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冷能冰制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7150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电制冷技术耗电量大、运行成本高和制冷过程产生的噪音、废水、废气及高耗电间接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危害等不足,提供了自然冷能冰制备系统,主要包括自然冷能冰制备工程(1)、冰水临界潜热制备装置结构(2)、冰制备机械传动装置与生产线(3)和冰水临界潜热制备供暖温控装置(4)四个部分。与电制冷技术相比具有节能、绿色、环保和低成本优势突出;不依靠空气压缩机等制冷机组设备、冷却塔等循环水配套设施和不使用制冷剂;可减少3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成本;节省90%以上电、水和制冷剂消耗成本;节省90%以上设备维护和折旧成本;降低300%以上商品冰生产成本;制冷过程无电耗;无噪音;无废水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冰制备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自然冷能冰制备系统,可 广泛应用于商品冰制备、冰水临界潜热制备与供暖工程等相关领域。
技术介绍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和物质基础。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19世纪,煤炭和蒸汽机引发了欧洲的工业革命;20世纪, 石油和内燃机促成了美国的经济腾飞;进入21世纪,面临世界范围内煤炭、 石油等一次性矿石资源枯竭和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危机的进一步加剧,人类 曰趋高度依赖太阳能、风能、地热和潮汐等高效、可持续再生的清洁能源。 自然冷能是与太阳能、风能、潮汐等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可再生的清洁能 源。电制冷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所有领域。在世界范围内, 人类只能依赖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三高"型电制冷技术的低温冷冻 库来实现商品冰制备生产的需求。然而,电制冷技术低温冷冻库对空气压 缩机等制冷机组、冷却塔等循环水配套设施的投资、维护、折旧以及电、 水和制冷剂等能耗运行成本极高。同时,制冷过程产生的噪音、废水、废 气和高耗电能间接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 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电制冷技术耗电量大、运行成本高以 及在制冷过程产生的噪音、废水、废气和高耗电能间接大量排放的二氧化 碳等温室气体,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等不足,提供了 自然冷能冰制备系统,包括自然冷能冰制备工程(1)、冰水临界潜热制备 装置结构(2)、冰制备机械传动装置与生产线(3)和冰水临界潜热制备供 暖温控装置(4)四个部分,其中所述自然冷能冰制备工程(1),主要包括仓式工程结构(11),在仓式 工程结构(11 )墙体下端设有自然冷能冷源气流进气口 ( 12 )和仓式工程结 构(11)中^T贞端设有冰水降界f^气流下排气口 (13)和上排气口 (14 );所述冰水临界潜热制备装置(2 ),主要包括与自然冷能冰制备工程(1 )配套的潜热下排气口升温装置(2 2 )和潜热上排气口升温装置(2 1 )以 及潜热制备水循环装置(23)其装置内部下方设有底部高于装置外部地平 面的水水临界潜热生成转化贮冷装置;所述冰制备机械传动装置(3 ),主要包括传动机体(31 )和传动带(33 ), 所述传动带(33 )上设有贮水容器(32 ),在A区上方设有一级贮水箱(45 )、 臭氧水溶液制备装置(46 )、 一级群组注水装置(44 )及二级群组注水装置 (47);在B区上方设有二级贮水箱(45)、臭氧水溶液制备装置(46)、 一 级群组注水装置(44 )及二级群组注水装置(48 ),在C区传动机体(31 )下方设有水块脱离装置(34 );所述冰水临界潜热制备供暖温控注水装置(4),主要包括设在制备机 械传动装置(3)的两端和中部并相互独立的潜热制备供暖温控装置(41) 以及在潜热制备供暖温控装置(41)下方的潜热制备双向积水箱(42)、双 向积水加压装置(43),通过供水管线与一、二级贮水箱(45)和A、 B两 区群组注水装置形成回^"。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自然冷能冰制备系统,是在自然冷能冰制备工程 中利用冰水临界潜热制备装置、冰制备机械传动装置(生产线)和温控注水装置联动作用的冰制备系统,是一种具有节能、绿色、环保和低成本优 势的新型制冷技术。自然冷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与太阳能、风能、潮汐等具有同等 重要地位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利用自然冷能冰制备系统与传统电制冷技术 的低温冷冻机组设备(库)相比,具有不依靠空气压缩机等制冷机组设备; 无需冷却塔等循环水配套设施;不使用制冷剂的特点;可减少30%以上固定 资产投资成本;节省90%以上电、水和制冷剂消耗成本;节省90%以上设备 维护和折旧成本;降低300%以上商品冰生产成本;制冷过程无电耗;无噪 音;无废水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自然冷能冰制备工程示意图 图3是图1冰水临界潜热制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冰制备机械传动装置与生产线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传动机体结构示意图图6温控注水装置A区结构示意图图7温控注水装置B区结构示意图图8、图9冰制备机械传动装置配套的冰脱离装置C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看图1-9,自然冷能冰制备系统,包括自然冷能冰制备工程1、冰水 临界潜热制备装置结构2、冰制备机械传动装置与生产线3和冰水临界潜热 制备供暖温控装置4四个部分,其中所述自然冷能冰制备工程1,它主要包括仓式工程结构11,在仓式工 程结构11墙体下端设有自然冷能冷源气流进气口 12和仓式工程结构11中 部顶端设有冰水临界潜热气流下排气口 13和下排气口 14,形成可以人为 控制潜热气流的流向、流速和流量的工程结构。所述水水临界潜热制备装置2,它主要包括与自然冷能水制备工程1配 套的潜热下排气口升温装置22和潜热上排气口升温装置21(包括装置内部 下方设有底部高于装置外部地平面的冰水临界潜热生成转化贮冷装置),用 于提供和满足冰水临界潜热制备装置中的潜热制备水循环装置23对潜热流 量及温度的需求和控制。所述冰制备机械传动装置3,它主要包括在传动机体31和传动带33, 在所述传动带33上设有贮水容器32,在A区上方的一级贮水箱45向臭氣 水溶液制备装置46供水完成灭菌后,通过一级群组注水装置44和二级群 组注水装置47完成对贮水容器32注水程序,通过冰制备机械传动装置3, 完成对贮水容器32的注水程序,并传输贮水容器32至冰水临界潜热制备 装置低温区;在B区上方的二级贮水箱45,向臭氧水溶液制备装置46供水 完成灭菌后,通过一级群组注水装置44和二级群组注水装置48完成对贮 水容器32注水程序,贮水容器32中的水完全冻结成冰后,通过在C区传 动机体31下方的冰块脱离装置34和冰块切割装置以及包装设备联动完成 成品冰的制备生产过程。所述冰水临界潜热制备供暖温控注水装置4,主要包括设在制备机械传 动装置3两端和中部并相互独立的潜热制备供暖温控装置41以及在潜热制 备供暖温控装置41下方的潜热制备双向积水箱42、双向积水加压装置43, 通过供水管线与一、二级贮水箱45和A、 B两区群组注水装置形成回路。 利用冰水临界潜热制备装置2中设置的潜热下排气口升温装置22与潜热上 排气口升温装置21和潜热制备双向水循环装置23的联动作用,使潜热制备双向积水箱42中水的温度升高后,供应和满足潜热制备供暖温控装置41 的需求。潜热制备供暖温控装置41利用后,在潜热制备双向水循环装置23 中的水温低于利用温度时,再通过积水加压装置43供应和返回一级f!i水箱 45内,通过二级贮水箱(45)、臭氧水溶液制备装置(46)、 一级群组注水 装置(44)和二级群组注水装置(47)再次利用所述仓式工程结构11的基础平面要高于地平面,其顶部设有顶棚,并 以潜热气流下排气口13的口端延伸吊装呈仓式形状。所述冰水临界潜热制备装置的下进气口 1 2上设有活动保温密封装置。工作原理自然冷能是与太阳能、风能、潮汐等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 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然冷能水制备系统,是利用寒冷地带冬季的自然冷能冷源气流与冰 水临界潜热生成转化形成的潜热上升气流的自然现象和规律,通过自然冷 能冰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然冷能冰制备系统,包括自然冷能冰制备工程(1)、冰水临界潜热制备装置结构(2)、冰制备机械传动装置与生产线(3)和冰水临界潜热制备供暖温控装置(4)四个部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然冷能冰制备工程(1),主要包括仓式工程结构(11),在仓式工程结构(11)墙体下端设有自然冷能冷源气流进气口(12)和仓式工程结构(11)中部顶端设有冰水临界潜热气流下排气口(13)和上排气口(14);    所述冰水临界潜热制备装置(2),主要包括与自然冷能冰制备工程(1)配套的潜热下排气口升温装置(22)和潜热上排气口升温装置(21)以及潜热制备水循环装置(23),其装置内部下方设有底部高于装置外部地平面的冰水临界潜热生成转化贮冷装置;    所述冰制备机械传动装置(3),主要包括传动机体(31)和传动带(33),所述传动带(33)上设有贮水容器(32),在A区上方设有一级贮水箱(45)、臭氧水溶液制备装置(46)、一级群组注水装置(44)及二级群组注水装置(47);在B区上方设有二级贮水箱(45)、臭氧水溶液制备装置(46)、一级群组注水装置(44)及二级群组注水装置(48),在C区传动机体(31)下方设有冰块脱离装置(34);    所述冰水临界潜热制备供暖温控注水装置(4),主要包括设在制备机械传动装置(3)的两端和中部并与相互独立的潜热制备供暖温控装置(41)以及在潜热制备供暖温控装置(41)下方的潜热制备双向积水箱(42)、双向积水加压装置(43),通过供水管线与一、二级贮水箱(45)和A、B两区群组注水装置形成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峰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东方太阳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