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结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486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2
本申请提供一种出风结构、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上设置有导流圈,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导流圈偏心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风量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风量不同。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出风结构,能够实现不同出风口不同的风量配比,能够降低分布式送风技术所使用的风机数量,降低分布式送风空调的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进而提高分布式送风技术的市场普及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风结构、空调器
本申请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出风结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由于热空气上浮和冷空气下沉的物理特性,往往要求分布式送风空调在“制热/制冷”模式下,实现“地毯式制热/沐浴式制冷”的功能,以提高人体舒适度。当上出风口的风量大于下出风口的风量时,可以使提高人体的综合舒适感。传统的分布式送风技术主要采用的是三离心风机或双离心风机的不同组合方式来实现上下送风的送风模式,其上下风量配比是通过调整两者之间风机数量来调节。这种通过多个风机组合来实现分布式送风及调整风量配比的方式,使得产品的成本过高,导致产品的竞争力差,影响分布式送风技术的市场普及率。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出风结构、空调器,能够实现不同出风口不同的风量配比,能够降低分布式送风技术所使用的风机数量,降低分布式送风空调的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进而提高分布式送风技术的市场普及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出风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上设置有导流圈,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上设置有导流圈,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导流圈偏心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风量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风量不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上设置有导流圈,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导流圈偏心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风量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风量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蜗壳段,所述蜗壳段内设置有蜗壳腔,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蜗壳腔内,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蜗壳腔相连通,所述蜗壳段包括第一风道壁和第二风道壁,所述第一风道壁与所述第二风道壁沿所述风机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风道壁与所述第二风道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蜗壳腔内的气体流经所述第一开口后进入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蜗壳腔内的气体流经所述第二开口后进入所述第二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的中心点与所述第一风道壁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导流圈的中心点与所述第一风道壁的最小距离,所述风机在所述导流圈所在平面内的投影中靠近所述第一风道壁的一侧位于所述导流圈的范围外,以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风量大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风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的中心点与所述第二风道壁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导流圈的中心点与所述第二风道壁的最小距离,所述风机在所述导流圈所在平面内的投影中靠近所述第二风道壁的一侧位于所述导流圈的范围外,以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千千鞠翔宇冯青龙戴志炜何振健潘龙腾林金煌刘德茂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