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653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1
提供能够实现耐湿性的提高的电子部件。连接电极(5)设置在布线层(3)上。导电层(6)经由连接电极(5)而与布线层(3)连接。保护膜(7)覆盖盖部(4)及导电层(6)。焊料凸起(8)通过保护膜(7)的开口(71)而与导电层(6)电连接。合金层(9)在厚度方向(D1)上形成在焊料凸起(8)与导电层(6)之间且将焊料凸起(8)与导电层(6)接合,组成和构成元素中的至少一方与焊料凸起(8)不同。连接电极(5)配置为在从厚度方向(D1)的俯视观察下不与焊料凸起(8)重叠。导电层(6)的保护膜(7)侧的表面(601)在从厚度方向(D1)的俯视观察下的连接电极(5)侧的端(602)与合金层(9)之间与保护膜(7)相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子部件
本专利技术通常涉及电子部件,更详细而言,涉及具备焊料凸起的电子部件。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电子部件,已知具备焊料凸起电极的半导体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半导体装置具备半导体元件、键合焊盘部、钝化膜、第一开口部、UBM(UnderBumpMetal,凸起下金属)、焊料凸起电极以及树脂膜。半导体元件例如由形成于半导体基板的主面的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构成。钝化膜覆盖键合焊盘部。第一开口部形成于钝化膜,使键合焊盘部的上表面露出。UBM经由第一开口部而与键合焊盘部连接。UBM由第一金属膜及第二金属膜的层叠膜构成。焊料凸起电极与第二金属膜的上表面及侧面连接。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在形成树脂膜及焊料凸起电极之前,形成了金属种子层。金属种子层选择性地形成于构成UBM的上层的第二金属膜的上表面及侧面。在焊料凸起电极的形成过程进行的回流焊处理之际,焊料图案(例如用于印刷法的焊膏、用于镀敷法的焊料层、用于球法的焊球)与形成于第二金属膜的上表面的金属种子层发生反应,并且也与形成于被树脂膜覆盖的第二金属膜的侧面的金属种子层发生反应,因此,焊料凸起电极与构成UBM的上层的第二金属膜的上表面及侧面连接。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165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具备焊料凸起电极的半导体装置(电子部件)中,例如存在如下担忧:空气中的水分通过形成于焊料凸起电极的和UBM连接的部分与树脂膜(保护膜)之间的间隙浸入内部并到达半导体元件(功能元件部),对电子部件的特性造成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耐湿性的提高的电子部件。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的电子部件具备基板、功能元件部、布线层、盖部、连接电极、导电层、保护膜、焊料凸起以及合金层。所述功能元件部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侧。所述布线层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侧,且与所述功能元件部电连接。所述盖部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侧,用于保护所述功能元件部。所述连接电极设置在所述布线层上,且沿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盖部上及所述连接电极上,经由所述连接电极而与所述布线层电连接。所述保护膜覆盖所述盖部及所述导电层,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在所述导电层的一部分的投影区域具有开口。所述焊料凸起通过所述开口而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所述合金层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形成在所述焊料凸起与所述导电层之间且将所述焊料凸起与所述导电层接合,组成和构成元素的组合中的至少一方与所述焊料凸起不同。在所述电子部件中,设置有所述布线层、所述连接电极、所述导电层、所述焊料凸起以及所述合金层的多个组。在所述保护膜上,与所述多个组对应地设置有多个所述开口。在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所述连接电极配置为在从所述厚度方向的俯视观察下至少一部分不与所述焊料凸起重叠。所述导电层的所述保护膜侧的表面在从所述厚度方向的俯视观察下的所述连接电极侧的端与所述合金层之间与所述保护膜相接。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的电子部件具备基板、功能元件部、布线层、盖部、连接电极、导电层、保护膜、焊料凸起以及合金层。所述功能元件部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侧。所述布线层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侧,且与所述功能元件部电连接。所述盖部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侧,用于保护所述功能元件部。所述连接电极设置在所述布线层上,且沿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与所述表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及所述连接电极上,经由所述连接电极而与所述布线层电连接。所述保护膜覆盖所述基板的所述背面及所述导电层,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在所述导电层的一部分的投影区域具有开口。所述焊料凸起通过所述开口而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所述合金层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形成在所述焊料凸起与所述导电层之间且将所述焊料凸起与所述导电层接合,组成和构成元素的组合中的至少一方与所述焊料凸起不同。在所述电子部件中,设置有所述布线层、所述连接电极、所述导电层、所述焊料凸起以及所述合金层的多个组。在所述保护膜上,与所述多个组对应地设置有多个所述开口。在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所述连接电极配置为在从所述厚度方向的俯视观察下至少一部分不与所述焊料凸起重叠。所述导电层的所述保护膜侧的表面在从所述厚度方向的俯视观察下的所述连接电极侧的端与所述合金层之间与所述保护膜相接。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的电子部件能够实现耐湿性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子部件的剖视图。图2是上述电子部件的俯视图。图3是对上述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4是对上述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电子部件的剖视图。图6是上述电子部件的俯视图。图7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电子部件的剖视图。图7B是图7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电子部件的剖视图。图9是对上述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电子部件的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电子部件的剖视图。图12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的电子部件的剖视图。图12B是图12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5的电子部件的剖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6的电子部件的剖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7的电子部件的剖视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8的电子部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1~8的电子部件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1~8等中参照的图1~16均是示意图,图中的各构成要素的大小、厚度各自的比未必反映出实际的尺寸比。(实施方式1)(1)电子部件的整体结构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1的电子部件100进行说明。如图1及2所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部件100具备基板1、多个(例如两个)功能元件部2、多个(例如四个)布线层3、盖部4、多个(在图示例中为四个)连接电极5、多个(在图示例中为四个)导电层6、保护膜7、多个(在图示例中为四个)焊料凸起8、以及多个(在图示例中为四个)合金层9。图1是图2的X1-X1线剖视图。在将电子部件100安装于安装基板时利用多个焊料凸起8。在安装于安装基板的情况下,多个焊料凸起8与安装基板电连接且机械连接。安装基板例如是印刷布线板、LTCC(LowTemperatureCo-firedCeramics,低温共烧陶瓷)基板等。基板1具有在其厚度方向D1上相互处于相反侧的表面(第一主面)11及背面(第二主面)12。功能元件部2设置在基板1的表面11侧。多个布线层3设置在基板1的表面11侧,与功能元件部2电连接。在实施方式1的电子部件100中,在两个功能元件部2分别电连接有两个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部件,具备:/n基板;/n功能元件部,其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侧;/n布线层,其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侧,且与所述功能元件部电连接;/n盖部,其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侧,用于保护所述功能元件部;/n连接电极,其设置在所述布线层上,且沿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延伸;/n导电层,其设置在所述盖部上及所述连接电极上,经由所述连接电极而与所述布线层电连接;/n保护膜,其覆盖所述盖部及所述导电层,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在所述导电层的一部分的投影区域具有开口;/n焊料凸起,其通过所述开口而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以及/n合金层,其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形成在所述焊料凸起与所述导电层之间且将所述焊料凸起与所述导电层接合,组成和构成元素的组合中的至少一方与所述焊料凸起不同,/n设置有所述布线层、所述连接电极、所述导电层、所述焊料凸起以及所述合金层的多个组,/n在所述保护膜上,与所述多个组对应地设置有多个所述开口,/n在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n所述连接电极配置为在从所述厚度方向的俯视观察下至少一部分不与所述焊料凸起重叠,/n所述导电层的所述保护膜侧的表面在从所述厚度方向的俯视观察下的所述连接电极侧的端与所述合金层之间与所述保护膜相接。/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06 JP 2017-2345971.一种电子部件,具备:
基板;
功能元件部,其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侧;
布线层,其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侧,且与所述功能元件部电连接;
盖部,其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侧,用于保护所述功能元件部;
连接电极,其设置在所述布线层上,且沿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延伸;
导电层,其设置在所述盖部上及所述连接电极上,经由所述连接电极而与所述布线层电连接;
保护膜,其覆盖所述盖部及所述导电层,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在所述导电层的一部分的投影区域具有开口;
焊料凸起,其通过所述开口而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以及
合金层,其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形成在所述焊料凸起与所述导电层之间且将所述焊料凸起与所述导电层接合,组成和构成元素的组合中的至少一方与所述焊料凸起不同,
设置有所述布线层、所述连接电极、所述导电层、所述焊料凸起以及所述合金层的多个组,
在所述保护膜上,与所述多个组对应地设置有多个所述开口,
在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
所述连接电极配置为在从所述厚度方向的俯视观察下至少一部分不与所述焊料凸起重叠,
所述导电层的所述保护膜侧的表面在从所述厚度方向的俯视观察下的所述连接电极侧的端与所述合金层之间与所述保护膜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在所述多个组中的与所述至少一个组不同的组中,
所述连接电极配置为在从所述厚度方向的俯视观察下全部与所述焊料凸起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在所述至少一个组中,
所述连接电极在从所述厚度方向的俯视观察下与所述焊料凸起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在所述多个组的各个组中,
所述导电层在整周范围内包围所述合金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在所述多个组的各个组中,
所述合金层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介于所述保护膜与所述导电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关于所述至少一个组,
在所述导电层中的从所述厚度方向的俯视观察下的所述连接电极侧的端与所述合金层之间,与所述保护膜重叠的部分的长度比所述合金层中的与所述保护膜重叠的部分的长度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在所述多个组的各个组中,
所述导电层包括从所述厚度方向的俯视观察下与所述保护膜重叠的Au层,
所述Au层与所述合金层相连,
所述合金层包括Au。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在所述多个组的各个组中,
所述导电层包括紧贴层,所述紧贴层介于所述Au层与所述保护膜之间,并且与所述保护膜的紧贴性比与所述Au层的紧贴性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所述保护膜包括从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及丙烯酸树脂的组中选择的一种材料,
所述紧贴层包括从Ti、Cr及NiCr的组中选择的一种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在所述多个组的各个组中,
所述导电层包括Cu。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在所述至少一个组中,
所述导电层中的所述保护膜侧的表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比所述合金层中的所述保护膜侧的表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在所述至少一个组中,
所述导电层中的所述保护膜侧的所述表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为1μm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在所述多个组的各个组中,
所述焊料凸起在从所述厚度方向的俯视观察下与所述开口的整个区域重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在所述多个组的各个组中,
所述连接电极是在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盖部的贯通电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所述功能元件部包括IDT电极,
所述基板至少在设置有所述IDT电极的区域具有压电性,
所述盖部包括:
盖层,其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基板对置,且与所述功能元件部分离;以及
框状的隔离层,其介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盖层之间,在从所述厚度方向的俯视观察下包围所述功能元件部,
在所述多个组的各个组中,
所述贯通电极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塚慎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