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及负荷模型双馈风电场经串补外送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9278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计及负荷模型双馈风电场经串补外送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计及静态和动态负荷模型的双馈风电场经串补外送的次同步振荡电磁暂态模型;2)考虑风电场并网点是否含负荷对次同步振荡的影响,将综合负荷模型作为计及负荷模型;3)根据感应发电机效应IGE的发生机理,将串补度和风速作为降低感应发电机效应的因素;4)根据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SCI的发生机理,将双馈风机转子侧变频器电流内环参数作为降低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的因素;5)同时通过线路串补度、风速、双馈风机转子侧变频器电流内环参数的控制实现系统次同步振荡进行抑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考虑综合负荷模型、抑制效果好、便于实现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计及负荷模型双馈风电场经串补外送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电并网次同步振荡
,尤其是涉及一种计及负荷模型双馈风电场经串补外送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技术介绍
近些年,风电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因其发电成本低、资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清洁、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电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显著的提高,我国已在新疆、河北、甘肃、吉林、内蒙古等地建立起七个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大规模风电外送已成为必然。由于我国的资源和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需要通过大容量、远距离的输电方式才能解决风电消纳的问题。串补交流输电技术能够有效地增加线路传输容量,提高系统稳定极限,是大规模风电外送的主要方式,但同时也可能诱发风电系统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Oscillation,SSO)问题。大规模风电机组经串补外送产生的SSO通常表现为三种形式,分别是次同步谐振(Sub-SynchronousResonance,SSR),指的是风电机组轴系与固定串补之间的相互作用;感应发电机效应(InductionGeneratorEffect,IGE),指的是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及负荷模型双馈风电场经串补外送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构建计及静态和动态负荷模型的双馈风电场经串补外送的次同步振荡电磁暂态模型;/n2)考虑风电场并网点是否含负荷对次同步振荡的影响,将综合负荷模型作为计及负荷模型;/n3)根据感应发电机效应IGE的发生机理,将串补度和风速作为降低感应发电机效应的因素;/n4)根据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SCI的发生机理,将双馈风机转子侧变频器电流内环参数作为降低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的因素;/n5)同时通过线路串补度、风速、双馈风机转子侧变频器电流内环参数的控制实现系统次同步振荡进行抑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及负荷模型双馈风电场经串补外送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构建计及静态和动态负荷模型的双馈风电场经串补外送的次同步振荡电磁暂态模型;
2)考虑风电场并网点是否含负荷对次同步振荡的影响,将综合负荷模型作为计及负荷模型;
3)根据感应发电机效应IGE的发生机理,将串补度和风速作为降低感应发电机效应的因素;
4)根据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SCI的发生机理,将双馈风机转子侧变频器电流内环参数作为降低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的因素;
5)同时通过线路串补度、风速、双馈风机转子侧变频器电流内环参数的控制实现系统次同步振荡进行抑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及负荷模型双馈风电场经串补外送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综合负荷具体为风电场并网点同时含动态负荷和静态负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计及负荷模型双馈风电场经串补外送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态负荷包括恒功率、恒电流、恒阻抗负荷,所述的动态负荷具体为含不同比例感应电动机组成的动态负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计及负荷模型双馈风电场经串补外送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选择60%感应电动机和40%恒阻抗模型构成的综合负荷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及负荷模型双馈风电场经串补外送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在双馈风电机组风速不变的条件下,次同步振荡的频率和幅值随串补度的增加而增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黎明张骞魏本刚林清明边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恒能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璞能电力科技工程分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