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瓶分流气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192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吸瓶分流气路结构,涉及制药机械设备领域,解决现有分流气路结构不能实现单独控制各条真空吸瓶通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真空吸瓶分流气路结构,包括星轮座,星轮座内穿设转轴,转轴的顶端连接星轮,星轮的圆周侧面均布卡甁槽、内部设置真空吸瓶通道,星轮下侧固定设置耐磨盘,星轮座外侧安装分气阀板,分气阀板上布置至少两条弧形气道,耐磨盘旋转时其底面的气孔分别顺次与分气阀板顶面的各条弧形气道叠合形成通道或错位形成断路,每条弧形气道最多同时与一个气孔相互叠合。每条弧形气道同时仅与星轮的一个卡甁槽连通,实现了对每个卡甁槽的单独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瓶体,例如安瓿瓶,检测后的分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吸瓶分流气路结构
本技术涉及制药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将自动灯检机检测后的瓶体,例如安瓿瓶,根据检测结果分别送入不合格瓶轨道和合格瓶轨道中的分流气路结构。
技术介绍
自动灯检机在对安瓿瓶检测完毕后,需要根据检测结果将安瓿瓶分类并分别送入不同的收集盒。公布号为CN103721957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灯检机的真空吸盘式安瓿瓶分流机构,包括与灯检机转盘相接的出瓶拨轮,以及剔瓶拨轮和合格瓶拨轮。出瓶拨轮、剔瓶拨轮与合格瓶拨轮的下侧分别设有与外部真空源连通的真空分配机构。其中,出瓶拨轮转动固定在轴套上端,出瓶拨轮内部径向开设有与凹槽一一对应的多个真空吸瓶通道,真空吸瓶通道径向外端与凹槽连通,内端竖直向下贯穿出瓶拨轮的下端面。轴套上端部外侧固定有一个真空摩擦盘,真空摩擦盘的上端面开设有一个进瓶阀门和两个出瓶阀门,进瓶阀门与出瓶阀门分别连通真空摩擦盘的侧面并与外部真空源连通。进瓶阀门位于真空摩擦盘在灯检机转盘一侧,出瓶阀门分别与剔瓶拨轮对应设置。真空摩擦盘上端面压紧在出瓶拨轮的下端面,出瓶拨轮转动过程中,真空摩擦盘固定,进瓶阀门、出瓶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真空吸瓶分流气路结构,包括星轮座(1),星轮座(1)内部穿设转轴(2),星轮座(1)和转轴(2)之间设置轴承(3),转轴(2)的顶端连接星轮(4),星轮(4)的圆周侧面均布多个用于承载安瓿瓶的凹槽(5),星轮(4)内部径向开设与凹槽(5)一一对应的多条真空吸瓶通道(6),真空吸瓶通道(6)径向外端与凹槽(5)连通、内端向下贯穿星轮(4)的底面;其特征在于:/n星轮(4)的下侧固定设置耐磨盘(7),耐磨盘(7)内部设置贯穿顶面和底面的气孔,星轮(4)内部的真空吸瓶通道(6)与耐磨盘(7)顶面的气孔一一对应;星轮座(1)上端的外围设置支撑台(8),支撑台(8)上设置分气阀板(9),分气阀板(9...

【技术特征摘要】
1.真空吸瓶分流气路结构,包括星轮座(1),星轮座(1)内部穿设转轴(2),星轮座(1)和转轴(2)之间设置轴承(3),转轴(2)的顶端连接星轮(4),星轮(4)的圆周侧面均布多个用于承载安瓿瓶的凹槽(5),星轮(4)内部径向开设与凹槽(5)一一对应的多条真空吸瓶通道(6),真空吸瓶通道(6)径向外端与凹槽(5)连通、内端向下贯穿星轮(4)的底面;其特征在于:
星轮(4)的下侧固定设置耐磨盘(7),耐磨盘(7)内部设置贯穿顶面和底面的气孔,星轮(4)内部的真空吸瓶通道(6)与耐磨盘(7)顶面的气孔一一对应;星轮座(1)上端的外围设置支撑台(8),支撑台(8)上设置分气阀板(9),分气阀板(9)上布置至少两条相互独立的弧形气道(10),分气阀板(9)的顶面与耐磨盘(7)的底面接触;
耐磨盘(7)底面的气孔分组布置,每组气孔的个数与弧形气道(10)的条数一致,同组的各个气孔与耐磨盘(7)圆心的距离与各条弧形气道(10)的半径一致,耐磨盘(7)旋转时其底面的气孔分别顺次与各条弧形气道(10)叠合形成通道或错位形成断路,并且每条弧形气道(10)最多同时与一个气孔相互叠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瓶分流气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分气阀板(9)上各条弧形气道(10)的圆心重合且角度α相等,耐磨盘(7)底面任意相邻两个气孔与耐磨盘(7)圆心形成的中心角β相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瓶分流气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条弧形气道(10)的起始端和终止端分别位于分气阀板(9)的同一半径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瓶分流气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耐磨盘底面的气孔设置m组,每组气孔的数量为n,其中m和n均为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飞万维根何柳王素榕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泓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