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缺陷混凝土剪力墙的置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441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缺陷混凝土剪力墙的置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混凝土剪力墙沿水平分成若干段,在第一段开洞并沿层高方向埋设应变传感器,对洞浇筑混凝土并采集传感器数据,然后对第二段沿墙高进行混凝土剔凿并定时采集前一段应变数据、计算累积混凝土应变,当累积混凝土应变接近预警值时立即停止剔凿,然后按照同样的方法在第二段的竖向钢筋上固定应变传感器并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采集当前的传感器数据,其余段依次类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采集缺陷混凝土剪力墙置换过程中的动态数据——混凝土应变,可以随时调整置换宽度和置换位置,避免了对混凝土剪力墙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更避免了混凝土剪力墙倒塌,确保了施工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缺陷混凝土剪力墙的置换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墙体的置换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缺陷混凝土剪力墙的置换方法,属于建筑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混凝土材料广泛应用于高层住宅建筑中。目前,国内高层住宅多采用混凝土剪力墙,受商混供应企业生产水平、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剪力墙强度严重不足的情况时有出现。缺陷混凝土置换加固方法能很好地解决实际混凝土剪力墙强度偏低的缺陷问题,但常常会发现混凝土剪力墙出现缺陷时,缺陷混凝土剪力墙位置上部结构仍在继续施工,或者主体结构已封顶,甚至已交付业主。可以说,缺陷混凝土置换加固方法是一种高难度施工方法。目前,现有的规范并未对缺陷混凝土置换加固施工的工艺给出具体的指导,也无参照规范,实际施工时常以经验为主,施工风险极高。在缺陷混凝土置换加固施工时,因剔除缺陷混凝土会造成混凝土剪力墙内力重分布,若置换位置不合理或者置换宽度过大,则会对混凝土剪力墙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甚至导致混凝土剪力墙倒塌,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施工安全、可靠的缺陷混凝土剪力墙的置换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缺陷混凝土剪力墙的置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待置换的混凝土剪力墙沿水平方向分成若干段,每段的宽度为200mm-500mm,优选的宽度为500mm;步骤2:在第一段混凝土剪力墙上开洞,优选的,开洞位置在距顶板400mm处和本层地面以上400mm处,开洞尺寸为200mm×200mm,然后在所开的洞中沿层高方向埋设混凝土应变传感器,之后对所开的洞进行混凝土浇筑,当浇筑的混凝土强度不小于原设计混凝土强度后,采集混凝土应变传感器的初始数据ε0,之后每次采集的数据记为εi,应变变化量记为Δεi=εi-εi-1,累积混凝土应变记为步骤3:对第二段混凝土剪力墙沿墙高度方向进行混凝土剔凿,在剔凿的过程中定时采集前一段混凝土剪力墙上的混凝土应变数据,并计算累积混凝土应变然后将累积混凝土应变与预警值εmax进行比较,预警值εmax的取值为原混凝土承载力的0.8倍,若累积混凝土应变接近预警值εmax,则立即停止剔凿,之后进行钢筋整理和混凝土界面清理;优选的,墙体剔凿每超过墙体高度的1/3时,采集一次混凝土应变数据;步骤4:按照第一段混凝土剪力墙的混凝土应变传感器的安装方法在第二段混凝土剪力墙的竖向钢筋上固定混凝土应变传感器,然后支设模板,并进行混凝土浇筑,待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采集当前的混凝土应变传感器的初始数据,按照步骤3的方法对第三段混凝土剪力墙沿墙高度方向进行混凝土剔凿,剔凿结束之后进行钢筋整理和混凝土界面清理;步骤5:按照第一段混凝土剪力墙的混凝土应变传感器的安装方法在第三段混凝土剪力墙的钢筋上进行混凝土应变传感器安装,然后支设模板,并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完成后采集当前的混凝土应变传感器初始数据,待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按照步骤3的方法对第四段混凝土剪力墙沿墙高度方向进行混凝土剔凿,剔凿结束之后进行钢筋整理和混凝土界面清理,其余段混凝土剪力墙依次类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缺陷混凝土剪力墙的置换方法,设计科学、合理,通过采集缺陷混凝土剪力墙置换过程中的动态数据——混凝土应变,对置换的施工顺序、置换宽度和置换位置进行指导,可以随时调整置换宽度和置换位置,避免了对混凝土剪力墙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更避免了混凝土剪力墙倒塌,确保了施工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缺陷混凝土剪力墙的分段以及混凝土应变传感器的布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缺陷混凝土剪力墙布置完混凝土应变传感器后的侧视图。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混凝土应变传感器、2-缺陷混凝土、3-剪力墙竖向钢筋、4-剪力墙水平钢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参照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缺陷混凝土剪力墙的置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待置换的混凝土剪力墙沿水平方向分成若干段,每段的宽度为200mm-500mm,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我们将待置换的混凝土剪力墙沿水平方向分成了8段,每段的宽度为500mm。步骤2:在第一段混凝土剪力墙上开洞,如果该混凝土剪力墙的两侧都可以支模,则可将洞前后打通,如果该混凝土剪力墙有一侧无法支模,例如:外墙,则可将洞前后不打通,打到能保证可以安装下混凝土应变传感器即可,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该混凝土剪力墙的两侧都可以支模,我们将洞前后打通,并将洞的位置开在了距顶板400mm处和本层地面以上400mm处,开洞尺寸为200mm×200mm,然后在所开的洞中沿层高方向各埋设一个混凝土应变传感器,之后对所开的洞进行混凝土浇筑,当浇筑的混凝土强度不小于原设计混凝土强度后,采集每个混凝土应变传感器的初始数据ε0,之后每个混凝土应变传感器每次采集的数据记为εi,应变变化量记为Δεi=εi-εi-1,累积混凝土应变记为即每个混凝土应变传感器均独立采集数据,然后对各自采集的进行前后对比。步骤3:对第二段混凝土剪力墙沿墙高度方向进行混凝土剔凿,在剔凿的过程中定时采集前一段混凝土剪力墙上的混凝土应变数据,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挡墙体剔凿每超过墙体高度的1/3时,采集一次混凝土应变数据,然后计算累积混凝土应变之后将累积混凝土应变与预警值εmax进行比较,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预警值εmax的取值为原混凝土承载力(由设计计算给出)的0.8倍,若累积混凝土应变接近预警值εmax,则立即停止剔凿,之后进行钢筋整理和混凝土界面清理。步骤4:按照第一段混凝土剪力墙的混凝土应变传感器的安装方法在第二段混凝土剪力墙的竖向钢筋上固定混凝土应变传感器,然后支设模板,并进行混凝土浇筑,待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采集当前的混凝土应变传感器的初始数据,按照步骤3的方法对第三段混凝土剪力墙沿墙高度方向进行混凝土剔凿,剔凿结束之后进行钢筋整理和混凝土界面清理。步骤5:按照第一段混凝土剪力墙的混凝土应变传感器的安装方法在第三段混凝土剪力墙的钢筋上进行混凝土应变传感器安装,然后支设模板,并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完成后采集当前的混凝土应变传感器初始数据,待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按照步骤3的方法对第四段混凝土剪力墙沿墙高度方向进行混凝土剔凿,剔凿结束之后进行钢筋整理和混凝土界面清理,其余段混凝土剪力墙依次类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缺陷混凝土剪力墙的置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将待置换的混凝土剪力墙沿水平方向分成若干段,每段的宽度为200mm-500mm;/n步骤2:在第一段混凝土剪力墙上开洞,然后在所开的洞中沿层高方向埋设混凝土应变传感器,之后对所开的洞进行混凝土浇筑,当浇筑的混凝土强度不小于原设计混凝土强度后,采集混凝土应变传感器的初始数据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缺陷混凝土剪力墙的置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待置换的混凝土剪力墙沿水平方向分成若干段,每段的宽度为200mm-500mm;
步骤2:在第一段混凝土剪力墙上开洞,然后在所开的洞中沿层高方向埋设混凝土应变传感器,之后对所开的洞进行混凝土浇筑,当浇筑的混凝土强度不小于原设计混凝土强度后,采集混凝土应变传感器的初始数据ε0,之后每次采集的数据记为εi,应变变化量记为Δεi=εi-εi-1,累积混凝土应变记为
步骤3:对第二段混凝土剪力墙沿墙高度方向进行混凝土剔凿,在剔凿的过程中定时采集前一段混凝土剪力墙上的混凝土应变数据,并计算累积混凝土应变然后将累积混凝土应变与预警值εmax进行比较,若累积混凝土应变接近预警值εmax,则立即停止剔凿,之后进行钢筋整理和混凝土界面清理;
步骤4:按照第一段混凝土剪力墙的混凝土应变传感器的安装方法在第二段混凝土剪力墙的竖向钢筋上固定混凝土应变传感器,然后支设模板,并进行混凝土浇筑,待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采集当前的混凝土应变传感器的初始数据,按照步骤3的方法对第三段混凝土剪力墙沿墙高度方向进行混凝土剔凿,剔凿结束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员作义田鹏刚张风亮边兆伟毛冬旭易术春史继创成浩刘岁强郝旭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建科建设特种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