嘌呤的发酵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233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嘌呤的发酵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海洋芽孢杆菌Bacillus sp.JIN118进行活化,得到单一菌落;(2)种子液扩大培养,得到种子液;(3)将种子液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得到发酵液;(4)对发酵液离心、萃取,进行初级分离,获得嘌呤纯品;(5)单因素试验初步优化嘌呤的发酵生产工艺;(6)正交实验确定最优的发酵生产工艺条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的发酵工艺大幅提高了嘌呤的产量,经优化后嘌呤的产量由基础发酵培养基中的4.76mg/L提高到17.88mg/L,具有发酵产率高、周期短、条件易控制等优点,解决了化学合成法合成嘌呤耗费大量有机溶剂,原料来源困难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嘌呤的发酵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发酵
,具体涉及一种嘌呤的发酵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嘌呤是一种有机合成中间体,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染料、农药、医药及香料等产品的生产,社会需求量很大。另外,许多嘌呤类似物在临床上用作抗肿瘤药物,如天然的咖啡碱对人体有兴奋、利尿的作用。因此,嘌呤化合物在生命健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生产嘌呤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由于化学合成法需要大量有机溶剂,存在原料来源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发酵法生产嘌呤还未见报道,但一般来说,发酵法生产化工原料具有周期短、控制容易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嘌呤产量、提高生产效率的发酵嘌呤的优化工艺。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嘌呤的发酵生产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海洋芽孢杆菌Bacillussp.JIN118进行活化,得到单一菌落;(2)挑取活化好的单一菌落,进行种子液扩大培养,得到种子液;(3)将种子液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嘌呤的发酵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具体步骤如下:/nS1菌种活化:将保存在-80℃冰箱中的海洋芽孢杆菌Bacillus sp.JIN118涂布于基础发酵固体培养基上,于30℃培养16-24h;/nS2种子培养:使用灭好菌的牙签挑取单菌落,接种到装有2mL基础发酵培养基的试管中,30℃、180r/min摇床振荡培养16-24h,然后以1%的接种量接种至装液量为40%的基础发酵培养基中,30℃、180r/min摇床振荡培养24h,得到种子液;/nS3发酵培养:将种子液按5%的接种量接种于含一定量氮源的基础发酵培养基中,于22-42℃、100-250r/min摇床振荡培养24-144h;发...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30 CN 20191093962951.一种嘌呤的发酵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具体步骤如下:
S1菌种活化:将保存在-80℃冰箱中的海洋芽孢杆菌Bacillussp.JIN118涂布于基础发酵固体培养基上,于30℃培养16-24h;
S2种子培养:使用灭好菌的牙签挑取单菌落,接种到装有2mL基础发酵培养基的试管中,30℃、180r/min摇床振荡培养16-24h,然后以1%的接种量接种至装液量为40%的基础发酵培养基中,30℃、180r/min摇床振荡培养24h,得到种子液;
S3发酵培养:将种子液按5%的接种量接种于含一定量氮源的基础发酵培养基中,于22-42℃、100-250r/min摇床振荡培养24-144h;发酵pH值5-10;
S4发酵液前处理:发酵液于8000r/min离心10min,即得到发酵上清液,上清液加入等体积乙酸乙酯充分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旋转蒸发浓缩,得到乙酸乙酯膏状粗提物,膏状粗提物通过中压制备色谱法进行粗分离,色谱柱填料为硅胶粉,流动相为石油醚/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甲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嘌呤的含量;
S5.嘌呤标准曲线制作:以标准品溶液浓度为横坐标,以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作图,采用外标法分别对标准品和待测物质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根据其相同保留时间对应的峰值的峰面积比例来测定待测物的含量;
S6.单因素试验初步优化嘌呤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春善刘宝全金梅姝郭斌梅陈苛蒙金黎明俞勇郑立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民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