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钠合金高温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954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钾钠合金高温热管,它包括一管壳。管壳的上端有排气管,其内有导流管和工作介质,该工作介质是由钾和钠配制而成的钾钠合金熔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钾钠合金高温热管制造工艺简单,节约能源,生产成本低,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管,尤其是钾钠合金高温热管。目前,工作温度在750°K以上的高温热管,其工作介质多为钾或钠等高沸点液态金属,如中国专利(CN2153755Y)说明书公开的一种套管式高温液态金属热管装置,其热管内的工作介质为钾或钠。由于单一的钾或钠常温下为固态,生产热管时需对其进行高温加热至(550℃)熔化后才能充装,工艺比较复杂,浪费能源,生产成本高。另外,用钾或钠作为热管的工作介质,由于其纯度难以提高,还会影响热管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钾钠合金高温热管,这种热管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寿命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解决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钾钠合金高温热管包括一管壳,该管壳的上端有排气管,其内有导流管和工作介质,其特点是管壳内的工作介质是用一定比例的钾和钠配制而成的钾钠合金熔液。采用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钾钠合金常温下为液态,生产热管时不必进行高温加热即可充装,不仅简化了工艺,还可节约能源,大大降低生产成本;2、由于钾钠合金熔液在配制时,能自动析出杂质,提高热管的工作介质纯度,可使制得的热管启动速度快、使用寿命长。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钾钠合金高温热管剖视示意图;见附图,本专利技术的钾钠合金高温热管包括一管壳2,管壳的上端盖中心焊有排气管1、该排气管与管壳2内腔相通。支腿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焊接在导流管4的下端和管壳2内的底表面上,使导流管4悬置于管壳2内腔的中间。管壳2内充装有工作介质3,该工作介质为钾钠合金熔液,它是用占总重量22%的钾和78%的钠配制而成。也可以是用占总重量45%的钾和55%的钠或占总重80%的钾和20%的钠配制而成。本专利技术的钾钠合金高温热管的生产方法是(1)予先按上述配比将钾和钠置于密闭的不锈钢容器内,并对其加热至150℃~250℃,配制成常温下为液态的钾钠合金熔液作为工作介质3,待用;(2)通过酸洗、钝化,对管壳2进行清洗;(3)将管壳2置于高温除气炉中并抽真空至10-4乇,进行高温除气;(4)向管壳2内充装作为工作介质3的钾钠合金熔液,进行封装焊接。制成本专利技术的钾钠合金高温热管。权利要求1.钾钠合金高温热管,包括管壳(2),其上端有排气管(1),其内有导流管(4)和工作介质(3),其特征在于工作介质是由钾和钠配制而成的钾钠合金熔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热管,其特征在于作为工作介质(3)的钾钠合金熔液是由占总重量22~80%的钾和20~78%的钠配制而成。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钾钠合金高温热管,它包括一管壳。管壳的上端有排气管,其内有导流管和工作介质,该工作介质是由钾和钠配制而成的钾钠合金熔液。本专利技术的钾钠合金高温热管制造工艺简单,节约能源,生产成本低,使用寿命长。文档编号F28D15/02GK1182869SQ9611717公开日1998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18日专利技术者张建勋, 胡志庆, 梅国忠, 庄志伟, 张树钊, 张飚 申请人:江苏新苑集团公司热管研究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钾钠合金高温热管,包括管壳(2),其上端有排气管(1),其内有导流管(4)和工作介质(3),其特征在于工作介质是由钾和钠配制而成的钾钠合金熔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勋胡志庆梅国忠庄志伟张树钊张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苑集团公司热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