弯曲部(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智能设备的U形玻璃的治具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处于所述第一边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智能设备的U形玻璃的治具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纳部具有与U形玻璃的外表面一致的轮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智能设备的U形玻璃的治具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座(10)一体地构成,所述接纳部构造成用于以间隙配合的方式接纳U形玻璃,其中,U形玻璃(1)能在治具座的横向方向(Y)上从外部推入到接纳部中,并且U形玻璃(1)能在治具座的横向方向上从接纳部中移出。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智能设备的U形玻璃的治具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座(10)包括多个治具座部件,其中至少一个治具座部件是活动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智能设备的U形玻璃的治具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座(10)包括两个治具座部件(11、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智能设备的U形玻璃的治具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治具座部件的分界面(14)处于所述接纳部的U形形状的第一边或底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智能设备的U形玻璃的治具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治具座部件(11、12)之中的一个治具座部件是固定部件,并且所述两个治具座部件(11、12)之中的另一个治具座部件是活动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智能设备的U形玻璃的治具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治具座部件能相对于所述一个治具座部件平移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智能设备的U形玻璃的治具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治具座部件能相对于所述一个治具座部件在治具座的纵向方向(X)、横向方向(Y...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锡强,汤金慧,范剑峰,吴小军,董开开,
申请(专利权)人:拓米成都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