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包括弧形支撑架和弧形支撑架两端连接的一对地脚管;所述弧形支撑架上设有罩壳,罩壳两侧中心位置设有踏板组件,踏板组件包括与罩壳转动连接的踏板转轴和转轴两端均连接的踏板装置;所述弧形支撑架上设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包括微型电机和微型电机输出端连接的动力控制装置,动力控制装置连接有动力传动装置,动力传动装置与转轴相连接;所述转轴上设有阻力装置,阻力装置包括一对阻力飞轮和与阻力飞轮相配合的U型永磁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康复装置功能单一、操作繁琐,不能控制训练强度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本技术属于骨科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骨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骨科患者在手术后,需要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适量的训练对身体恢复有显著效果。但是由于患者的手术本身涉及下肢骨科,使得患者在术后的康复训练增加了难度。因此,现在的康复训练大多是由康复护理装置辅助患者完成训练。然而,目前的康复装置虽有不少,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缺陷,如:训练过程不可控制训练强度、训练过程不可控制活动范围等,这对康复训练是极其不方便的。综上所述,现有的康复护理装置所提供的康复训练较为单一,不能适应大范围康复训练强度。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综合性能强的骨科下肢康复护理装置,用于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骨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康复装置综合性能差、不可控制训练强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骨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包括弧形支撑架和弧形支撑架两端连接的一对地脚管;所述弧形支撑架上设有罩壳,罩壳两侧中心位置设有踏板组件,踏板组件包括与罩壳转动连接的踏板转轴,踏板转轴两端均连接有踏板调节装置,踏板调节装置另一端设有踏板;所述弧形支撑架上设有微型电机,微型电机输出端连接有动力控制装置,动力控制装置连接有动力传动装置,动力传动装置连接踏板转轴;所述罩壳内设有阻力装置,阻力装置包括踏板转轴上套接的一对阻力飞轮,罩壳内设有与阻力飞轮配合的U型永磁铁,U型永磁铁连接有阻力调节装置。<br>进一步地,所述踏板调节装置包括与踏板转轴垂直连接的踏板曲柄,踏板曲柄远离踏板转轴的一端连接有踏板调节杆,踏板调节杆表面设有踏板调节刻度;所述踏板调节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延伸杆,踏板曲柄和延伸杆安装踏板调节杆的端部侧面设有与踏板调节杆配合的紧固螺钉;所述延伸杆远离踏板调节杆一端垂直设有踏板支撑杆,踏板支撑杆转动连接有踏板,踏板上设有束带。进一步地,所述动力传动装置包括与微型电机输出端固接的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微型电机上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上滑动连接有从动杆,从动杆与支撑座转动连接,从动杆上还设有限位圈,限位圈位于从动齿轮和支撑座之间;所述从动杆靠近踏板转轴的一端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啮合有齿轮组,齿轮组输出端啮合有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固接于踏板转轴;所述齿轮组包括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上同轴固接第一圆柱齿轮,第一圆柱齿轮啮合有第二圆柱齿轮,第二圆柱齿轮上同轴固接第三圆柱齿轮,第三圆柱齿轮啮合有第四圆柱齿轮,第四圆柱齿轮上同轴固接有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啮合。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控制装置包括与从动杆固接的两个圆锥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分别于轴承端盖和按钮调节杆接触连接,与从动杆转动连接的按钮调节杆上套设有调节筒,按钮调节杆上还设有卡块;所述调节筒内设有与卡块配合的浅卡槽和深卡槽,调节筒内还设有连通浅卡槽和深卡槽的滑槽,滑槽上方设有与卡块配合的限位板,调节筒远离从动杆的一端设有筒盖,筒盖与卡块之间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套设于按钮调节杆,按钮调节杆上端设有调节按钮。进一步地,所述阻力装置包括一对惯性飞轮和惯性飞轮外周配合设有的铝圈;所述罩壳上设有导向筒,导向筒内设有导轨,导轨上滑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下端固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两端固接有U型永磁铁;所述导向筒上端设有螺母,螺母螺纹连接有旋钮调节杆,连接板和导向筒之间设有拉伸弹簧,拉伸弹簧两端分别固接于连接板和导向筒;所述旋钮调节杆上设置限位槽,限位槽内有指针,指针悬于阻力刻度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使用时,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调节康复装置的训练模式:被动训练和主动训练;或者被动训练模式下通过控制微型电机的转速和踏板曲杆伸缩长度达到调节训练强度的效果;或者主动训练模式下通过控制阻力调节装置达到调节训练强度的效果;同时被动训练模式下,可以通过踏板调节杆上的踏板调节刻度观察和记录训练活动范围;主动训练模式下,可以通过阻力刻度观察和记录训练活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结构的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中内部结构的轴测图;图3为本技术中踏板调节装置的轴测图;图4为本技术中动力传动装置的轴测图;图5为本技术中动力控制装置的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中阻力装置的轴测图;图7为本技术中阻力调节装置的轴测图;图中:1、地脚管,2、弧形支撑架,3、罩壳,4、踏板组件,5、阻力装置,6、踏板转轴,7、阻力飞轮,8、踏板调节装置,9、踏板支撑杆,10、踏板,11、阻力调节装置,12、连接板,13、动力控制装置,14、束带,15、踏板调节刻度,16、紧固螺钉,17、踏板曲柄,18、踏板调节杆,19、延伸杆,20、第三圆柱齿轮,21、第二圆柱齿轮,22、第一圆柱齿轮,23、主动齿轮,24、微型电机,25、从动齿轮,26、支撑座,27、从动杆,28、限位圈,29、第一锥齿轮,30、第二锥齿轮,31、第四锥齿轮,32、第三锥齿轮,33、第四圆柱齿轮,34、轴承端盖,35、圆锥滚子轴承,36、卡块,37、调节筒,38、深卡槽,39浅卡槽,40、限位块,41、限位盖,42、压缩弹簧,43、筒盖,44、按钮调节杆,45、调节按钮,46、铝圈,47、惯性飞轮,48、U型永磁铁,49、导轨,50、导向筒,51、螺母,52、限位槽,53、调节旋钮,54、旋钮调节杆,55、指针,56、阻力调节刻度,57、拉伸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骨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包括弧形支撑架2和弧形支撑架2两端连接的一对地脚管11;所述弧形支撑架2上设有罩壳3,罩壳3两侧中心位置设有踏板组件4,踏板组件4包括与罩壳3转动连接的转轴,转轴两端均连接有踏板调节装置8,踏板调节装置8另一端设有踏板;所述弧形支撑架2上设有微型电机24,微型电机24输出端连接有动力控制装置13,动力控制装置13连接有动力传动装置,动力传动装置连接踏板转轴6;所述罩壳3内设有阻力装置5,包括踏板转轴6上套接的一对阻力飞轮7,罩壳3内设有与阻力飞轮7配合的U型永磁铁48,U型永磁铁48连接有阻力调节装置11。本技术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被动训练或者主动训练模式。被动训练模式下,使用者通过动力控制装置13将微型电机24与动力传动装置连接,控制踏板调节杆18伸缩长度,调节踏板转动范围,控制微型电机24开始工作,通过动力控制装置13连接微型电机24和动力传动装置,动力传动装置带动踏板组件4开始转动;主动训练模式下,使用者控制微型电机24停止工作,并通过动力控制装置13将微型电机24与动力传动装置分离,控制踏板调节杆18伸缩长度,调节踏板转动范围;使用者通过阻力调节装置11控制U型永磁铁48和阻力飞轮7的距离,控制踏板组件4转动的阻力大小。被动训练模式和主动训练模式适用于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包括弧形支撑架(2)和弧形支撑架(2)两端连接的一对地脚管(1);所述弧形支撑架(2)上设有罩壳(3),罩壳(3)两侧中心位置设有踏板组件(4),踏板组件(4)包括与罩壳(3)转动连接的踏板转轴(6),踏板转轴(6)两端均连接有踏板调节装置(8),踏板调节装置(8)另一端设有踏板(10);所述弧形支撑架(2)上设有微型电机(24),微型电机(24)输出端连接有动力控制装置(13),动力控制装置(13)连接有动力传动装置,动力传动装置连接踏板转轴(6);所述罩壳(3)内设有阻力装置(5),阻力装置(5)包括踏板转轴(6)上套接的一对阻力飞轮(7),罩壳(3)内设有与阻力飞轮(7)配合的U型永磁铁(48),U型永磁铁(48)连接有阻力调节装置(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包括弧形支撑架(2)和弧形支撑架(2)两端连接的一对地脚管(1);所述弧形支撑架(2)上设有罩壳(3),罩壳(3)两侧中心位置设有踏板组件(4),踏板组件(4)包括与罩壳(3)转动连接的踏板转轴(6),踏板转轴(6)两端均连接有踏板调节装置(8),踏板调节装置(8)另一端设有踏板(10);所述弧形支撑架(2)上设有微型电机(24),微型电机(24)输出端连接有动力控制装置(13),动力控制装置(13)连接有动力传动装置,动力传动装置连接踏板转轴(6);所述罩壳(3)内设有阻力装置(5),阻力装置(5)包括踏板转轴(6)上套接的一对阻力飞轮(7),罩壳(3)内设有与阻力飞轮(7)配合的U型永磁铁(48),U型永磁铁(48)连接有阻力调节装置(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调节装置(8)包括与踏板转轴(6)垂直连接的踏板曲柄(17),踏板曲柄(17)远离踏板转轴(6)的一端滑动连接有踏板调节杆(18);所述踏板调节杆(18)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延伸杆(19),踏板曲柄(17)和延伸杆(19)安装踏板调节杆(18)的端部侧面设有与踏板调节杆(18)配合的紧固螺钉(1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装置包括与微型电机(24)输出端固接的主动齿轮(23),主动齿轮(23)啮合有从动齿轮(25);所述微型电机(24)上设有支撑座(26),支撑座(26)上滑动连接有从动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红梅,段雪峰,赵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