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加压力的植筋施工方法及固定装置,工作装置由固定块、凸形滑槽、限位块、凸形滑块、弹簧槽、旋转杆、限位盘、旋转扭力弹簧、弹簧夹具组成,通过连接板和紧固螺栓的配合设置可将固定块固定在梁底,通过凸形滑槽和凸形滑块的配合设置可对弹簧夹具的位置进行调整,通过弹簧槽、旋转杆和旋转扭力弹簧的配合设置联动产生动作,利用反向力压紧倒垂钢筋使钢筋顶在孔底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制作安装方便、可任意调节固定位置、并且使用便捷方便的优点,并解决了传统植筋过程的一大质量通病,使植筋工序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具有感观大方、能满足定型化周转使用的要求等优点。经试验使用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加压力的植筋施工方法及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筋施工
,具体领域为一种预加压力的植筋施工方法及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梁、柱、剪力墙构件之间增加构件或与填充墙连接的构造柱、圈梁及拉结筋传统植筋均采用定位、打眼、清孔、植筋、固化的方法。然而在植筋过程中往往由于缺少必要的施工方法及专用固定装置,植筋效果十分不理性,特别是在重要结构与结构之间(如加固改造工程关键结构节点)或特殊部位对植筋效果要求控制较为严格。下面举例说明一下:在梁底加柱植筋过程中,操作人员为图方便,在梁底部位将设计柱植筋直径为12mm钢筋打眼直径也是12mm,涂抹少量植筋胶便采用锤击钢筋至孔内,完全依靠钢筋与打孔之间的摩擦力使钢筋不至于因自重而滑脱;或将设计植筋直径为12mm钢筋按照规范打眼直径为14mm,然后进行植筋,然而梁底待植钢筋仅靠初期植筋胶(未固化)的粘结力无法固定在孔底,操作人员往往会拿绑丝进行两根一组或四根一组进行捆绑固定,这种固定方式依靠斜插钢筋卡在植筋孔内壁而不脱落。但是这种固定方式不仅会挤出孔内应有的植筋胶而影响植筋效果,后期还需要安排专人逐个对植筋孔外斜向钢筋进行校直工作(便于绑扎钢筋骨架),工作量很大,会浪费大量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加压力的植筋施工方法及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加压力的植筋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按照常规植筋做法完成定位、打眼、清孔步骤;步骤2,对梁底倒垂孔捣入植筋胶,利用电锤冲击功能将钢筋送到孔底;步骤3,在梁底相应位置安装钢筋固定装置,首先通过紧固螺栓将固定装置定位在梁底,然后调节凸形滑槽上的滑动装置至植筋相应位置,最后旋转夹具夹紧钢筋,利用旋转装置内部设有旋转弹簧及旋转限位旋转压力将钢筋反向压紧在孔底进行固化。步骤4,植筋胶固化完成,拆除固定装置,进行下段循环使用。优选的,所述植筋胶选用高触变型植筋胶。一种预加压力的植筋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对称的悬挂梁底连接组件与梁底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上贯穿开设有凸形滑槽,所述凸形滑槽的两端均设有限位块,所述凸形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凸形滑块,所述凸形滑块的一端伸出凸形滑槽,所述凸形滑块伸出凸形滑槽的端面上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内活动安装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侧壁上设有限位盘,所述旋转杆的外部套设有旋转扭力弹簧,所述旋转扭力弹簧的一端与弹簧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扭力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盘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的一端伸出弹簧槽,所述旋转杆伸出弹簧槽的一端设有弹簧夹具。优选的,所述悬挂梁底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和紧固螺栓,所述连接板与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紧固螺栓贯穿连接板与梁底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与梁底之间设有橡胶垫片,所述紧固螺栓贯穿橡胶垫片。优选的,所述弹簧夹具包括两个夹板,两个所述夹板的一端铰接,两个所述夹板之间设有夹具扭力弹簧,所述夹具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夹板固定连接,一侧的所述夹板与旋转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夹板上对称设有弧形夹槽。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与固定块一体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连接板和紧固螺栓的配合设置可将固定块固定在梁底,通过凸形滑槽和凸形滑块的配合设置可对弹簧夹具的位置进行调整,通过弹簧槽、旋转杆和旋转扭力弹簧的配合设置联动产生动作,旋转扭力弹簧跟随被动拧紧产生反向力,利用反向力压紧倒垂钢筋使钢筋顶在孔底本专利技术具有制作安装方便、可任意调节固定位置、并且使用便捷方便的优点,并解决了传统植筋过程的一大质量通病,使植筋工序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具有感观大方、能满足定型化周转使用的要求等优点。经试验使用证明,本专利技术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固定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块、2-悬挂梁底连接组件、21-连接板、22-紧固螺栓、3-梁底、4-凸形滑槽、5-限位块、6-凸形滑块、7-弹簧槽、8-旋转杆、9-限位盘、10-旋转扭力弹簧、11-弹簧夹具、111-夹板、112-夹具扭力弹簧、113-弧形夹槽、12-橡胶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预加压力的植筋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按照常规植筋做法完成定位、打眼、清孔步骤;步骤2,对梁底倒垂孔捣入植筋胶,利用电锤冲击功能将钢筋送到孔底;步骤3,在梁底相应位置安装钢筋固定装置,首先通过紧固螺栓将固定装置定位在梁底,然后调节凸形滑槽上的滑动装置至植筋相应位置,最后旋转夹具夹紧钢筋,利用旋转装置内部设有旋转弹簧及旋转限位旋转压力将钢筋反向压紧在孔底进行固化。步骤4,植筋胶固化完成,拆除固定装置,进行下段循环使用。具体而言,植筋胶选用高触变型植筋胶。一种预加压力的植筋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块1,固定块通过对称的悬挂梁底连接组件2与梁底3固定连接,固定块上贯穿开设有凸形滑槽4,凸形滑槽的两端均设有限位块5,凸形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凸形滑块6,凸形滑块可在凸形滑槽内滑动改变位置,限位块可防止凸形滑块滑出凸形滑槽,凸形滑块的一端伸出凸形滑槽,凸形滑块伸出凸形滑槽的端面上开设有弹簧槽7,弹簧槽内活动安装有旋转杆8,旋转杆可在弹簧槽内转动,旋转杆的侧壁上设有限位盘9,限位盘固定在旋转杆上,旋转杆的外部套设有旋转扭力弹簧10,旋转扭力弹簧的一端与弹簧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旋转扭力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盘固定连接,旋转扭力弹簧的弹力为旋转后的旋转杆提供恢复位置的作用力,旋转杆的一端伸出弹簧槽,旋转杆伸出弹簧槽的一端设有弹簧夹具11,弹簧夹具可将预植钢筋夹紧。具体而言,悬挂梁底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21和紧固螺栓22,连接板与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紧固螺栓贯穿连接板与梁底螺纹连接,紧固螺栓将连接板以及固定块固定在悬挂梁底部。具体而言,连接板与梁底之间设有橡胶垫片12,紧固螺栓贯穿橡胶垫片。具体而言,弹簧夹具包括两个夹板111,两个夹板的一端铰接,两个夹板之间设有夹具扭力弹簧112,夹具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夹板固定连接,一侧的夹板与旋转杆固定连接,两个夹板上对称设有弧形夹槽113,两个夹板可以铰接处为轴心打开,夹具扭力弹簧的弹力为两个夹板提供作用力将预植钢筋夹在两个弧形夹槽之间。具体而言,连接板与固定块一体成型。工作原理:一种预加压力的植筋施工方法及固定装置,特别在一些重要结构与结构之间(如加固改造工程关键结构节点)或特殊部位对植筋效果要求控制较为严格的部位使用。本固定装置由上部悬挂结构构件的连接装置与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加压力的植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按照常规植筋做法完成定位、打眼、清孔步骤;/n步骤2,对梁底倒垂孔捣入植筋胶,利用电锤冲击功能将钢筋送到孔底;/n步骤3,在梁底相应位置安装钢筋固定装置,首先通过紧固螺栓将固定装置定位在梁底,然后调节凸形滑槽上的滑动装置至植筋相应位置,最后旋转夹具夹紧钢筋,利用旋转装置内部设有旋转弹簧及旋转限位旋转压力将钢筋反向压紧在孔底进行固化;/n步骤4,植筋胶固化完成,拆除固定装置,进行下段循环使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加压力的植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照常规植筋做法完成定位、打眼、清孔步骤;
步骤2,对梁底倒垂孔捣入植筋胶,利用电锤冲击功能将钢筋送到孔底;
步骤3,在梁底相应位置安装钢筋固定装置,首先通过紧固螺栓将固定装置定位在梁底,然后调节凸形滑槽上的滑动装置至植筋相应位置,最后旋转夹具夹紧钢筋,利用旋转装置内部设有旋转弹簧及旋转限位旋转压力将钢筋反向压紧在孔底进行固化;
步骤4,植筋胶固化完成,拆除固定装置,进行下段循环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加压力的植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筋胶选用高触变型植筋胶。
3.一种预加压力的植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对称的悬挂梁底连接组件与梁底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上贯穿开设有凸形滑槽,所述凸形滑槽的两端均设有限位块,所述凸形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凸形滑块,所述凸形滑块的一端伸出凸形滑槽,所述凸形滑块伸出凸形滑槽的端面上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内活动安装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卫,陈玉久,王岭杰,张生祥,刘振东,韩春涛,宋术然,龙桂元,任杰,刘静,邓秀华,李丙涛,李宝军,王巍然,常红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