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管以及用于利用所述扁平管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8111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扁平管(1),它包括一上壁(2)、一下壁(3)、在上壁(2)和下壁(3)相应的左侧和右侧边缘使它们互连的一左侧壁4和一右侧壁5以及多个使上壁(2)和下壁(3)互连并位于左侧壁(4)和右侧壁(5)之间的加强壁(6)。扁平管(1)在其内部具有平行的流道(7),各加强壁具有用于使相邻的流道(7)通过其相互连通的连通孔(8)。加强壁(6)是由一从上壁(2)与其一体地向下突出的向下脊部(11)与一从下壁(3)与其一体地向上突出的向上脊部(12)通过将两个脊部钎焊在一起而形成的。在形成加强壁(6)的向下脊部(11)和向上脊部(12)中,只有一个设有多个切口(13)或(14)。切口(13或14)的开口由另一不具有切口的脊部(11或12)封闭,从而形成连通孔(8)。以增强的强度钎焊形成加强壁(6)的脊部(11、12)。(*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扁平管,例如用作机动车辆空调装置的冷凝器或蒸发器中的致冷管、用作机动车辆油冷却器中的油管以及用作机动车辆散热器中的水管,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利用这种扁平管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此处所用的术语“铝”除了纯铝之外还包括铝合金。每一附图的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在此处分别称为“上”、“下”、“左”和“右”。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机动车辆空调装置中代替传统蛇管冷凝器广泛使用这样的冷凝器即如图7所示,包括一对平行设置并且相互隔开的集管50、51,由铝制成并且分别在其相对端处连接到所述两个集管50、51的平行的扁平致冷管52,分别以一定气流间隙设置在相邻的致冷管52之间并钎焊在相邻管52上的波纹状的铝制翅片53,一连接在第一集管50周向壁的上端部的入口管54,一连接在第二集管51周向壁的下端部的出口管55,一设置在第一集管50内并位于该集管中部之上的第一隔板56以及一设置在第二集管51内并位于该集管中部之下的第二隔板57,位于入口管54和第一隔板56之间的致冷管52的数量、位于第一隔板56和第二隔板57之间的致冷管52的数量以及位于第二隔板57和出口管55之间的致冷管52的数量从上向下逐渐减小,以形成通道组。以蒸汽相流入进口管54的致冷剂在以液相从出口管55流出之前,曲折流过冷凝器中的通道组单元。上述构造的冷凝器(见JP-B No.45300/1991)称为多流式冷凝器,它可实现高效率、低压力损失并且非常紧凑。上述冷凝器的致冷管52的热交换效率必须非常高,并且要能承受将引入该致冷管内的高压气态致冷剂。此外,致冷管的壁厚要小并且高度要低,以便使冷凝器结构紧凑。JP-A No.281373/1994公开了各种热交换效率很高并可用作这种致冷管的扁平管。上述公开文献的图5至6以及图13公开了这样的扁平管每个扁平管都包括一上壁、一下壁、分别在该上壁和下壁的右侧和左侧边缘使所述上壁和下壁相互连接一右侧壁和一左侧壁以及多个加强壁,所述加强壁与上壁和下壁互连、沿管的纵向延伸、并相互隔开地设置在右侧壁和左侧壁之间,所述管在其内部形成平行的流道,各加强壁具有连通孔以使相邻的流道通过所述连通孔保持相互连通,各加强壁都是由一从上壁与其一体地向下突出的向下脊部和一从下壁与其一体地向上突出的向上脊部通过将两个脊部端对端地钎焊连接而形成的。以一预定间隔形成于向下的脊部下边缘内的切口与以一预定的间隔形成于向上的脊部上边缘内的相应切口接合并定位成相互对齐以形成连通孔。(所述管在下文中将被称为“常规技术1”)。该公开文献的图5和6中示出的扁平管是通过将一铝板在其宽度的中部弯曲成U字形并将该板的相对侧边钎焊在一起以形成一中空部分而形成的。同一公开文献的图13中示出的扁平管由一铝制的板状上部件和一铝制的板状下部件形成,扁平管是通过将各部件相对侧边中的至少一个弯曲并将这两个部件在它们的相对侧边钎焊在一起以形成一中空的部分而形成的。上述公开文献的图9和图12到14示出这样的扁平管每个扁平管包括一上壁、一下壁、分别在所述上壁和下壁的右侧和左侧边缘使所述上壁和下壁互连的一右侧壁和一左侧壁以及多个加强壁,所述加强壁使所述上壁和下壁互连、沿管的纵向延伸、并相互隔开地设置右侧壁和左侧壁之间,所述管具有在其内部形成的平行流道,每个加强壁具有连通孔以使相邻的流道通过所述连通孔保持相互连通,每个加强壁都是通过将从上壁和下壁中的至少一个与其一体地向内突出的脊部钎焊在扁平管其它壁的内表面上而形成的。以一预定间隔形成于脊部突出边缘内的切口具有由上壁和下壁之一封闭的开口以形成连通孔。(所述管在下文中将被称为“常规技术2”)。该公开文献的图9和12中示出的扁平管是通过将一铝板在其宽度的中部弯曲成U字形并将该板的相对侧边钎焊在一起以形成一中空部分而形成的。同一公开文献的图14中示出的扁平管由一铝制的板状上部件和一铝制的板状下部件形成,该扁平管是通过将各部件相对侧边中的至少一个弯曲并将这两个部件在其相对侧边缘钎焊在一起以形成一中空部分而形成的。但是,已经发现常规技术1的扁平管存在以下问题。各加强壁中的连通孔是通过将以一预定间隔形成于向下的脊部的下边缘内的切口与以一预定间隔形成于向上的脊部上边缘内的切口相接合而形成的,从而所述向下的脊部和向上的脊部在与切口相对的侧面钎焊在一起。因此,用于钎焊的钎焊材料的量较小,并且钎焊接头的可靠性和强度较低。在常规技术2的扁平管的情况下,各加强壁中的连通孔是通过用上壁和下壁之一来封闭以一预定间隔设置在脊部突出的边缘内的切口的开口而形成的,所以可解决常规技术1的问题。然而,要使流道具有需要的高度,并从而确保小的流动阻力,则脊部的高度要大于常规技术1的扁平管中向下的脊部和向上的脊部。这就需要(向板材)施加一较大的轧制负荷以通过轧制形成铝制板或板状上部件及下部件。通常可通过使用尺寸较大的轧辊,或使用一包括一中心工作辊和多个围绕该中心辊设置并沿其周向等距离隔开的行星辊的卫星滚轧机(见JP-A No.141879/1998),或使用多路滚轧机来施加所述增大的轧制负荷。但是,这些情况中的任何一个都要求使用尺寸较大的轧制设备或降低生产效率,从而增加了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扁平管,其中可用增加的强度钎焊脊部以形成加强壁,并且所述扁平管的制造成本降低,还提供一种用于利用这种扁平板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扁平管,它包括一上壁、一下壁、分别在所述上壁和下壁的左侧和右侧边使所述上壁和下壁互连的一左侧壁和一右侧壁以及多个加强壁,所述加强壁使上壁和下壁互连、沿扁平管的纵向延伸、并相互隔开地设置在右侧壁和左侧壁之间。扁平管具有在其内部形成的平行流道,各加强壁具有连通孔以保持相邻的流道通过所述连通孔相互连通,各加强壁是由一从上壁与其一体地向下突出的向下的脊部与一从下壁与其一体地向上突出的向上的脊部通过将所述两个脊部钎焊/硬钎焊(brazing)在一起而形成的。在形成加强壁的向下的脊部和向上的脊部中,只有一个脊部以一定间隔在脊部的纵向上设置有多个切口,并且切口的开口由另一不设切口的脊部封闭以由此形成连通孔。本专利技术的扁平管具有加强壁,各加强壁是由一从上壁与其一体地向下突出的向下的脊部与一从下壁与其一体地向上突出的向上的脊部通过将所述两个脊部钎焊在一起而形成的。在形成加强壁的向下的脊部和向上的脊部中,只有一个脊部以一定间隔在脊部的纵向上设置有多个切口。所述切口的开口由另一未设有切口的脊部封闭以由此形成连通孔。因此,当没有切口且形成加强壁的脊部的外端面或自由端面在其整个长度上涂有钎焊材料时,在没有切口且与(形成)加强壁的另一脊部上的切口相对的各脊部上的钎焊材在钎焊期间熔融时会流入所述两个脊部之间,因此该钎焊材料以比常规技术1(面积)大的量对钎焊做出贡献,从而可提高钎焊接合部的可靠性并增大其强度。为形成加强壁,将从上壁与其一体地向下突出的脊部与从下壁与其一体地向上突出的向上的脊部相互钎焊在一起,从而可使这些脊部的高度小于常规技术2中扁平管的脊部的高度。因此,可避免使用尺寸增大的用于制造扁平管用的材料的轧制设备并避免生产效率降低,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流过平行流道的流体的部分在所述扁平管的宽度上流过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扁平管,包括:一上壁、一下壁、在所述上壁和下壁相应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使所述上壁和下壁互连的一左侧壁和一右侧壁以及多个加强壁,所述加强壁使所述上壁和下壁互连、沿所述扁平管的纵向延伸、并相互隔开地设置在所述右侧壁和左侧壁之间,所述扁平管具有在其内部形成的平行流道,各加强壁具有连通孔以通过所述连通孔保持相邻的流道相互连通,各加强壁是由一从所述上壁与所述上壁一体地向下突出的向下的脊部和一从所述下壁与所述下壁一体地向上突出的向上的脊部通过将所述两个脊部相互钎焊在一起而形成的,在形成所述加强壁的向下的脊部和向上的脊部中,只有一个脊部在所述脊部的纵向上以一定间隔设置有多个切口,所述切口的开口由另一没有切口的脊部封闭从而形成连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田隆
申请(专利权)人: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