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旧楼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157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旧楼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涉及钢构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筏板基层,筏板基层上固定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一端固定于筏板基层内,筏板基层的一侧固定有新增基层,新增基层内设置有连接钢筋;支撑柱上固定有预设植筋,预设植筋与连接钢筋固定连接。针对现有技术存在支撑柱与楼板连接强度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筏板基层上重新浇筑形成新增基层,改善旧楼原有筏板基层的结构强度以及上表面的平整度;通过将预设植筋与连接钢筋固定,增强支撑柱端部与新增基层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支撑柱底端与筏板基层之间的连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旧楼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
本技术涉及钢构建筑施工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旧楼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
技术介绍
近些年,很多楼房建筑逐渐老化期,这些旧楼中,部分旧楼不便于拆除重建,此时,旧楼改造工程的项目营运而生。而楼房中承重柱支撑层与层之间的楼板,对于支撑柱的补强作业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对于支撑柱的补强方案为:在原有支撑柱周侧浇筑混凝土,形成补强层,增加原有支撑柱的半径,增加支撑柱的承重强度。上述专利虽然可以对旧楼房的支撑柱进行补强,但是补强后的支撑柱与楼板间的连接强度并不能得到补偿,采用技术中的补偿方案,改造后的支撑柱依然存在使用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支撑柱与楼板连接强度不足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旧楼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其具有增强支撑柱与楼板连接强度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旧楼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包括筏板基层,所述筏板基层上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筏板基层内,所述筏板基层的一侧固定有新增基层,所述新增基层内设置有连接钢筋;所述支撑柱上固定有预设植筋,所述预设植筋与所述连接钢筋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筏板基层上重新浇筑形成新增基层,改善旧楼原有筏板基层的结构强度以及上表面的平整度;通过将预设植筋与连接钢筋固定,增强支撑柱端部与新增基层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支撑柱底端与筏板基层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上贯穿开设有穿孔,所述预设植筋穿设于所述穿孔设置,所述预设植筋两端均固定有所述连接钢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预设植筋完全植入至支撑柱内部,进一步提高支撑柱底端与筏板基层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周侧浇筑有补强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补强层用于增强支撑柱的支撑强度。进一步的,所述穿孔内径大于所述预设植筋的半径,所述补强层填充至所述穿孔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补强层凝固后,预设植筋与支撑柱固定。进一步的,所述预设植筋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新增基层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强支撑柱底端与筏板基层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侧面设置为凹槽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支撑柱侧壁与补强层之间的面积,从而提高支撑柱与补强层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的,所述预设植筋与所述连接钢筋为相同型号的钢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制造施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竖直设置于所述筏板基层的一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筏板基层稳定地为支撑柱提供支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将预设植筋与连接钢筋固定,增强支撑柱端部与新增基层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支撑柱底端与筏板基层之间的连接强度;(2)进一步地,通过在筏板基层上重新浇筑形成新增基层,改善旧楼原有筏板基层的结构强度以及其上表面的平整度;(3)进一步地,通过在支撑柱周侧浇筑形成补强层,改善支撑柱承重强度的同时,用于将预设植筋与支撑柱固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筏板基层;2、支撑柱;3、新增基层;4、连接钢筋;5、预设植筋;6、穿孔;7、补强层;8、凹槽面;9、原基础垫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旧楼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筏板基层1,筏板基层1为钢筋混凝土块,钢筋混凝土块的下方设置有原基础垫层9,筏板基层1上竖直固定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一端固定于筏板基层1内,其中,筏板基层1和支撑柱2均为旧楼原有结构,筏板基层1上固定有新增基层3,新增基层3也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新增基层3内预埋有连接钢筋4,预设植筋5与连接钢筋4为相同型号的钢筋,支撑柱2上固定有预设植筋5,预设植筋5与连接钢筋4焊接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新增基层3,改善旧楼原有筏板基层1的结构强度以及上表面的平整度;通过将预设植筋5与连接钢筋4固定,进一步提高支撑柱2底部的支撑固定强度。支撑柱2上水平贯穿开设有穿孔6,穿孔6内穿设有预设植筋5,穿孔6内径大于预设植筋5的半径,支撑柱2周侧浇筑有补强层7,补强层7通过浇筑灌浆料,凝固而成,补强层7填充至穿孔6内,用于将预设植筋5植入至支撑柱2内。支撑柱2侧面凿设有多个凹槽,形成凹槽面8,用于增强补强层7与支撑柱2侧壁之间的连接强度。预设植筋5两端均延伸出穿孔6固定有连接钢筋4,预设植筋5的两端均延伸至新增基层3内,连接钢筋4与预设植筋5也埋设于混凝土内。综上所述:本技术使用时,通过将预设植筋5与连接钢筋4固定,增强支撑柱2端部与新增基层3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支撑柱2底端与筏板基层1之间的连接强度;通过在筏板基层1上重新浇筑形成新增基层3,改善旧楼原有筏板基层1的结构强度以及其上表面的平整度;通过在支撑柱2周侧浇筑形成补强层7,改善支撑柱2承重强度的同时,用于将预设植筋5与支撑柱2固定。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旧楼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包括筏板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筏板基层(1)上固定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筏板基层(1)内,所述筏板基层(1)的一侧固定有新增基层(3),所述新增基层(3)内设置有连接钢筋(4);/n所述支撑柱(2)上固定有预设植筋(5),所述预设植筋(5)与所述连接钢筋(4)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旧楼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包括筏板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筏板基层(1)上固定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筏板基层(1)内,所述筏板基层(1)的一侧固定有新增基层(3),所述新增基层(3)内设置有连接钢筋(4);
所述支撑柱(2)上固定有预设植筋(5),所述预设植筋(5)与所述连接钢筋(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旧楼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上贯穿开设有穿孔(6),所述预设植筋(5)穿设于所述穿孔(6)设置,所述预设植筋(5)两端均固定有所述连接钢筋(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旧楼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周侧浇筑有补强层(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星明徐方明郑伟达周双利
申请(专利权)人:国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