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89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其中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换热器,壳体内部具有风道,换热器处于风道内,当风道内的气流方向为第一方向时,换热器中的冷媒流向为第二方向,当风道内的气流方向为第二方向时,换热器中的冷媒流向为第一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以使换热器在空调室内机的气流方向相反时也能与其形成逆流,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管组、第二换热管组,第二换热管组具有第一集分流部,第一换热管组与第一集分流部贯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能够充分利用入口冷媒的高流速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且能够降低冷媒在换热器内的总管程阻力,保证换热器出口冷媒的温度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本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空调器的广泛使用,人们对空调器的使用舒适性及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对空调器的风口的设计,能够使风口的功能能够与空调器的工作模式相适应,具体的例如,在制热工况下,前述的风口作为进风口,此时的气流流向为第一方向,在制冷工况下,前述的风口则作为出风口,此时的气流流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正好相反,而现有的换热器的结构对前述不同工况气流换热的效率不能得到兼顾,例如只能保证制热工况下的换热效率或者只能保证制冷工况下的换热效率,这导致空调器的换热器换热效率在不同工况下不能得到平衡,空调器整体工作性能偏低,空调器的使用舒适性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尤其适用于空调器在制冷工况下,能够充分利用入口冷媒的高流速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且能够降低冷媒在换热器内的总管程阻力,保证换热器出口冷媒的温度均匀性,进而利于提升空调器的舒适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换热器,所述壳体内部具有风道,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风道内,当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方向为第一方向时,所述换热器中的冷媒流向为第二方向,当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方向为第二方向时,所述换热器中的冷媒流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以使所述换热器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气流方向相反时也能与其形成逆流,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管组、第二换热管组,所述第二换热管组具有第一集分流部,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与所述第一集分流部贯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包括多根U型管,多根所述U型管串联形成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和/或,所述第二换热管组至少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或第二换热部中皆包括多个U型管,多根所述U型管串联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优选地,所述第二换热管组还具有第二集分流部,所述第二集分流部与所述第一集分流部分别处于所述第一换热部及第二换热部的管路流通的两端。优选地,所述第二换热管组具有第一管排、第二管排,所述第一管排与所述第二管排中之一处于气流的进风侧,另一处于气流的出风侧,且所述第一管排与所述第二管排之间串联贯通。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部的冷媒进口、冷媒出口分别一一对应地处于所述第一管排及第二管排上;和/或,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冷媒进口、冷媒出口分别一一对应地处于所述第一管排及第二管排上。优选地,所述换热器具有多个换热面,所述多个换热面分别能够对不同方向的气流形成换热。优选地,所述换热面为4个。优选地,在垂直于所述换热面的平面上,所述换热器的形状为C形或G形。优选地,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具有风道,所述风道的一端具有第一风口、第二风口,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风口处或者所述第二风口处。优选地,所述第一风口和/或所述第二风口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风口和/或第二风口分别一一对应所述换热器具有的多个换热面设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当所述换热器应用于空调器中且空调器处于制冷工况下,此时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的进口与外部空调系统的相应部件(例如节流元件、室外换热器也即冷凝器)连接,此时的气液两相冷媒将以较高的流速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中实现高效换热,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内实现高效换热后再经由所述第一集分流部实现分流并分流至所述第二换热管组中,能够有效缩短所述冷媒在所述第二换热管组中的管程,从而一方面能够确保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出口冷媒的温度一致均匀性,另一方面则能够降低第二换热管组的管路对冷媒流体的管内阻力损失,降低冷媒在所述换热器中的压降,如此可见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尤其适用于空调器为制冷工况时,能够提升所述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保证换热器出口冷媒的温度均匀性,进而利于提升空调器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原理结构示意图(气流处于第一方向时);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原理结构示意图(气流处于第二方向时);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外观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第一换热管组;2、第二换热管组;21、第一集分流部;22、第二集分流部;23、第一管排;24、第二管排;3、U型管;4、换热面;10、壳体;11、风道;12、第一风口;13、第二风口;14、换热器;15、风机。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换热器14,所述壳体10内部具有风道11,所述换热器14处于所述风道11内,当所述风道11内的气流方向为第一方向时,所述换热器14中的冷媒流向为第二方向,当所述风道11内的气流方向为第二方向时,所述换热器14中的冷媒流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以使所述换热器14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气流方向相反时也能与其形成逆流,空调器无论处于制热模式还是制冷模式下换热器中冷媒的流向皆能够与气流方向形成逆流,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及空调器的能效;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14包括第一换热管组1(图1及图2中用虚框框出)、第二换热管组2(图1及图2中用虚框框出),所述第二换热管组2具有第一集分流部21,所述第一换热管组1与所述第一集分流部21贯通连接,前述的第一集分流部21能够根据所述换热器中冷媒的流向实现对冷媒的集流作用或者分流作用,具体的,例如当其实现集流作用时可以称为集流器,当其实现分流作用时则可以称为分流器,在具体的结构上采用换热器制造领域的功能部件即可,本技术对其不做特别限定。该技术方案中,当所述换热器应用于空调器中且空调器处于制冷工况下,此时所述第一换热管组1的进口与外部空调系统的相应部件(例如节流元件、室外换热器也即冷凝器)连接,此时的气液两相冷媒将以较高的流速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组1中实现高效换热,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组1内实现高效换热后再经由所述第一集分流部21实现分流并分流至所述第二换热管组2中,如此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能够有效缩短所述冷媒在所述第二换热管组2中的管程,从而一方面能够确保所述第二换热管组2的出口冷媒的温度一致均匀性,另一方面则能够降低第二换热管组2的管路对冷媒流体的管内阻力损失(因为分流),降低冷媒在所述换热器中的压降,可见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尤其适用于空调器为制冷工况时,能够提升所述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保证换热器出口冷媒的温度均匀性,进而利于提升空调器的舒适性。具体的,所述第一换热管组1包括多根U型管3,多根所述U型管3串联形成所述第一换热管组1;和/或,所述第二换热管组2至少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或第二换热部中皆包括多个U型管3,多根所述U型管3串联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可以理解的是,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换热器(14),所述壳体(10)内部具有风道(11),所述换热器(14)处于所述风道(11)内,当所述风道(11)内的气流方向为第一方向时,所述换热器(14)中的冷媒流向为第二方向,当所述风道(11)内的气流方向为第二方向时,所述换热器(14)中的冷媒流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以使所述换热器(14)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气流方向相反时也能与其形成逆流,所述换热器(14)包括第一换热管组(1)、第二换热管组(2),所述第二换热管组(2)具有第一集分流部(21),所述第一换热管组(1)与所述第一集分流部(21)贯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换热器(14),所述壳体(10)内部具有风道(11),所述换热器(14)处于所述风道(11)内,当所述风道(11)内的气流方向为第一方向时,所述换热器(14)中的冷媒流向为第二方向,当所述风道(11)内的气流方向为第二方向时,所述换热器(14)中的冷媒流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以使所述换热器(14)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气流方向相反时也能与其形成逆流,所述换热器(14)包括第一换热管组(1)、第二换热管组(2),所述第二换热管组(2)具有第一集分流部(21),所述第一换热管组(1)与所述第一集分流部(21)贯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1)包括多根U型管(3),多根所述U型管(3)串联形成所述第一换热管组(1);和/或,所述第二换热管组(2)至少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或第二换热部中皆包括多个U型管(3),多根所述U型管(3)串联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组(2)还具有第二集分流部(22),所述第二集分流部(22)与所述第一集分流部(21)分别处于所述第一换热部及第二换热部的管路流通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组(2)具有第一管排(23)、第二管排(24),所述第一管排(23)与所述第二管排(24)中之一处于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雅颂吴俊鸿廖敏黄鑫熊绍森徐耿彬李树云陈英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