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6分解气体的混气系统及混气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90035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SF6分解气体的混气系统及混气方法,其中,混气系统包括包括第一气路、第二气路和混气箱,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中均设有质量流量控制器,且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的输出端均连接至混气箱的进气口,第一气路的输入端连接至装填有SF6气源的第一容器,第二气路的输入端连接至第二容器,第二气路共设有多个,且各第二气路输入端连接至不同的第二容器,混气箱包括本体、待测传感器、风扇、压力测量单元、加热单元和真空泵,混气箱的出气口连接至真空泵,待测传感器、压力测量单元、风扇和加热单元均置于本体内,本体上还设有航插,航插连接至待测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提高样品准确度等优点。提高样品准确度等优点。提高样品准确度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SF6分解气体的混气系统及混气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SF6分解气体合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SF6分解气体的混气系统及混气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气行业,需要对于SF6分解气体进行检测,此类传感器的标定需要用到标准SF6分解起的样品气体,现有技术中SF6分解气体混气操作复杂,且混合精度低,无法对多种气体进行简单准确地混气。
[0003]虽然一些现有技术,例如中国专利CN108119749A公开了一种SF6和N2混合气体充气装置及精确充气方法,其包括并联设置的SF6充气气路和N2充气气路、通过管路与SF6充气气路和N2充气气路连接的恒温加热器、通过管路与恒温加热器出气端连接的气体混合装置、通过管路与气体混合装置出气端连接的储气缓冲罐、通过管路与储气缓冲罐出气端连接的气体组分监测及反馈控制装置以及通过管路与气体组分监测及反馈控制装置连接的增压灌充装置。但是其存在以下缺陷:
[0004]1、只支持一种混合气,无法针对多种组分进行混合得到不同组分的分解气体。
[0005]2、无法直接用于测量,需要将气体转移后才可以用于测量,转移的过程会会带来更多的不可控性,导致样品的准确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SF6分解气体的混气系统及混气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一种SF6分解气体的混气系统,包括第一气路、第二气路和混气箱,所述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中均设有质量流量控制器,且所述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的输出端均连接至混气箱的进气口,所述第一气路的输入端连接至装填有SF6气源的第一容器,所述第二气路的输入端连接至第二容器,所述第二气路共设有多个,且各第二气路输入端连接至不同的第二容器,所述混气箱包括本体、待测传感器、风扇、压力测量单元、加热单元和真空泵,所述混气箱的出气口连接至真空泵,所述待测传感器、压力测量单元、风扇和加热单元均置于本体内,所述本体上还设有航插,所述航插连接至待测传感器。
[0009]所述第一容器的输出端设有第一减压阀,所述第二容器的输出端设有第二减压阀。
[0010]所述混气系统还包括进气干管,所述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的输出端均连接至进气干管的输入端,所述进气干管的输出端均连接至混气箱的进气口,且所述进气干管上设有干管电磁阀。
[0011]所述第一气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气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
[0012]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位于对应气路的质量流量控制器的输出端一侧。
[0013]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绝缘加热板和检测温度的热电偶。
[0014]所述压力测量单元为压力计。
[0015]所述真空泵和混气箱的出气口之间设有出气阀门。
[0016]所述第二气路均设有三个。
[0017]一种如上述的混气系统的混气方法,包括:
[0018]步骤S1:关闭干管电磁阀,使用真空泵将混气箱抽真空后,关闭真空泵与出气阀门,静置30min,观察压力测量单元示数是否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则执行步骤S2;
[0019]步骤S2:打开第一电磁阀,使SF6气体填满整个混气箱后,打开出气阀门,通气一分钟后关闭第一电磁阀和干管电磁阀,以及出气阀门;
[0020]步骤S3:打开真空泵和出气阀门,将混气箱内的SF6气体抽尽后,关闭真空泵和出气阀门;
[0021]步骤S4:打开风扇和绝缘加热板控制气体的温度,打开质量流量控制器,调节流速比,然后同时打开第一电磁阀、干路电磁阀和对应第二电磁阀,此时气体由不同的流速流入混气箱,混气箱内压强上升,待回复到一个大气压时同时关闭第一电磁阀、干路电磁阀和对应第二电磁阀。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可以方便地进行多种类气体的准确混气,可配不同浓度的单种气体或多种混合气体,并且混气箱可直接作为测试箱,大大提高了样品的准确度。
[0024]2)配置了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提高了配比的灵活度。
[0025]3)充气至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提高样品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1、第一气路,2、第一容器,3、第一管路,4、第一减压阀,5、质量流量控制器,6、第一电磁阀,7、第二气路,8、第二容器,9、第二管路。10、第二减压阀,11、质量流量控制器,12、第二电磁阀,13、混气箱,14、本体,15、干路电磁阀,16、真空泵,17、风扇,18、压力计,19、绝缘加热板,20、热电偶,21、航插,22、出气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2]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3]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SF6分解气体的混气系统包括,
[0034]第一气路1,其包括,
[0035]第一容器2,其容纳SF6气体,其具有连接第一管路3的第一出气口,
[0036]第一减压阀4,其连接第一管路3且位于第一出气口后方,
[0037]质量流量控制器5,其连接第一管路3且位于第一减压阀4后方,
[0038]第一电磁阀6,其连接第一管路3且位于质量流量控制器5后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F6分解气体的混气系统,包括第一气路、第二气路和混气箱(13),所述第一气路(1)和第二气路(7)中均设有质量流量控制器,且所述第一气路(1)和第二气路(7)的输出端均连接至混气箱(13)的进气口(15),所述第一气路(1)的输入端连接至装填有SF6气源的第一容器(2),所述第二气路(7)的输入端连接至第二容器(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路共设有多个,且各第二气路输入端连接至不同的第二容器(8),所述混气箱(13)包括本体(14)、待测传感器、风扇、压力测量单元、加热单元和真空泵(16),所述混气箱(13)的出气口连接至真空泵(16),所述待测传感器、压力测量单元、风扇和加热单元均置于本体(14)内,所述本体(14)上还设有航插(21),所述航插(21)连接至待测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F6分解气体的混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2)的输出端设有第一减压阀(4),所述第二容器(8)的输出端设有第二减压阀(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F6分解气体的混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系统还包括进气干管,所述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的输出端均连接至进气干管的输入端,所述进气干管的输出端均连接至混气箱(13)的进气口(15),且所述进气干管上设有干管电磁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SF6分解气体的混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6),所述第二气路(7)上设有第二电磁阀(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SF6分解气体的混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阀(6)和第二电磁阀(12)均位于对应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黎明李腾飞邓先钦李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恒能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璞能电力科技工程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